昨日,記者從梅州(五華)抽水蓄能電站(以下簡稱“梅蓄電站”)獲悉,隨著電站首期4台機組中的2台陸續投入運營,今年第一季度,該電站累計發電0.67億千瓦時,總產值達6935萬元,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日益凸顯。
梅蓄電站位於五華縣龍村鎮黃獅村,是廣東省第一個核準批複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也是梅州市曆史上單體投資最大的基建工程。項目預計總投資120億元、分兩期建設,項目於2015年9月30日全麵動工建設。其中,首期投資約70.5億元,建設4台30萬千瓦的立軸單機混流可逆式機組,裝機容量120萬千瓦。
經過六年多的建設,電站首台機組於去年12月正式投產發電,第2台機組也順利於今年2月14日開始發電。“第3台機組預計將於今年4月發電,到今年6月我們將實現4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運營。”南方電網調峰調頻發電有限公司工程建設管理分公司機電設備部副主任嚴繼鬆介紹說,4台機組全部投產後,預計年發電量可達15.7億千瓦時,將主要承擔廣東電網調峰填穀、調頻調相和事故備用功能,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7.1萬噸,同時每年可有助於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約1億元。“按照目前的進度,預計今年產值便可達5.85億元。”嚴繼鬆補充道。
梅蓄電站上水庫和下水庫主壩最大壩高分別為60米和85米,水庫庫容分別為4102萬立方米和4382萬立方米,兩庫落差約400米,是目前國內第二、廣東省第一大水庫容量的抽水蓄能電站。因為庫容量巨大,調峰能力更強,是廣東唯一可以做到周調節的抽水蓄能電站。記者了解到,由於近期雨水充沛,電站兩個庫區的蓄水量明顯增加,為機組後續發電提供了充足動力。

近期雨水充沛,電站兩個庫區的蓄水量明顯增加,為機組後續發電提供了充足動力。(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張炳鋒 攝)
目前,梅蓄電站二期正在加快前期準備工作。此外,在五華縣第十四次黨代會上,該縣根據梅蓄電站建設成效明顯的情況基礎,作出了建設龍村清潔能源產業園的部署,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按照“碳達峰、碳中和”的各項決策部署,充分發揮縣內資源優勢,增強內生動力、躍升發展動能,全麵布局抽水蓄能、光伏等清潔能源產業,奮力爭創“綠色能源示範縣”。(記者賴鋒 特約記者張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