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聚焦“三大抓手”大力推進中心城區擴容提質
來源:梅州市人民政府  時間:2016-01-25 10:28:25  瀏覽:-
字號:

  嘉應新區經濟功能區獲省政府批準實施,新區起步區江南新城、芹洋半島、梅縣新城建設有序推進;梅縣撤縣設區,梅州市區麵積擴大10倍;多個城市綜合體誕生、新建芹洋濕地公園和馬鞍山公園、實施綠色公交……“十二五”期間,我市扭緊“三大抓手”,大力推進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獲得顯著成效。

  全麵拉開城市發展空間

  “十二五”期間,梅州城區最大的變化就是城市空間的大幅拓展。在江南新城、芹洋半島、梅縣新城,到處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破土動工場麵,不少高樓已經崛起,新城構架顯現。

  2012年底,西陽鎮劃歸梅江區管轄,梅州中心城區麵積由298平方公裏擴大至570平方公裏。2013年底,梅縣撤縣設區,市轄區一路向西,麵積達到3053平方公裏(梅縣區2483平方公裏、梅江區570平方公裏)。兩年多時間,梅州市轄區麵積擴大超過10倍。

  2013年11月,嘉應新區獲省政府批準實施,成為梅州產業發展的主要平台和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的重要載體。嘉應新區建設是我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工作重心,以廣東生態適宜型產業集聚區、山區綠色崛起的重要引擎、鄉賢回歸投資興業重要載體為發展定位,總麵積約498平方公裏,其中核心區麵積55平方公裏,起步區17.8平方公裏,包括江南新城(含芹洋半島)和梅縣新城。

  今天的梅州,城市發展空間被迅速拉開。萬達廣場、東彙城和義烏小商品城所在的江南新城,廣州大橋聯通的新城東部芹洋半島品牌戰略區,富力城和錦繡國際所在的梅縣新城,梅江碧桂園和海吉星農貿市場所在的舊城北部,讓中心城區擴容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皆有建樹。

  完善公共配套 提升城市品質

  梅城劍英湖公園正在進行升級改造,項目包括建設兒童樂園、水上樂園、客家風情街、景觀綠化等,預計2017年竣工;芹洋濕地公園春節前可正式開放廣州大橋前後1.5公裏建成區;馬鞍山公園基本完成登山車行道路,正在進行護坡擋牆建設和邊坡綠化。同時,我市還對已建成開放的劍英公園、文化公園、梅花山公園、歸讀公園、江北人口文化園進行文體娛樂設施完善,對泮坑公園進行修整。

  眾多公園的建設和改造升級,是我市中心城區完善公共配套,提升城市品質的一個縮影。“十二五”期間,我市圍繞“開發建設江南新城區、優化完善江南建成區、改造提升江北老城區、創新建設梅縣新城區”的工作思路,大力推動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學校、醫院、安置區、跨江輸汙工程;推進公園改造、道路綠化,城區綠道建設、規範廣告招牌……梅城城市麵貌、生態景觀整體提升,更加宜居宜業。

  “十二五”期間,梅州城區迎來了城市綜合體時代。客都彙、東彙城、萬象江山……集吃、喝、玩、樂、購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激發了內生動力,推動了產城聯動,促進了城市經濟大踏步前進。

  梅城江南正興路、五橫街、梅龍東路至梅水路、鴻達路至麗都東路、中心壩至富奇路道路……“十一五”末的一條條“斷頭路”,如今已變得暢通無阻。

  “十二五”期間,我市一批影響城區通行的主要交通環島、斷頭路改造基本完成,交通擁堵通過“內接外聯”的治理方式得到改善,道路等級標準和“對內全麵暢通”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其中,赤岃崗、梅鬆路與東山大道交叉口、錠子橋、梅塘西路與憲梓大道交叉口、市交通局門口等共7個環形島完成信號燈改造,江南建成區、梅縣新城建成港灣式公交站亭104座。

  在優化城區道路環境的同時,我市還科學建設新城區市政道路:按照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國家試點城市的標準要求,江南新城主路劍英大道、吉祥路(客都大道至中環路段)、安康路(劍英大道至吉祥路段)及如意路已開建,今年底前將完成劍英大道道路和地下綜合管廊主體工程,芹洋半島外環路基本建成,羅樂大橋建設加快推進,江南新城、芹洋半島主要路網骨架基本形成。(練海林 範 斌 通訊員 黎為科 黃慰慰 李 藩 許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