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梅縣區早謀劃、早部署,多措並舉加大有效投資,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發展內生動力持續激活。據統計,1月至2月,該區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逾17億元,占今年總投資額207億元的8.2%。
記者日前來到位於梅縣區城東白渡產業園的航鑫科技公司看到,一期項目已投入使用,廠房裏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趕製訂單;二期項目正在建設,工人們互相配合安裝鋼結構廠房。據該公司副總經理楊海介紹,二期計劃總投資1.5億元,目前已投入8000多萬元,主要建設年產1.5萬噸高錳酸鉀生產線,預計今年5月可完工,6月進行設備調試。一二期均投產後,可實現產值5.5億元,納稅4000多萬元。
此外,航鑫科技還加大科研經費和技術創新投入,取得了明顯成效。據了解,該公司每年投入研發的經費占產值的5%,目前擁有自主發明專利3個。技術的創新提高了企業的生產能力和品質。今年1月至2月,該公司實現產值4250萬元,較以往大幅提升。
這隻是梅縣區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加大有效投資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梅縣區克服多方麵因素影響,早謀劃、早部署,有條不紊地推進項目建設。其中,博森光能投資6億元的一期多晶矽鑄錠爐項目已投產,計劃投資3億多元的二期切片深加工項目也準備動工建設。超華科技投資3億多元的3000噸高精度電解銅箔技改項目快速推進,16台設備正安裝調試,即將正式投產;慶達二期辦公研發大樓已封頂,廠房預計今年9月完工,年內將建成投產;四季佳禾二期項目基建工程有序推進,預計“十一”黃金周對外開放。
據了解,梅縣區積極落實工作責任,建立健全“時間倒排、任務倒逼”機製和分管領導抓督辦製度,成立專門督查督辦領導小組,保障項目順利推進。積極發揮財政杠杆作用,爭取國開行、農發行、建行、交行等的支持,設立發展基金,用好用活13億元的企業債資金,目前已與市建行和交行簽約設立共8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用於基礎設施項目。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中國建設集團、中冶集團、棕櫚股份、鐵漢生態等實力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釋放助保貸、貸款貼息、股權投資等政策紅利,撬動銀行資金,激活社會資本,推進投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