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以下簡稱“粵東醫院”)啟用,按照梅縣區人民政府和中山大學、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三院”)合作簽署的托管框架協議,粵東醫院交由中山三院經營管理。2016年11月,粵東醫院啟動國家級三級甲等醫院創建工作,並於近日通過三甲醫院現場評審。
從二甲晉升三甲,粵東醫院僅用了短短一年半的時間,這得益於中山三院與粵東醫院建立的垂直縱向管理模式,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粵東醫院從內到外“脫胎換骨”。
垂直縱向管理模式
帶來優質醫療資源
先來看一組數據,粵東醫院神經內科在2014年10月的門診月診療人次80人、月住院病人70人,2017年12月,門診月診療人次增至811人、月住院病人增至153人。這是中山三院與粵東醫院建立垂直縱向管理模式的成效縮影。據了解,中山三院的神經內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粵東醫院神經內科由院本部專科統籌管理,院本部專科主任每月一次到粵東院區出診、查房和指導科室管理,並選派科室內的專家到粵東醫院長駐並擔任科主任,帶來了先進的診療技術和管理理念,實現了神經內科醫療服務水平的飛躍。
“托管後,粵東醫院共享中山三院現有60多個科室的醫療資源。”中山三院副院長、粵東醫院常務副院長陳燕銘說,像肝髒內科、泌尿外科、神經內科、風濕免疫科、神經外科、手術麻醉中心等重點專科均由院本部專科垂直縱向管理。同時,中山三院還通過開設名醫門診、聘任雙聘學科帶頭人、建立遠程會診係統等方式下沉優質醫療資源,並負責對粵東醫院的住院醫師開展規範化培訓,實現了醫教研齊頭並進的良性循環。新診療技術一項項落地,急危重症病人搶救能力大大提升,國家級、省級科研基金項目立項取得零突破……粵東醫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江西、福建和河源、惠州、揭陽、潮汕等周邊地區的患者前來就醫。
梳理完善製度800項
管理越來越規範精細
醫教研齊頭並進的背後,是醫院管理這一內核向規範化、精細化發展的必然,“創三甲”正是醫院“脫胎換骨”的契機。“《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有67節342條636款標準,”陳燕銘說:“為了掌握三甲標準的精髓,醫院從上到下多次外出取經,總結形成了一本381頁的手冊。”據了解,一年半來,粵東醫院不斷梳理完善管理製度近800項。
醫院管理越來越規範化、精細化,大大提高了患者就醫體驗的舒適度。以患者等待時間為例,門診辦公室製訂了《專家(教授)、專科、普通門診管理規定》《出診醫生違反勞動紀律的處罰管理規定》,對出診醫生的資質、開診時間、工作量、出診次數和服務質量等進行規定,並加強門診管理工作的數據統計、分析,計算實際出診率,調控醫生出診量。現在無論是高峰期門診患者掛號時間、候診時間、取藥時間都縮短了一半,患者對門診的工作滿意度提高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