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精神,按照“四個最嚴”要求,積極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堅行動,較好地完成了食品安全的各項工作任務,未發生一般及以上食品安全事件。農產品和食品抽檢量達到5.5批次/千人,食品抽檢和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生產經營者責任意識、誠信意識和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經濟利益驅動型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明顯減少,食品安全形勢實現根本好轉,確保了全市人民群眾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一是實施風險評估和標準製定專項行動。一是建立健全哨點監測。全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點實現了所有縣(市、區)監測工作的全覆蓋,街道/鄉鎮覆蓋率從2019年的21.43%上升到2022年的81.25%。二是加強食品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市疾控中心新購置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目前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設備有38種63台,配置率高達95%。三是有序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製定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施方案及工作手冊, 成立樣品采集、微生物和理化檢測、質量控製等工作小組,全麵組織實施全市食品、食用農產品、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工作,2019年至2021年均100%按時完成省下達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任務。四是及時通報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根據食品安全監測情況,及時發現風險隱患,並通報市食安辦、市農業農村局,近3年來累計通報18次。五是認真做好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根據省的相關工作要求,我市認真做好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工作,近3年累計受理涉及保健食品、可可/巧克力製品、糖果、穀物及其製品、酒類、調味品、澱粉及其澱粉製品、飲料類、食用菌及其製品、水果及其製品、蔬菜及其製品、焙烤食品、豆類及其製品、肉及肉製品和其他等共15類,共接受企業標準備案申請核對資料824次、受理備案436次,其中新辦製定233份、修訂132份、修改單56份、延續備案15份。同時不定期對備案企業進行“一對一”線上標準工作指導、培訓。
二是實施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淨化行動。至目前,全市有14個處理、利用畜禽糞便製造有機肥的企業,年設計產能達20多萬噸。我市還爭取財政資金支持推進該項工作,2021年,五華縣成為廣東省13個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縣之一。一是抓好獸藥二維碼追溯體係建設工作。我市通過下發文件、宣傳培訓、現場監督、進度巡查及通報督辦等多種方式,全力抓好獸藥二維碼追溯體係建設工作。通過市縣農業農村局藥政部門的精心組織,克服重重困難,逐戶上門指導,紮實推進工作落實,全市2家獸藥廠和150家獸藥店獸藥二維碼上傳實施率達到100%。二是積極推動畜禽養殖汙染集中治理。從2019年至今,我市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水平不斷提高:2019年全市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77.02%,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98.06%;2020年全市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82.95%,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98.43%;2021年全市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83.11%,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98.44%;2022年6月全市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85.4%,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98.67%。
三是實施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一是高度重視嬰幼兒配方乳粉安全監管工作,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統籌安排,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具體貫徹意見,要求各縣要明確工作目標、分工和時間節點,落實工作責任,集中力量、集中時間開展專項檢查。專項檢查期間,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982人次;檢查嬰幼兒配方乳粉經營主體649家次;責令整改49家,已完成整改49家。二是積極建設特殊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示範點。2021年我市參與特殊食品示範建設指導的經營單位有32家,其中經營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有15家(10家母嬰店、5家商場)。
四是實施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在梅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視支持下,我市建設梅州市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監管平台,已於2020年底建設完成並成功運行,實現了全市1132家(其中高校食堂8家,職業院校食堂25家,中小學校食堂266家,幼兒園食堂833家)學校食堂100%接入“互聯網+明廚亮灶”平台監管,達到全覆蓋目標。目前,我市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監管平台已在接入各類學校食堂的基礎上,接入了向學校供餐的4家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並延展到社會餐飲、集配單位、養老機構食堂、機關企事業食堂、食品生產企業、凍庫經營單位等領域主體,已從建設平台向深入拓展應用平台邁進。
五是實施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從開展專項整治以來,我市共檢查食品經營企業9207家次,其中學校周邊食品銷售者1328家次;餐飲服務主體8447家次,學校周邊餐飲經營主體1834家次;檢查城鄉接合部及農貿集市、小超市等食品經營主體883家次;建立完善農村食品統一配送渠道的食品經營企業10家,推進農村食品規範化建設經營店14家,其中完成6家,在建設中8家。全市共查處查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案件376宗,其中案值50萬元以上1宗,罰沒196.76萬元,查扣違法產品2.86噸,移送公安機關31宗,立案25宗,其中,查辦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案件35宗,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69宗。吊銷許可證2家,“處罰到人(五年禁業)”2人。我市2宗案件列入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重大典型案件發布。
六是實施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我市餐飲服務質量安全水平持續提升,助力全市餐飲服務業的提質升級,全市未發生係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事故。目前我市轄區共有持證餐飲服務單位18603家,其中入網經營的持證餐飲服務提供者6782家,入網餐飲服務經營者持證數和公示證數均為6771家,持證率和公示率均為99.84%;實施“明廚亮灶”的持證餐飲服務提供者16958家,持證餐飲服務提供者“明廚亮灶”建設覆蓋率達91.2%;推動社會餐飲單位“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共接入126家,其中集體用餐配送單位4家、大型餐飲企業13家。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培訓率100%;餐飲服務單位從業人員總數約42529人,餐飲服務單位從業人員培訓38499人。已備案的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台(含分支機構、代理機構)2家。
七是實施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8064人次,檢查保健食品生產主體11家次,檢查經營主體6926家次,責令整改124家,立案14件(其中典型案例3件,超範圍經營保健食品5件),罰沒款24.4925萬元; 印製保健食品科普宣傳資料3萬多份,舉辦科普宣傳62場次,參與人數10372人,發放宣傳材料17839份; 根據群眾舉報查處問題24個;查處的梅州市梅江區江南健樂達保健品店虛假宣傳案件入選全省反不正當競爭十大典型案例。
八是實施“優質糧食工程”行動。我市“優質糧食工程”項目(包括三個子項目:1、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係建設項目;2、“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項目;3、糧食產後服務體係建設項目)有7家企業13個項目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13個“優質糧食工程”項目已於2021年1月完成建設任務,同年10月份全部項目通過竣工驗收。項目總投資11350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資金4632.1萬元,企業自籌資金6747.9萬元。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項目後,梅州市金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梅州市惠興米業發展有限公司、梅州市綠糧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充分抓住項目實施的有利條件,改造、引進了4條全自動、智能化大米生產線,日加工大米達900噸,還購置了6條全自動包裝機及其他設備一批。通過設備的投入,使我市糧食加工企業麵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基本上實現了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和工藝更加先進和完善,提升了產能,穩定了產品質量,增強了應急能力,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增加了企業收益。
九是實施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梅州海關通過向前來辦理業務的企業和個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普及進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結合工作實際在業務辦理窗口向谘詢、辦理業務的人員發放《進口食品安全你問我答》宣傳手冊;在出口貨物屬地查檢、備案企業定期核查工作的過程中,同時對企業進行知識宣傳,強化進出口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主體責任;加強對進口食品收貨人備案的企業審核和管理,通過微信群等途徑開展線上谘詢,進行進口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引導企業合法經營,維護國家食品安全。2019年5月以來梅州海關查驗進口食品(奶粉基粉、乳鐵蛋白)2批27250千克、貨值308.22萬元。
十是實施“雙安雙創”示範引領行動。我市梅縣區自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以來,多措並舉加強國家“農安縣”宣傳力度,起到“雙安雙創”示範引領作用。一是強基礎,先後建成了糧食、金柚、蔬菜、油茶、茶葉、名貴樹種以及畜牧水產等一批現代農業基地,獲評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梅州柚優勢產區產業園、廣東金柚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廣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2020年省級家庭農場示範縣,成功創建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縣,入選“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等稱號。二是強檢測,梅縣區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站實驗室連續5年通過了“雙認證”,提升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農產品質量安全穩中向好,創建以後全區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日例行和專項監測總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金柚、茶葉、西瓜、李子、火龍果、葡萄、草莓等農產品合格率達到了99.8 %以上,種植業產品中禁用農藥、畜產品中瘦肉精、水產品孔雀石綠、硝基呋喃等禁用藥物檢測合格率達到100%,沒有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三是強品牌,“三品一標一品牌”建設成效顯著,全區有“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149個,比創建前增86%,主導產品“梅縣金柚”、“梅縣綠茶”先後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農業地理標誌農產品,同時“梅縣金柚”還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授予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三品一標”認證麵積占全區農業生產種植麵積達到89.6%;全區有“粵字號”農業品牌產品25個,比創建前增150%。四是強監管,加強構建區鎮村農產品質量安全無縫監管,全麵落實鎮級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四級網格化監管,建立了以鎮分管領導任組長的鎮級監管工作領導小組,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中心負責全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形成了網格員、監管員、協管員、信息員的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模式,完善了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實驗室的建設,加大投入,整合資源,建立了職責明確、考核體係完備的村級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全覆蓋建立村級服務站點。五是強綠色,著力落實農藥經營許可,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關,創建以來積極穩妥推進培訓辦理農藥經營許可申請頒證工作,至今已頒證276家持證經營;全力推進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工作,全麵推行統防統治、綠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養殖和高效低毒農獸藥使用等技術,規範農業投入品經營和使用,杜絕違禁和限用農藥的使用,減少農藥、化肥的用量、殘留和汙染,確保農產品農藥殘留量控製在國家規定的範圍以內,真正達到高產優質無害的目的。
十一是實施食品小作坊生產提質行動。截至目前,在實現食品小作坊登記率、自查率、監督檢查與抽檢覆蓋率100%基礎上,抽檢合格率98.7%,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區(集聚區)生產食品抽檢合格率96%以上,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從業人員健康證明持有率100%,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配備率100%,已建成一個食品小作坊集聚區。至目前,我市已全麵完成食品小作坊清理整頓與風險排查,食品小作坊登記率100%,檢查計劃公布率100%。風險隱患和問題整改率達到100%。
十二是實施“一品一鏈”食品追溯行動。至目前,我市肉菜追溯體係城市管理平台已建成並與省級平台對接。2016年至2022年共有26家肉菜追溯體係建設節點企業全部完成項目建設,並與省、市城市管理平台實現了對接。節點類型分別是:屠宰廠1家、批發市場1家、主體企業3家、菜市場2家、超市6家、電商企業4家、農產品生產基地+銷售9家。通過幾年來推進肉菜追溯體係建設,肉類蔬菜等生產經營企業追溯意識得到增強,社會公眾對追溯產品的認知度和接受度逐步提升,促進了監管方式創新,提升了產品質量水平,保障了消費安全和公共安全,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