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停車棚不僅能為車輛遮風擋雨,還具備節能環保的功能。
在豐順縣湯坑中學,一塊塊光伏板整齊排列,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7月2日,廣東省縣域“光伏+建築”應用試點現場會在江門鶴山市舉行,豐順縣“光伏+建築”經驗亮相現場會,綠色轉型實踐獲高度好評。
自2024年8月入選廣東省首批縣域“光伏+建築”試點以來,豐順縣在省、市相關部門指導下,緊扣省委“1310”具體部署,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搶抓機遇,借“光”發展,走出一條光伏助力蘇區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聚焦規劃引領 繪就全域光伏新藍圖
豐順縣始終堅持規劃先行,在全市率先出台《豐順縣推進分布式光伏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豐順縣“光伏+建築”風貌管控指引》《豐順縣“光伏+建築”試點工作指引》,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驗收、統一管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將試點工作列入“百千萬工程”硬任務和“黨建賦能·縣委書記領航”項目,成立縣委書記掛帥工作專班,建立項目審核小組,推行“一站式”並聯審批,實現全流程、全鏈條管理。
豐順縣始終堅持政策先導,組織住建、發改等部門深入研究《廣東省推進分布式光伏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全麵摸排底數,迅速出台《盤活公共機構屋頂光伏資源工作方案》,成立縣屬國企廣東廣順能源有限公司,負責全域光伏建設管理。
“光伏項目2024年12月動工,目前全縣並網點位有115個。”廣東廣順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鄢江明告訴記者,豐順縣堅持整體謀劃、分步實施,通過建立試點項目清單、製定工作計劃、明確目標任務,推動建築分布式光伏和城鄉建築風貌同步提升。“截至目前,全縣光伏立項備案項目881個,計劃總投資21.64億元,總裝機40.41萬千瓦,覆蓋建築麵積239.52萬平方米。”鄢江明說。
豐順縣還搶抓政策機遇,健全多元投融資機製,主動爭取金融機構、南方電網大力支持,入選試點2天內獲得省農發行授信4.9億元、3天內首筆貸款1.12億元落地,創造了光伏辦貸豐順速度;協同南方電網打造“綠色通道”服務機製,投入800多萬元改造供電線路16條,新建公用變壓器38台,有效支撐試點項目全量並網消納。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共並網發電11.54萬千瓦時。
聚焦風貌提升 打造城鄉麵貌新樣板
驅車進入湯西鎮大羅村,一幅恬淡閑適的農家生活氣息撲麵而來,整齊潔淨的農家院,青瓦灰牆的民居,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靚麗,讓人仿佛身處青山綠水間,徜徉於詩情畫意裏。
大羅村黨支部書記黃福財一邊翻開賬本一邊說:“光伏發電已成為村集體經濟核心收入來源之一,去年村集體光伏發電收入17萬元。”光伏產業為大羅村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穩定動能,光伏收益基本用於村容村貌提升,例如主幹道路燈安裝、一河兩岸環境整治、道路係統升級、人居環境整治等。
“特別是光伏停車場的建設,實現了‘一地多用’。”黃福財表示,棚頂光伏板在發電創收的同時,為車輛提供遮陽保護,這種“發電+遮陽”的雙重功能,使閑置空間轉化為綠色能源生產單元,兼具經濟價值與生態效益。
這正是豐順縣“光伏革命”的縮影。豐順縣以入選廣東省首批“光伏+建築”試點為契機,借“光”生金,走出一條綠色振興路。
家住湯坑鎮的徐女士也對光伏發電項目讚譽有加。“安裝完光伏組件後,屋頂不僅具備隔熱、防雨的功能,而且房屋外表更加美觀。”徐女士表示,最重要的是,產生的電還可以自發自用或者並網銷售。
近年來,豐順縣始終堅持因地製宜,將建築主體分類分區設計建設光伏項目。第一種是“光伏+廠房”。在廠房、停車場,建設集中式、大功率雙列式雙坡麵的光伏,目前共鋪設麵積30.81萬平方米,直接供電3.6億度;新增9個企業光伏項目,建設麵積2.9萬平方米,年發電量600萬度。第二種是“光伏+公建”。在學校、醫院等公建屋頂上,建設不高於女兒牆的兩類兩種雙坡麵屋頂光伏,目前全縣322處公共機構已開工209處,裝機規模1.78萬千瓦,已並網發電115處,預計年底全部完工。第三種是“光伏+農房”。選定典型鎮村為推進鎮域“光伏+建築”應用試點,在鎮村農房外立麵和示範主街,建設客家、潮客兩種風格的分布式光伏,目前已有159個村(社區)建成148個光伏電站,裝機規模1.76萬千瓦,新增農房光伏麵積1.79萬平方米,初步實現光伏和城鄉風貌雙融合雙提升。
聚焦生態優先 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
推廣“光伏+建築”對於優化建築用能結構,促進城鄉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豐順縣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發揮項目示範帶動作用,利用政府單位、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的屋頂建設光伏電站,並不斷總結經驗、探索創新、複製推廣,推動形成各方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
在豐順立訊智造有限公司廠區,光伏停車棚頂部鑲嵌著一排排光伏板。這些光伏板宛如能量收集器,將太陽能持續轉化為電能。
從外觀上看,光伏停車棚線條流暢,造型簡潔大方。它不僅能為車輛遮風擋雨,還具備節能環保的功能。在白天,充足的陽光被光伏板吸收,轉化為清潔的電能,一部分用於停車棚自身的照明等用電需求,另一部分則並入電網,實現能源的再利用。光伏停車棚詮釋了科技與實用的融合,成為城市中一道亮麗而又環保的風景線。
光伏發電是一種可持續、安全、清潔的能源。在屋頂建設光伏電站,不僅能發電,還能實現防漏水、隔熱的效果。在縣會展中心、縣財政局、青少年宮等公共機構建築的屋頂上,一塊塊深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整齊排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我們安排了專職管護人員,定期巡查組件、支架及線路。”問及光伏後續管護,鄢江明表示,專職管護人員基本能實現小故障現場解決,如遇大故障需要專業維修,也會在一定時間內進行妥善處置,“後續將引入智能化管護,構建多維感知網絡與智能決策體係。這種模式可以推動管護從被動處置轉向主動防控,助力資源長效可持續利用。”(記者 王銳 特約記者 鄭坤 卜優芬 攝影記者 高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