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在開展“周二上門去”行動期間,幫助群眾更換電燈泡。(羅崗鎮政府供圖)
黨員幹部走村入戶訪民情、集民意、解民憂、辦實事。(新圩鎮政府供圖)
興寧市交通運輸部門積極響應“周二上門去”行動,解決興寧城區與工業園區公共交通銜接不暢問題。(興寧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周二上門去”行動讓黨員幹部從“被動應付”向“主動服務”轉變。(新圩鎮政府供圖)
今年4月以來,興寧市堅持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深入踐行“四下基層”工作方法,落實梅州市“圍屋家訪”工作要求,聚焦數字賦能背景下幹群溝通少的痛點,創新實施“周二上門去”聯係服務群眾行動。自行動開展以來,興寧全市上下黨員幹部積極響應,紛紛深入田間地頭、街頭巷尾,通過訪民情、集民意、解民憂、辦實事“四步工作法”,推動資源、力量、服務“三下沉”,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打造了基層善治的“興寧實踐”。
堅持黨建引領體係賦能
構建五層聯動責任新格局
“最近雨水比較多,玉米的長勢如何?如果有什麼困難,要及時聯係我們”“最近新騙術層出不窮,接到可疑電話一定要提高警惕,有問題可以隨時找我們谘詢”“上次您反映村文化廣場的燈太暗,現在已經更換好路燈,可以放心出行了”……
每到周二,幹部與群眾諸如此類的對話,在興寧市城鄉各處的田間地頭、街頭巷尾上演。今年4月,興寧市委辦公室印發《興寧市深入踐行“四下基層” 開展“周二上門去”聯係服務群眾行動工作方案》,提出建立常態化聯係服務群眾機製,推動黨員幹部下沉一線,實現從“等事來”向“上門去”轉變,從“被動應付”向“主動服務”轉變。
為推動“周二上門去”行動深入開展,興寧市以領導帶頭破難、網絡覆蓋末梢、服務主動轉型為路徑,構建起“市、鎮、村、黨員、機關”五層聯動責任體係,即市領導每月下訪、鎮街幹部每周走訪、村(社區)幹部每季遍訪、黨員隨時探訪、機關幹部常規踏訪,以此切實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米”。
自行動開展以來,興寧通過市領導帶頭開展“周二上門去”公開接訪、上門走訪、帶案下訪,推動化解重點案件15宗,另有47宗取得實質性突破。興寧市還創新推行“領導接訪+誌願者疏導”模式,引入社工、退休幹部等誌願者作為“潤滑劑”“傳聲筒”,將誌願者服務嵌入矛盾調解全流程,有效解決群眾訴求177個。
此外,興寧市還積極建強社會觀察隊伍,通過發展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格員等為社會工作觀察員,發揮其提前預防作用,依托其流動性建立“觀察報事-網格派單-幹部處置”響應鏈,推動服務從被動響應向主動發現、從碎片解決向係統治理轉變。在各方努力下,今年4月以來,興寧全市共收集群眾訴求2463條,解決民生問題2185件。
暢通黨聲民聲雙向奔赴
構建民呼我應響應新矩陣
“我長期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老伴又腿腳不好,收入又不穩定,想給老伴申請殘疾人證,有啥幫扶政策”“為啥今年醫療保險又漲了,有沒有個說法”“我們住在比較低窪的地方,在汛期雨水大的時候,排水溝容易漲水,村裏能不能安排清理淤泥”……
在近期的一個周二夜晚,徑南鎮珊田村小廣場上圍坐著一群人。鎮村幹部深夜造訪,與村民嘮嗑,他們或進行政策宣講,或處理鄰裏糾紛,又或是聆聽村民煩惱。“我們考慮到群眾白天務工忙、晚上在家比較有空閑的實際,發動鎮駐村幹部90多人結合各自工作安排開展走訪群眾活動。”徑南鎮相關負責人說,夜訪能確保入戶工作不撲空,早出晚歸的村民也更願意傾吐心聲、反映問題。在夜訪過程中,對村民提出的訴求,鎮村幹部能當場解決的立即答複解決,暫時無法解決的則進行細致解釋並用“民情日記本”記錄備案。
如今,興寧市構建了“線下問需、線上提效、轉化落地”全鏈條響應矩陣,讓群眾聲音成為治理源頭活水。特別是興寧市開展“建言興寧大家講”活動以來,共收集群眾訴求312條、民生“金點子”1705條。此外,興寧市還建立急事快辦、特事代辦、難事聯辦、實事常辦分級響應機製,對群眾疾病求助、安全隱患等突發問題實行30分鍾響應、24小時辦結機製,高效處置群眾緊急訴求600餘件。由黨員幹部、快遞小哥等組成的“紅色代辦服務隊”,為孤寡老人、殘疾人等提供代辦幫辦服務超1000次。興寧市還推動1722個“微項目”“微心願”落地,惠及群眾2萬餘人。
讓矛盾糾紛化解在一線
構建“全鏈條”治理新體係
日前,在新圩鎮某村村委會,村民翁某以轉賬形式一次性賠償廖某,雙方當場簽署調解協議。這是興寧市在開展“周二上門去”行動中,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融入走訪工作,推動力量、資源、服務下沉,切實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的典型事例之一。
翁某與廖某是鄰居,雙方原本並無積怨卻因小事引發衝突。事後,翁某雖多次表示願意承擔民事責任,賠償和解意願強烈,但雙方對賠償金額分歧較大,始終無法達成一致。“看似‘小案’,但矛盾若不及時化解,會給鄰裏關係埋下長久的隱患。”為有效化解翁某、廖某之間的糾紛,徹底消除隔閡,興寧市人民檢察院調解人員結合“周二上門去”行動,聯合當地鎮村、綜治辦、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工作人員多次上門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經過耐心細致的釋法說理和情緒疏導,翁某、廖某終於放下芥蒂,各讓一步,達成和解共識,握手言和。
“我們充分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創新‘主動排查+分級預警+多元化解’模式,整合政法、司法、信訪等部門力量到田間地頭聽取群眾意見,組建‘和事佬’調解隊,化解征地補償、鄰裏糾紛等矛盾,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一線。”興寧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自開展“周二上門去”行動以來,興寧市努力構建了“預防-調解-化解”全鏈條治理體係,通過市、鎮(街)領導積極接訪,黨員幹部深入走訪,多層麵收集矛盾糾紛、高效推動化解,實現了矛盾糾紛“早發現、快解決、少反複”。
聚力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構建政企聯動發展新機製
日前,連接興寧市工業園區與興寧南站高鐵樞紐的客運專線正式開通運營。這條客運專線起點精準對接工業園區核心區域,終點無縫銜接興寧南站高鐵樞紐,並沿途科學設置人民醫院、興一廣場等關鍵站點,有效解決了園區企業員工通勤“老大難”問題,極大提升了通勤便捷度和舒適度。
這是興寧市交通運輸部門積極響應“周二上門去”行動、服務“製造業當家”戰略的生動實踐。興寧市交通運輸局在“周二上門去”行動中走訪服務園區企業和參加政企座談會時了解到,隨著興寧市工業園區規模持續擴大,入駐企業數量激增、就業人口快速增長,興寧城區與工業園區的公共交通“最後一公裏”銜接不暢問題也日益凸顯。經過高效推進,連接興寧市工業園區與興寧南站高鐵樞紐的客運專線順利開通,顯著降低了園區企業員工的通勤時間和經濟成本,提升了企業吸引和穩定人才的能力,改善了商務往來和物流配套的便捷性,有力提升了園區整體營商環境和競爭力。
自開展“周二上門去”行動以來,興寧市各級各部門堅持把企業需求作為“第一著力點”,將“周二上門去”行動聯係服務範圍延伸至企業。興寧市通過組建惠企服務小分隊,目前已開展政策解讀90餘次,覆蓋200餘家企業。建立“問題征集-交辦-反饋”閉環,已拜訪企業387家,解決用工、用地等訴求20餘條。此外還通過舉辦政企麵對麵、銀企對接會,促成合作意向6項、融資1.8億元,並將企業建議納入發展規劃,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能。(記者 陳思傑 特約記者 鍾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