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區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
改革創新賦能 發展提質增效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5-01-08 09:46:49  瀏覽:-
字號:

西陽鎮笙竹村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突破口,集約土地120多畝,為文旅產業發展騰空間。(高訊 攝)


城北鎮對國道沿線零散耕地等進行規劃布局,促進土地高效利用。(張瑩娜 攝)


西陽鎮清涼村“產業村長”梁海發向茶農傳授種茶、製茶技術,引導茶農加強茶園管理,改變單一的茶葉品種。(高訊 攝)

經過盤活打造,閑置資產變身為梅江數字BPO產業園。(梅江融媒供圖)


  近年來,梅江區聚焦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多方麵進行探索創新,以改革思維、創新辦法推動各項工作破難題、開新局,全力推動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次次創新性探索、一個個突破性進展、一項項標誌性成果,見證著梅江區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

  點土成金

  構建土地保護利用新格局

  鄉村土地資源空間布局無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這些是擺在梅江區眼前的難題。麵對難題,改革是出路,做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是關鍵。

  “結合轄區內產業用地需求,我們擬引入市場主體開發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謀劃了28畝的紮上村櫻花穀文旅用地、30畝的玉西村倉儲用地項目。”城北鎮副鎮長甘俊輝介紹說,該鎮在紮上村、玉西村先行試點,通過拆除老舊房屋建築,騰挪建設用地,將優質土地連片起來,為產業發展騰出空間,同時引進企業簽訂意向協議,待建設用地指標騰挪後,引入優質企業,促進土地高效利用。日前,梅江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城北鎮紮上村一期項目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拆舊複墾項目率先通過市級驗收及省相關部門備案。

  同時,城北鎮對國道沿線零散耕地等進行規劃布局,通過實施土地平整、土地灌溉及排水、田間小道工程等,以集中流轉的方式,實現小田變大田,並吸引社會資本注入資金集中管理發展農業,統一種植農作物,提升國道沿線“顏值”,讓土地煥發新活力。

  “為推行改革,村裏充分尊重村民意願,多次召開大會,深入田間地頭、走進村民家中,向村民詳細介紹項目對土地質量提升、村民收入、整個村子未來發展的積極影響,並結合實際按照不同等級給予村民補償。”紮上村黨總支書記劉文經表示,大部分村民都非常支持和配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

  土地是發展之基,土地綜合整治同樣是西陽鎮筀竹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

  “筀竹村環境優美,山好水好,吸引我們入駐投資,同時也有不少遊客慕名前來,我們民宿節日期間幾乎爆滿。但缺土地、缺房子,製約了文旅產業發展。”瑞豐祥文旅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偉昌說。

  聚焦痛點堵點,筀竹村黨支部書記李小龍表示,該村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突破口,集約土地120多畝,為文旅產業發展騰空間。“我們計劃以‘整村運營’模式做強農文旅產業,推動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2024年遊客超12萬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達74萬元。”李小龍說。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關鍵一環,給農村帶來了新麵貌。當前,梅江區通過建立“區級統籌、鎮街推進、村社落實”三級聯動機製,以鎮(街)為基本實施單元,重點推動騰挪農村建設用地資源和農用地規模化流轉經營,綜合開展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整理、生態空間修複等工作,實現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努力構建良田連片、村莊宜居、產業集聚、生態優美的土地保護利用新格局。

  優化服務

  精準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走進梅江數字BPO產業園,原本閑置的學校經過重新改造提升,煥發出新活力。該產業園由梅江區結合“免費梅江”係列政策建成,目前已為700多名年輕人提供新型互聯網就業崗位,首年產值預計超5000萬元。

  梅江數字BPO產業園是“免費梅江”係列行動的生動實踐。梅江區通過盤活轄區內的閑置資產,為青年人才和就業創業者提供限期免費住宿、免租工作場所和免費平台等,推動人才集聚和產業集聚融合發展。“梅江區幫我們解決了場地問題,讓我們前期投入節約了1000萬元左右。”嘉音訊數字服務(廣東)有限公司負責人何誌平說,“免費梅江”係列行動讓企業感受到了梅江區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服務理念,也讓企業增強了發展信心。日前,梅江數字BPO產業園二期迎來開業,預計增加350個就業崗位,年產值約3500萬元。

  為優化招商引資項目審批辦理路徑、推動項目加速落地,梅江區推出服務企業代辦製,通過製定代辦審批流程圖和辦證企業所需提供資料清單,整合科工、發改、稅務等區直部門力量,把全區有關審批的行政資源聚集到企業和項目服務上,指定專人為符合代辦條件的招商引資項目單位提供“事前介入、事中幫辦、事後跟蹤”的全程服務,讓幹部多跑腿、企業零跑動,實現園區企業辦事不出園。“從企業注冊、項目立項(核準、備案)到開工、投產等過程中所涉及的行政審批事項,以及供電、供水、供氣、通信、網絡等公共服務事項,均可委托我們經開區管委會代辦團隊代為辦理手續。”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行政審批科黃波明表示,自行政服務事項免費代辦製度實施以來,累計為博敏、金航、盈華等10多家企業提供代辦服務,有效推動新項目落地投產。

  對已落地梅江區的企業,梅江區在全市首創“服務企業首日製”,區領導每月第一個工作日率牽頭區直單位走訪企業,走訪結束後次日由牽頭區直單位安排專人收集整理相關情況,報對應區領導審定後,列出走訪企業的問題清單,形成涉企問題閉環處理機製,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自開展“服務企業首日製”工作以來,梅江區領導共聯係走訪部門(單位)30個、企業795家次,收集企業訴求421個,已完成或解決393個。

  整合資源

  探索拓寬富民強村新路子

  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強筋健骨”,是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繞不開的重要話題。

  在金山街道周溪村,共富實踐正在如火如荼開展。近年來,周溪村通過與金山街道成立強鎮富村公司——梅州市金山文旅發展有限公司、與梅州諸所有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梅州市金山周溪文旅產業有限公司,以“多元化發展”模式,實現多點開花。“通過積極推進打造百歲山春天驛站、與嘉應學院林風眠美術學院合作設計文創產品,強鎮富村公司年利潤可達100萬元。”對於強鎮富村公司的發展,周溪村黨總支書記侯國超信心十足。

  通過強村公司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鄉村,在梅江區還有不少。“以前,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較為單一,抗風險能力差、持續增長性不強。”梅江區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股股長肖誌剛介紹說,近年來,梅江區借鑒先進經驗,鼓勵各村立足村情成立強鎮富村公司、強村公司,整合優勢資源抱團發展。目前,梅江區共成立強村公司33家,僅2024年就新增24家。其中,強鎮富村公司5家、強村富民公司28家。

  除了通過成立強村公司開拓富民興村新路徑,梅江區還全力推進“產業村長”製度的探索實施,通過選聘社會能人擔任“產業村長”,加快培育一批產業強村、經濟強村,以產業振興助推鄉村全麵振興。

  西陽鎮清涼村村民家家戶戶有茶田、世世代代會製茶,但長期麵臨種植管理不統一、製茶技藝參差不齊且較為傳統、茶葉口感單一等問題。為此,清涼村積極發揮“頭雁效應”。當地種茶大戶、清涼村“產業村長”、梅州憶清涼農旅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海發在茶產業發展過程中向茶農傳授種茶、製茶技術,引導茶農加強茶園管理,改變單一的茶葉品種,帶動了一批村民就業增收。“過去我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家的茶葉種好,如今要思考的是如何抱團發力,讓‘茶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梁海發表示,接下來將充分發揮自身力量,進一步補齊茶葉製作短板,尋求產業發展新思路,輻射帶動茶葉提質、村民增收。

  三角鎮東升村擇優選聘廣東康祺健康科技產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梁雨擔任“產業村長”,探索實踐“政府引導、企業帶動、市場運作、群眾參與”模式,重點發展文旅觀光、餐飲民宿服務業。“‘產業村長’作為農村產業帶頭人,立足自身優勢,影響帶動轄區內12家大型餐飲店發展。”東升村黨委書記梁和慶說,村裏的餐飲店每逢周末都會迎來人流量高峰,增強了做大做強村裏文旅觀光、餐飲民宿服務業的信心。(記者 張瑩娜   特約記者 鍾戈 鍾偉才 陳綺冰 卓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