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順縣創新“老舊小區+片區改造”模式推進新型城鎮化
讓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10-23 10:12:04  瀏覽:-
字號:

豐順縣提出“老舊小區+片區改造”模式,以提升群眾生活居住條件為著力點、以優化小區基礎設施為落腳點,推動蘇區老城煥發新活力。


新建設的獅山農貿市場,預計今年底可以交付使用。


改造後的獅山公園,成了周邊群眾的休閑好去處。


經過改造後的縣林業局宿舍麵貌煥然一新。


  近年來,豐順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老區蘇區工作和新型城鎮化重要論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積極探索欠發達縣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重要工作,堅持“黨建引領、多方聯動,共建美好家園”的理念,創新提出“老舊小區+片區改造”模式,以提升群眾生活居住條件為著力點、以優化小區基礎設施為落腳點,推動蘇區老城煥發新活力,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規劃引領 畫美“舊改”藍圖

  為確保老舊小區改造“順民心”“合民意”,豐順縣把片區改造項目列為黨建賦能“縣委書記領航項目”,連續三年納入縣重點民生實事,由縣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靠前指揮,分管縣領導具體抓、統籌調度;采取“改造前問需於民,改造中問計於民,改造後問效於民”的方式,針對群眾反映強烈、居住環境條件較差、基礎配套設施年久失修、物業管理服務機製不健全等問題,在項目啟動之前,組織相關部門對小區及建築物進行綜合排查和評估,廣泛征詢小區居民意見,掌握居民關心事項,對居民疑慮事項進行解答;將排查評估和征詢意見結果作為確定老舊小區改造範圍和內容的依據,及時公示、收集、整理、完善改造方案,積極聽取群眾合理意見建議,讓群眾共同參與改造工作,變“政府幹、群眾看”為“主動幹、全員幹”。

  “我們堅持有計劃推進,不盲目鋪攤子、上項目,將老城區分為東山、獅山、湖下、南市場、內嶺和城南6大片區,實現片區改造‘一錢多用’和配套設施全麵升級。”豐順縣住房城鄉建設局城建股股長陳雙強介紹說,“一張圖”規劃,就是按照“先規劃後建設、先民生後提升、先功能後景觀、先地下後地上、先局部後整體”的原則,通過整合小區周邊的生活設施、市場、教育、交通、通信、基層服務等進行“集中打包”、同步施工。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在湯坑鎮湯湖溝,道路平坦幹淨整潔,五彩繽紛的牆繪隨處可見,老人們坐在石板凳上拉家常,小朋友們則在一旁開心玩耍,好一幅溫馨的和諧畫卷。“以前這裏是臭水溝,我們路過都要捂住鼻子。”附近住戶張大爺告訴記者,湯湖溝經過改造後,環境變好了,成了附近居民散步休閑的好去處。

  除了對臭水溝進行整治外,當地還對湯湖溝道路、欄杆、牆麵、“三線”、雨汙管等進行了改造提升,優化周邊環境。值得一提的是,湯湖溝五彩繽紛的牆繪是由返鄉大學生發揮各自專業特長,緊密配合,一筆一畫創作出來的,極大地提升了湯湖溝的“顏值”。

  “改造前期,我們充分尊重群眾意願,針對他們反映強烈的供水供電、排水設施不完善、道路不平整等問題,結合各個小區實際,不斷優化改造方案。”陳雙強說,目前,豐順縣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重心在獅山片區,湖下片區和城南片區也即將於近期全麵開工。

  景城相融 增添休閑去處

  生態是發展的底色。獅山公園原來是一塊閑置地,雜草叢生、垃圾滿地。改造後,建設了綠色步道、舞台、廣場、公廁等,而且配備了健身器材等設施,成了周邊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我們這邊的人都十分盼望這裏建個公園,這一次遇到政府進行舊城區改造,這是實實在在為民辦實事做好事。”附近居民胡叔表示,獅山公園改造不僅為周邊群眾提供了更好的活動場所,而且在改造過程中也對周邊環境進行了整治,讓改造後的獅山公園成了一個新景點。“公園就在家門口,很近也很方便,特別好。”附近居民吳洪生告訴記者,他去年退休後,經常帶著孫女過來獅山公園玩。

  與獅山公園一樣,湯坑鎮海舟園經過改造後,也成為了當地群眾散步休閑的好去處。“以前這裏很髒很亂,地麵坑窪不平,雜物堆積如山,到處臭氣熏天。”湯坑鎮紅旗社區黨支部書記徐柳娜表示,紅旗社區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向周邊群眾講解相關政策,闡明改造的好處,最終贏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在海舟園改造的同時,還新建了紅旗社區黨群服務點,可為群眾提供免費飲用水、充電等服務,打通便民服務“最後一米”。

  “老舊小區+片區改造”承載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此,豐順縣有計劃推進東山、獅山、湖下、南市場、內嶺和城南等6大片區改造項目,涉及71個老舊小區、285棟樓5055戶人家、麵積約24.4萬平方米。自項目啟動以來,還改造背街小巷58條,打造“四小園”5個,治理湯湖溝1條,增設停車位1505個,建成愛心驛站、老年人活動中心3個,新建群眾便民服務點2個,新增消防設施56處。經改造後,一棟棟房屋整潔靚麗、一條條道路平坦幹淨、一輛輛汽車停放整齊,群眾的幸福指數日益增長。

  居民“點菜” 老舊小區煥新

  “錢哪來”“怎麼改”“誰來改”,一直是困擾老舊小區改造的三大難題。近年來,豐順轉變工作思路,變政府“端菜”為居民“點菜”:老舊小區最需要改什麼、怎麼改?由小區居民說了算。

  縣社宿舍是一個擁有三四十年曆史的老舊小區,因地勢低窪和下水管道有問題,經常受到淹水的困擾。“政府針對老舊小區的改造,我覺得特別好。”縣社宿舍居民彭小妹表示,該小區以前經常出現水淹現象,去年水位都浸到大腿處,“下水管道重新改造後,小區再也沒有出現過水淹現象了”。

  “我們堅持改造‘硬設施’和提升‘軟服務’並重,把安全發展的理念貫穿全過程、各環節。”陳雙強表示,通過老舊小區改造,發現並解決了一批隱藏在居民生活中的安全隱患。陳雙強介紹說,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當地先對小區進行全麵“體檢”,根據小區“體檢”結果和居民意願,找準老舊小區存在的安全隱患和設施、服務短板,哪不行改哪、缺什麼補什麼,一小區一對策,確定改造內容、改造方案和建設標準。

  在湖下片區銅湖路,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開展雨汙分流、樓道翻新、“三線”整治等工作,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麵。

  “通過改造,圍牆貼上了新的瓷磚,道路不僅實現水泥硬底化,而且還鋪成柏油路麵。”居民杜叔表示,老舊小區以嶄新的麵貌出現在大家的麵前,住戶們都感到非常滿意。居民黃先生對周邊環境的變化也深有感觸,他說,現在少了很多亂推亂放的現象,路麵也顯得寬敞了,大家出行都方便了很多,住起來很舒心。

  新建設的獅山農貿市場,占地麵積約2200平方米,配套設施齊全,功能分區清晰。“該項目於去年10月份動工建設,預計今年底可以交付使用。”獅山農貿市場施工項目負責人丘宗健表示,現在項目處於收尾階段,會確保項目順利交接和後續工作的順利進行。

  “等獅山農貿市場交付使用後,我們會逐步引導市場外流動攤販進入市場經營。”陳雙強表示,此舉有利於解決獅山農貿市場周邊流動攤販隨意設攤經營帶來的通行不暢、髒亂差等城市管理難題,進一步營造整潔有序的市容環境和城市形象。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百姓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容。接下來,豐順縣將牢牢抓住“安居”這個人民群眾幸福的基點,認真總結前期工作經驗,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記者 王銳  特約記者 鄭坤 卜優芬  圖片均由吳騰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