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外地草魚供應減少影響,本地草魚價格突然上漲。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當前梅城市場草魚出現供應不足的情況,批發零售受影響銷量大減,不過草魚存量充足的養殖戶卻是盼來了多年難遇的好行情。
外地收購商收購量增加導致漲價
春放冬捕,根據淡水魚的生長規律,春天是市場上魚類供應的淡季。4月,魚苗才放下去不久,各地魚塘達到商品重量的魚存量不多,魚的價格自然在全年是較高的。
不過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春節前養殖端草魚收購價為5.2元一斤,節後進入傳統淡季,價格維持在5.8元一斤,3月底,收購價在半個月內出現連續上漲,累積漲幅達到1元,平均價格達到6.8元-7元一斤。
市水產協會分析認為,受湖南、湖北幾大養殖區養殖標準的提高,適宜於網箱養殖的草魚在一些區域被迫禁養,導致草魚及其他一些淡水產品供應不足,因而價格上漲。外地收購商收購量增加,本地草魚價格突然上漲。
市場供應不足批發商銷量大降
此次草魚突發漲價,受益的是商品存量較多的養殖戶,而產業下遊如批發、零售商都受到較大影響。
記者走訪梅城兩個菜市場發現,部分魚攤在下午的時候早早收攤,甚至大門緊鎖。饒記魚檔的老板表示,現在草魚的零售價格是9元,切好的肉圈則10元一斤。目前雖然草魚漲價,鰱魚零售價格僅為4-5元一斤,但由於肉質較差,市民還是不願意拿它去替代草魚,因此草魚漲價目前對其他淡水魚的銷售及價格並沒有影響。
主要供應各大菜市場的活魚檔的晨豐水產負責人王誌君表示:“此前高峰期的批發量每天能達到3-4千斤,近期才1千多斤,少則隻有幾百斤。”據統計,梅州城區每日的淡水魚需求量為3萬斤左右,目前受供應不足影響數量有所下滑。
草魚養殖持續3年低利潤
長期以來,梅州的淡水魚資源豐富,養殖技術維持在全國前列,每年的產能可達到10萬噸,除了滿足自身市場的供應外,還有接近7成可以外銷。養殖種類以四大家魚為主,其中草魚占6、7成。
不過,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近三年來,受飼料成本持續較高的態勢影響,淡水魚養殖盈利能力差,養殖戶的投苗率也低。“成本高的同時,草魚的價格一直走低,平穩波動,最低的時候到過4.3元一斤,即將突破草魚的養殖成本價。”梅州市水產協會副會長鍾健輝表示。由於利潤率低,養殖風險大,近三年我市養殖戶的投苗率大大降低,全市淡水魚產量較高峰期相比約下降五成以上。業內人士表示,上一次出現此類高價行情還是在2008年。
鍾健輝認為,目前這種高價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外地會慢慢通過增加投苗率、尋找合適的新的養殖基地來填補供應量,預計在2年內就能夠實現供求平衡。而近期,魚飼料價格有所下降,本地的養殖戶投苗率也會提高,就現有的魚苗存量,40天後可以較好地對接本地現有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