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我局擬批準《梅州鬆棚鐵路物流中心環境影響報告書》,為體現公開、公正的原則,強化公眾參與,現予公示5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來信或來電向我局反映。
聯係地址:梅州市行政服務中心二樓環保窗口,郵編:514021
聯係電話:0753-6133820傳真:0753-6133820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該審批直接涉及其重大利益關係的申請人、利害關係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複決定以書麵形式提出聽證申請。
項目 名稱 |
建設單位 |
建設 地點 |
環評 機構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公眾參與情況 |
梅州鬆棚鐵路物流中心 |
梅州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
梅州鬆棚鐵路物流中心接軌於既有佘汕鐵路鬆棚站,位於梅州市區西南部、梅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距園區管委會3.5km。物流中心周邊地勢西高東低,西側為既有佘汕鐵路,東側為既有206國道。 項目由既有鬆棚站改造工程和新建鬆棚鐵路物流中心兩部分內容組成。鬆棚站改造工程的工程內容主要有:新增到發線1條(預留3條),汕頭端新增貨物牽出線1條,佘汕線K8+100~K10+305段抬落道工程,以及道岔、站房等配套改造工程。物流中心的工程內容主要有:新建聯絡線工程以及鐵路作業區、物流作業區、保稅區、綜合服務區等場區工程。項目近期工程投資估算總額6876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2125.07萬元。 |
1、項目營運期在市政汙水管網和規劃廣梅園二期汙水處理廠建成之前,物流中心生活汙水經化糞池處理、生產廢水經隔油沉澱池處理後,經MBR設備處理達到《鐵路回用水水質標準》(TB/T3007-2000)中“表2 鐵路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後回用於廠區綠化和道路澆灑;鬆棚站生活汙水經化糞池、厭氧設備處理達到《鐵路回用水水質標準》(TB/T3007-2000)中“表2 鐵路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後用於物流中心綠化及道路澆灑。 項目對汙水處理設施、汙水管道、汙水池、儲油間、危險廢物暫存區域等采用防滲漏措施,項目建設對評價區地下水環境影響較小。 2、施工期聲環境影響主要來自施工機械設備和運輸車輛的噪聲汙染。建設單位擬通過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施工場地,合理規劃施工便道和載重車輛走行時間和路線,盡量遠離環境敏感點,減少施工期對周邊居民的影響,確保施工噪聲符合《建築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要求。運營期物流中心通過選用低噪聲型的設備和裝置,對高噪聲源采取隔音、消聲、減震措施後,廠界噪聲能夠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相應標準限值要求。通過對超標的敏感點安裝通風隔聲窗措施,使室內聲環境可以滿足《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範》(GB 50118-2010)室內標準(晝間≤45分貝,夜間≤37分貝)要求。 3、運營期要加強輪軌的維護、保養,定期進行軌道打磨和車輪的清潔與旋輪工作,以保證其良好的運行狀態,減少附加振動,確保周邊敏感點振動均滿足《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GB10070-88)中“鐵路幹線兩側”晝、夜80dB的標準要求。 4、施工結束後,對臨時占用的林地采取植被恢複措施;施工過程中應加強管理,保護好施工場地周圍植被;施工結束後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應加強植被恢複和工程綠化措施,使林地損失得到補償,保證項目區植被覆蓋率不減少;通過采取表土剝離、截排水、土地整治、植物綠化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臨時相結合的綜合防護體係,從而有效減少工程建設產生的水土流失。 5、施工期建築拆遷垃圾運至梅縣區南口鎮渣土消納場妥善處置;施工場地產生的生活垃圾經收集後,交由地方環衛部門集中處理。運營期危險固體廢物主要有蓄電池、維修車間廢油渣(泥)等,更換下的蓄電池由生產廠家運回廠家處置,廢油渣(泥)交由具有危廢處理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後交由環衛部門收集處置。 6、運營期環境風險主要為物流中心汙水處理設施或排水管道泄漏。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對化學品的管理和施工流程培訓,減少因施工操作不當而使此類物質流向外環境而帶來的汙染事故。在鬆棚站和物流中心各設置一個的汙水暫存池及配套水泵係統,貯存廢水可以抽吸至罐車外運處理,製定有效可行風險防範措施和應急預案,減少環境風險。 |
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公眾參與主要是通過發放公眾調查表、網上公示、現場張貼布告調查方式征求群眾的意見。 本項目共發放調查表38份,回收有效問卷37份,其中個人調查表33份,團體調查表5份,無效問卷主要為缺少被調查者聯係方式。個人調查結果顯示,100%的人表示支持,無人反對,無人反對本項目的建設。單位調查結果顯示,團體全部支持本項目的建設。我局項目受理公告期限內未接到公眾反饋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