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5萬噸高性能銅箔技術改造項目等3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前公示
來源:本網  時間:2020-10-28 17:23:48  瀏覽:-
字號: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我局擬批準《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5萬噸高性能銅箔技術改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等3個報告書,為體現公開、公正的原則,強化公眾參與,現予公示5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來信或來電向我局反映。

  聯係地址:梅州市行政服務中心三樓市生態環境局窗口,郵編:514021

  聯係電話:0753-6133820傳真:0753-6133820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該審批直接涉及其重大利益關係的申請人、利害關係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複決定以書麵形式提出聽證申請。

項目

名稱

建設單位

建設

地點

環評

機構

項目概況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公眾參與情況

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5萬噸高性能銅箔技術改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省梅州市梅興華豐產業聚集帶(梅縣區)產業聚集區城東白渡片區沙坪村

廣西瀾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5萬噸高性能銅箔技術改造項目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興華豐產業聚集帶(梅縣區)產業聚集區城東白渡片區沙坪村,項目規劃總用地麵積為96231m2,總計容積率建築麵積為124721.2m2,主要產品為動力鋰離子電池用高性能極薄銅箔,設計年產1.5萬噸高性能銅箔。項目用地由兩個地塊組成,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建設周期為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共19個月,建設內容如下:規劃用地麵積為44067m2,計容積率建築麵積為62523.1m2,主要建設1棟5層研發樓、2棟3層廠房、2棟2層水處理車間、1棟3層倉庫,以及水泵房、配電房、發電機房及風機房等,一期工程設計年產6000噸高性能銅箔,共建設年產3000噸高性能銅箔生產線2條。二期工程建設周期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24個月,工程建設內容如下:規劃用地麵積為52164m2,計容積率建築麵積為62198.1m2,主要建設2棟3層廠房、1棟2層水處理車間、1棟3層材料倉庫、1棟2層倉庫及機修車間等,二期工程設計年產9000噸高性能銅箔,共建設年產3000噸高性能銅箔生產線3條。

項目勞動定員463人,其中一期工程勞動定員185人,二期工程勞動定員278人。車間生產采用操作工三班運轉,每天每班工作8小時,年工作333天,7992小時。其他崗位隻上白班,維修工作隻在白天進行。項目總投資10.1億,其中環保投資7000萬元,占總投資的6.93%。

1、地表水環境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本項目運營期廢水產生總量為3385.95m3/d(1127354.01m3/a),其中生產廢水產生量為3369.28m3/d(1121970.98m3/a),生活汙水產生量為16.67m3/d(5550.44m3/a)。生產廢水主要包括生箔、表麵處理清洗廢水,、磨輥廢水、化驗室廢水、酸霧淨化塔定期更換廢水、車間地麵清洗廢水等,其中生箔、表麵處理清洗廢水(3162.24m3/d)經專管收集送至生產廢水回用製純水係統處理後產生的純水回用於生產,純水製備係統濃水、磨輥廢水、化驗室廢水、酸霧淨化塔定期更換廢水、車間地麵清洗廢水等經綜合廢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達標後排放,根據工程分析可知,本項目生產廢水排放量為207.04m3/d(68945.06m3/a),廢水排放執行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汙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時段一級標準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Ⅳ類標準較嚴者。

本項目運營期生活汙水產生量為16.67m3/d(5550.44m3/a),生活汙水經一體化MBR膜處理設施處理達標後排放,廢水排放執行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汙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時段一級標準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Ⅳ類標準較嚴者。

綜上,本項目運營期外排廢水總量為223.71m3/d(74328.09m3/a)。

2、地下水汙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根據擬建項目可能泄漏至地麵區域汙染物的性質和生產單元的構築方式,將廠區內劃分為重點防滲區、一般防滲區和簡單防滲區。

(1)重點防滲區

指位於地下或半地下的生產功能單元,汙染地下水環境的物料泄漏後,不容易被及時發現和處理的區域,或是重點保護的區域。根據擬建項目建設內容實際情況,其重點防滲區包括:4棟廠房、3棟水處理車間、危險廢物暫存倉庫、事故應急池。

上述重點防滲區應采取嚴格的防腐、防滲措施,防滲層滲透係數應不大於1.0×10-10cm/s,防滲層厚度、防滲方式及其它相關內容依據有關規範標準設計。

(2)一般防滲區

指裸露於地麵的生產功能單元,汙染地下水環境的物料泄漏後,容易被及時發現和處理的區域,根據擬建項目建設內容實際情況,其一般防滲區包括:一般工業固廢暫存倉庫、銅箔倉庫。

一般防滲區地麵用防滲混凝土,通過在抗滲鋼纖維混凝土麵層中摻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劑,其下鋪砌砂石基層,原土夯實達到防滲的目的。

(3)簡單防滲區

指不會對地下水環境造成汙染的區域,根據擬建項目建設內容實際情況,其簡單防滲區包括:鍋爐房。

對於基本上不產生汙染物的簡單防滲區,不采取專門針對地下水汙染的防治措施。

3、環境空氣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本項目溶銅工序、生箔及表麵處理工序均會產生一定量的硫酸霧,項目擬新增20套酸霧淨化塔,對工藝過程產生的硫酸霧淨化處理。其中溶銅工序硫酸霧采取罐內側吸風形式收集,每套廢氣處理設施設計風量為45000m3/h,溶銅罐正常情況下為密閉狀態,僅在添加原料純銅時打開,廢氣收集效率可達到98%以上。生箔、表麵處理設備產生的硫酸霧采用加裝集氣罩密閉收集,集氣罩與集氣罩之間、集氣罩與槽體間的接口處全部采用不鏽鋼條、膠墊等進行封孔,每個槽體集氣罩側方上開啟一個直徑為200mm的圓孔,收集槽體中產生的廢氣,生箔處理工序每套廢氣處理設施設計風量為35000m3/h,表麵處理工序每套廢氣處理設施設計風量為45000m3/h,廢氣收集效率均可達到98%以上,硫酸霧經處理達到廣東省《大氣汙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時段二級排放標準要求後由20m高排氣筒排放。

項目備用柴油發電機使用頻率較低,燃料選用含硫量≤0.035%的普通柴油,備用發電機燃油廢氣中SO2、NOx和顆粒物的產生濃度及產生速率均可達到廣東省地方標準《大氣汙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時段二級標準限值要求。因此,備用發電機燃油廢氣可直接通過15m排氣筒引至高空達標排放。

4、聲環境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根據《報告書》(報批稿),項目選用性能好、噪聲低的環保型機械設備,較大的噪聲源應安裝專用機房內,對噪聲源進行屏蔽、隔聲、防震、消聲、減小聲能的輻射和傳播,用隔聲房間、隔聲牆、安裝消聲器等環保措施;機房砌實心牆磚,四壁頂棚掛貼吸聲效果良好的吸聲牆,護麵采用鋁製穿孔板,中間填吸聲岩棉;機房的門窗采用標準隔聲門窗;采用“鬧靜分開”和“合理布局”的設計原則,使高噪聲設備盡可能遠離噪聲敏感區。

5、固體廢物汙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本項目運營期固廢包括一般工業固廢、危險廢物和生活垃圾,項目擬分別設置一般工業固廢暫存倉庫、危險廢物暫存倉庫,一般工業固廢暫存倉庫經暫存後委托相關單位進行綜合利用等,危險廢物經暫存後委托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理,生活垃圾經車間垃圾桶收集後統一交環衛部門處理。

6、土壤汙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針對項目可能發生的土壤汙染,按照“源頭控製、末端防治、汙染監控、應急響應”相結合的原則,從汙染物的產生、入滲、擴散、應急響應,全階段進行控製;製定土壤環境跟蹤監測措施,製定跟蹤監測計劃,建立完善的跟蹤監測製度,以便及時發現並有效控製。

項目運營期土壤汙染主要影響源來自於大氣沉降以及垂直入滲,經采取源頭控製、過程防控等措施後,其大氣汙染物沉降及垂直入滲對項目周邊土壤環境影響較小。

7、風險防範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根據《報告書》(報批稿),項目環境風險潛勢劃分為Ⅱ級。根據項目風險分析,項目潛在的風險包括原料硫酸、中間產物硫酸銅以及廢水、廢氣泄漏事故。項目通過選用較好的設備、認真的管理和操作等措施防止物料泄漏;項目硫酸儲罐、溶銅罐四周均設置圍堰,建設具有足夠的整體穩定性、均勻性和足夠的平麵抗彎剛度的儲罐基礎,設置防腐儲罐,儲罐頂部設工業監視係統;項目設置有效容積不小於為2100m3的事故應急池。

在嚴格落實本報告中提出的各項事故風險防範措施和應急措施,製定環境應急預案,配備一定的應急物資,加強應急培訓和演練,在認真落實各項風險防控措施前提下,可將項目的環境風險水平控製在一個比較小的範圍內,項目環境風險水平在可接受範圍內。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部令第4號)等相關要求,建設單位在環評期間在梅州市梅縣區人民政府網站上進行2次網上公示,在項目周邊敏感點沙坪村、瓜州村、蔚彩村等進行現場張貼公示,並在當地報紙《梅州日報》進行了2次報紙公示,並編製了《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5萬噸高性能銅箔技術改造項目公眾意見采納或不采納說明》,公示期間建設單位和編製單位均未接到公眾反饋電話,項目周邊公眾均支持本項目建設。

梅州市百鑫礦業有限公司石場年開采20萬m3建築用花崗岩擴建項目

梅州市百鑫礦業有限公司

梅州市五華縣岐嶺鎮龍水村,

梅州森海洋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梅州市百鑫礦業有限公司石場前身為五華縣雙頭石場,位於梅州市五華縣岐嶺鎮龍水村,中心地理坐標為E115°29′30〃,N24°2′14〃,於1985年建礦,從1987年開始采石,2006年4月經五華縣國土資源局批準,重設采礦權,證號為:4414240630002,生產規模為10.00萬m3/年。2020年4月采礦權人和經濟類型發生變更,變更礦區範圍在原礦區的範圍基礎上,往西北擴大98m,往東南擴大250m,往深部擴深40m,梅州市百鑫礦業有限公司競得五華縣岐嶺鎮雙頭礦區建築用花崗岩采礦權(編號為GP-B20001),開采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岩礦,設計生產規模為20萬m3/年。擴建後采礦區麵積為0.109km2,開采標高為+300m至+190m,新增生產規模為8萬t/a的水洗砂生產線。礦山服務年限為11年(包括礦山基建時間)。擴建項目主要利用原有項目的露天采礦區、工業場地(破碎站、製砂場、堆場)、綜合服務區、附屬設施及環保工程等。礦山采用露天開采方式,自上而下分水平台階方式開采。本項目勞動定員為29人,年工作時間定為280天,每天工作時間為8h,項目總投資800萬元,環保投資101萬元。

1、地表水環境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車輛清洗廢水經隔油沉澱處理後的回用於車輛衝洗;礦區淋濾水及工業場地淋濾水經沉澱池處理後回用於生產,不能回用的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標準後作為清淨下水排入雙頭水;生活汙水三級化糞池處理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要求後回用於項目綠化。

2、環境空氣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破碎生產線卸料口、溜槽和振動篩處分別設置密閉收集倉,經集氣罩收集後彙在一起進入袋式除塵器進行處理達到廣東省地方標準《大氣汙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時段二級標準後,由高15m的1#排放筒排放。無組織粉塵控製措施:鑽孔采用濕式鑿岩和自帶除塵器對粉塵捕集;采剝粉塵裝卸揚塵、運輸揚塵等采取灑水抑塵措施;堆場風蝕揚塵采用苫布覆蓋減少風蝕揚塵的產生。

3、聲環境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礦區營運期間噪聲源主要是潛孔鑽機、挖掘機、空壓機、鑿岩機、自卸式載重汽車、破碎機、振動篩等設備噪聲,采取的噪聲防治措施有:采購性能好、噪聲低的生產機械設備;高噪聲設備采取以多孔介質做減振墊;對顎式破碎機、反擊式破碎機及篩分機進行單體箱體密閉;在強噪聲工段操作的工人配戴防聲用具;在礦區種植花草、廠界種植喬灌結合的綠化帶,以消減噪聲。

4、固體廢物汙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初期剝離表土運至排土場頂部單獨堆放,後期礦山剝離表土回用礦區邊開采邊複綠使用,廢石料用於洗砂係統製砂;布袋除塵器收集的粉塵集中收集後外售;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至垃圾填埋場處理,廢礦物油和含油抹布暫存在危廢間,定期交由有危險廢物處置資質單位處理。

5、生態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項目運營期采取的生態保護措施有:對植物資源采取合理規劃、嚴格執行用地界線,保護好非規劃用地的植被;不超界占地,不對規劃外的山林植被砍伐損毀,不向地界外排放固體廢棄物,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堅持邊開發、邊治理的建設方針。對動物資源采取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及管理,提高企業職工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禁止捕獵野生動物,盡可能采用低噪聲機械,減少設備噪聲對野生動物的驚擾。對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狀況,在采區等單元四周設置截排水溝,將礦區外彙集的雨水有序的沿礦區周邊排走,減少雨水進入采區等單元內,從而控製水土流失量。

項目區域生態環境敏感程度一般,項目的建設對項目區域生態係統及動植物多樣性、植被的連續性、動植物之間的協調性的影響均較小。閉礦後采取對開采區進行土地整治和植被恢複等治理措施後,礦區景觀也將逐漸與周邊環境相匹配。

6、風險防範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項目環境風險潛勢為Ⅰ,本項目礦山爆破工作委托當地爆破公司定期爆破,礦區不設炸藥庫,項目涉及的主要風險源為柴油儲罐、沉澱池廢水和廢礦物油發生泄漏;采場邊坡失穩和水土流失。建設單位落實各項風險防範對策後,項目的環境風險可得到有效控製,本項目風險水平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建設單位於2020年5月11日,2020年7月6日,分別在五華縣人民政府網站進行了兩次為期10個工作日的網上公示。在第二次公示期間,企業分別於2020年7月8日、2020年7月10日於《梅州日報》進行了為期兩次的報紙公示,同時,企業在改擴建項目周邊5km範圍內的龍水村、礤下村、娥公坑、雙頭中心小學進行了現場公示,公示內容介紹了項目主要建設情況以及汙染防治措施,環評結論等內容,公示期間環評單位和建設單位均未接到公眾反饋電話。

梅州市董新礦業有限公司石場年開采20萬m3建築用花崗岩擴建項目

梅州市董新礦業有限公司

梅州市五華縣華城鎮董源村,

梅州森海洋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梅州市董新礦業有限公司石場前身為五華縣華城市政工程公司石場,位於梅州市五華縣華城鎮董源村,中心地理坐標為E115°35′16.40″,N24°06′3.06″,2019年8月6日,五華縣人民政府批複同意五華縣華城鎮董源村建築用花崗岩礦變更礦區範圍,2020年5月6日由梅州市董新礦業有限公司競得五華縣華城鎮董源村建築用花崗岩礦采礦權,擴建後礦區範圍麵積由0.0493km2擴大為0.2274km2,開采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岩,采用露天開采方式,開采規模由6萬m3/a擴大為20萬m3/a。項目產品為礦山年產20萬m3建築用花崗岩按規格破碎後形成生產規模為29.00萬m3/a的規格碎石和生產規模為10.68萬m3/a的副產品石粉,新增生產規模為10萬t/a的水洗砂生產線。礦山采用露天開采方式,自上而下分水平台階方式開采。擴建後勞動定員為20人,年工作時間定為280天,每天工作時間為8h,項目總投資500萬元,環保投資94萬元。

1、地表水環境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車輛清洗廢水經隔油沉澱處理後的回用於車輛衝洗;礦區淋濾水及工業場地淋濾水經沉澱池處理後回用於生產,不能回用的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標準後作為清淨下水排入新橋水;生活汙水三級化糞池處理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要求後回用於項目周邊林地澆灌。

報告書分析,項目通過加強對淋濾水、洗車廢水的沉澱處理,生產廢水大部分回用於生產過程中,部分不能回用的淋濾水作為清淨下水排放至新橋水,對新橋水的環境影響較小。

2、地下水環境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項目可能對地下水造成汙染的截排水溝、沉澱池、三級化糞池等設施采用混凝土防滲漏,周壁用磚砌再用水泥硬化防滲,危廢暫存間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汙染控製標準》(GB18597-2001)有關要求進行規範建設,不會對地下水造成影響。

3、環境空氣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破碎站采用濕式破碎工藝並將破碎及篩分係統置於封閉車間內,產生的含塵廢氣經集氣罩收集後彙在一起進入袋式除塵器進行處理達到廣東省地方標準《大氣汙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時段二級標準後,由高15m排氣筒排放,無組織粉塵控製措施:鑽孔采用濕式鑿岩和選用自帶除塵裝置的潛孔鑽,減少鑿岩粉塵的產生;采剝粉塵、裝載揚塵、輸送粉塵、運輸揚塵等采取灑水抑塵措施;堆場風蝕揚塵采用苫布覆蓋減少風蝕揚塵的產生。

報告書分析,根據大氣環境影響預測估算,項目有組織排放的TSP最大地麵濃度占標率Pmax最大為5.78%,無組織排放的TSP最大地麵濃度占標率Pmax最大為9.57%,正常排放情況下本項目對環境空氣的影響可以接受。本項目有組織排放及無組織排放下風向最大落地濃度占標率均小於10%,廠界外不存在短期貢獻濃度超標點,無需設置大氣防護距離。

3、聲環境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本項目運營期噪聲主要為潛孔鑽機、挖掘機、空壓機、鑿岩機、自卸式載重汽車、破碎機、振動篩等設備噪聲以及產品運輸產生的交通噪聲。交通噪聲通過采取控製車速、嚴禁超載、嚴禁夜間運輸等措施對周圍居民造成影響較小;潛孔鑽機、挖掘機、空壓機、鑿岩機、自卸式載重汽車、破碎機、振動篩等設備噪聲通過采取合理布局、基礎減震、選用低噪聲設備等措施,項目廠界晝間基本能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要求。

4、固體廢物汙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項目開采產生的廢石料外售給五華縣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剝離表暫存排土場;沉澱池汙泥和布袋收集粉塵作為製磚原料外售至磚廠;設備維護、保養時產生的少量廢礦物油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含油抹布和生活垃圾定期交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

本項目運營期產生的各類固體廢物經妥善處理和處置後,對外環境的影響較小。

5、生態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項目運營期采取的生態保護措施有:合理規劃、嚴格執行用地界線;堅持邊開發、邊治理的建設方針;服務期滿後對采礦區、排土場、堆場、破碎站、綜合服務區進行全麵複墾、複綠,采取邊坡穩定性治理方法、生態恢複措施、礦區複墾措施,

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6、風險防範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項目環境風險潛勢為Ⅰ,本項目礦山爆破工作委托當地爆破公司定期爆破,礦區不設炸藥庫,項目涉及的主要風險源為柴油儲罐、沉澱池廢水發生泄漏,采礦區、攔渣壩、擋土牆發生塌方、泥石流。建設單位落實各項風險防範對策後,項目的環境風險可得到有效控製,本項目風險水平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建設單位於2020年5月11日,2020年7月6日,分別在五華縣人民政府網站進行了兩次為期10個工作日的網上公示。在第二次公示期間,企業分別於2020年7月8日、2020年7月10日於《梅州日報》進行了為期兩次的報紙公示,同時,企業在改擴建項目周邊5km範圍內的董源村、河子口村、新一村、華城鎮圩鎮進行了現場公示,公示內容介紹了項目主要建設情況以及汙染防治措施,環評結論等內容,公示期間環評單位和建設單位均未接到公眾反饋電話。

  2020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