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梅江區嘉應大橋維修加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受理公告審批前公示
來源:本網  時間:2020-08-13 15:47:16  瀏覽:-
字號:

  2020年8月12日,我局受理了《梅州市梅江區嘉應大橋維修加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該項目屬於告知承諾製審批範疇,因此,項目受理公告和審批前公示可同步掛網公示,經審議,我局擬批準《梅州市梅江區嘉應大橋維修加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為體現公開、公正的原則,強化公眾參與,現予公示5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來信或來電向我局反映。

  聯係地址:梅州市行政服務中心三樓市生態環境局窗口,郵編:514021

  聯係電話:0753-6133820傳真:0753-6133820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該審批直接涉及其重大利益關係的申請人、利害關係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複決定以書麵形式提出聽證申請。

項目

名稱

建設單位

建設

地點

環評

機構

項目概況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公眾參與情況

梅州市梅江區嘉應大橋維修加固工程

梅州市大橋管理養護所

北至北通道橋、南至牌樓南側

佛山市甲雲飛環保谘詢有限公司

嘉應大橋位於梅州市梅江河Y919線上,是連接梅縣和梅州市區的重要橋梁通道,該橋對梅州市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嘉應大橋於1989年竣工投入使用,2007年對主橋進行了兩側拓寬改造,上部結構采用7孔40m跨剛架拱,設計荷載等級汽車-20級,人群3.5kN/m2,荷載掛車-100,基礎采用直徑140cm樁基礎,下部構造為重力式墩台,上部構造采用現澆式剛架拱片,肋腋板為預製拚裝,現階段已運營30年,橋梁結構病害日益嚴重,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現已列為危橋,目前橋梁已經限載通行,急需改建。為加快梅縣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區域交通網絡,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梅州市大橋管理養護所擬投資4872.4萬元建設“梅州市梅江區嘉應大橋維修加固工程”(下稱本項目)。

本項目範圍為北至北通道橋、南至牌樓南側,包括嘉應大橋主橋、南引橋、南北通道橋及引道,全橋長635m,橋麵總寬27.0m,為雙向4車道。本項目在原址上進行維修加固工程,無新增建設用地,嘉應大橋主橋全橋原拱片新增拱片,南引橋拆除重做垮工板拱,重建與兩側兩幅橋協調的板梁,南通道灌注粘貼鋼板,全橋重新設計更換破損混凝土欄杆等。

1、水環境影響分析及保護措施

營運期水環境汙染源主要是降雨衝刷路麵產生的路麵徑流汙水。

根據類比研究資料,在路麵汙染負荷比較一致的情況下,在降雨初期到形成地麵徑流的30分鍾內,路麵徑流中的懸浮物和油類物質等汙染物的濃度比較高,半小時之後,其濃度隨著降雨曆時的延長下降較快,降雨曆時60分鍾之後,路麵基本被衝洗幹淨。

一般路麵排水主要來自於雨水對路麵衝刷產生的徑流,該排水通過道路兩邊的邊溝收集沉澱後自然排放到附近的溝渠、農灌渠等,排水一般出現在雨季,隨著雨量的不斷增多,對初期雨水衝刷路麵所產生的含汙染物量較多的汙水有很強的稀釋作用。由於項目所在區域降水量較豐沛,路麵排水經過稀釋淨化後,對沿線水體的水質影響不大。

綜上,項目橋下水體為梅江河,路麵、橋麵徑流通過收集處理後排入雨水管網或溝渠,不直接進入河道,同時由於徑流中汙染物量較小,初期雨水經沉澱稀釋作用後彙入地表水體,從而使徑流中汙染物濃度變得更低,因此,不會對項目評價範圍內水質產生較大影響。為了保護下遊水源的水質,建議建設單位將做好切實可運營階段的水質保護措施及應急措施,最大限度減小對水源地的不良影響。具體如下:

①針對橋梁的條件,優化設計設置事故預警係統,應設置警示牌,提醒司機謹慎駕駛,並限製車輛行駛速度,設置加強型防撞欄。

②做好橋梁的綜合排水設計,設置事故池,路麵徑流應與路基邊坡分開收集,收集到的路麵徑流應根據實際情況由管道或邊溝引出,利用生態渠等汙水生態設施處理達標後排放或再利用。

③對建設項目運營期可能出現的各類分析事故分析研究,製定詳細、完善風險事故應急預案,以降低危險品運輸事故汙染風險。

④橋麵徑流收集係統除工程硬件建設外,還需要進行日常管理,才能發揮其事故應急及汙染物削減的作用,其日常管理內容如下:

(1)橋麵清掃:橋麵清掃工作包括路麵保潔工作中,但需要在路麵保潔工作上加強要求,因橋麵排水孔都按照了閉合的收集管道,對橋麵清掃時,需及時清理全麵排水孔處的泥沙、垃圾等,防止管道堵塞,嚴禁將橋麵上的固體垃圾掃入排水孔。

(2)管道和排水邊溝維護:橋麵管道收集係統若管理不善,易出現管道堵塞、管道破損等情況;排水邊溝內如出現泥沙淤積則可能在雨季或發生事故時出現初期雨水或含危化品外流的情況,因此需對其加強維護;排水邊溝管道維護可按雨季、旱季和特殊狀況(發生危險品泄漏事故)工況進行維護

(3)沉澱池和事故應急池的維護管理:根據本環評環保管理措施要求,橋頭將設置雨水沉澱池、事故應急池用於收集交通事故時泄漏的危險品和事故廢水,建議本工程運營部門成立專門小組,定期對沉澱池和事故應急池進行維護管理。

綜上所述,由於雨水中水汙染物的濃度較低,且排放較分散,加上隻在降雨日才產生影響,做好切實可運營階段的水質保護措施及應急措施,最大限度減小對水源地的不良影響。因此,本項目建成通車後,其地麵雨水將不會對沿線水環境產生明顯不良影響。

2、大氣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

道路工程投入使用後,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主要來源於汽車外排尾氣和交通運輸路麵二次揚塵。車輛尾氣中主要汙染物為HC、CO、NOX等。

汽車尾氣和二次揚塵的產生量較低,而且汙染物經大氣稀釋和擴散作用,濃度會大大降低,不會對項目所在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產生明顯的不良影響。

但為了最大限製降低大氣汙染物,建議采取下麵幾個建議:

①禁止尾氣汙染物超標排放的機動車通行;

②加強機動車檢測與維修;

③進行道路綠化,尤其是靠近敏感點的應提高綠化率,采取喬、灌、草相結合方式栽植,提高地表植被吸收有毒、有害氣體效率,增強植被的生態功能,淨化空氣,美化環境;

④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及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共同做好區域機動車尾氣汙染控製。

3、聲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

①加強交通、車輛管理。

②敏感點降噪措施

本項目沿線敏感點較多,沿線多為居民,本環評認為應根據居民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對首排居民采取機械/自然通風隔聲窗的形式以減少噪聲影響。因此,應對麵向道路的環境敏感點安裝機械/自然通風隔聲窗。為保證通風隔聲窗的降噪效果,根據每個環境敏感點的實際超標情況,通風隔聲窗按照《隔聲窗》(HJ/T17-1996)中的相應降噪量嚴格一級安裝,以保證室內噪聲達到《住宅設計規範》(GB50096-2011)中相應要求,即居民住宅臥室晝間≤45dB(A)、夜間≤37dB(A)。建設單位在安裝隔聲窗前應對沿線居民進行調查,對於不願安裝通風隔聲窗的居民按照相關規定進行一次性經濟補償,由用戶自行安裝降噪措施,並要求其簽訂相關協議。

4、固廢影響影響及保護措施

本項目建成使用後本身並不產生固廢,但經過的車輛和行人會丟棄一些垃圾,這些垃圾由環衛部門定期清掃,不會造成環境的不良影響。

5、環境風險分析

①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

危險化學品的包裝質量對其安全運輸也有著重要影響。包裝必須堅固、完整、嚴密不漏、外表麵清潔,具有防撞擊、防震動、防曬、防雨等措施。特別是裝運有毒物品、腐蝕物品的外包裝更要嚴格符合要求,裝運液體的儲罐及其相關附屬設施要定期檢測檢驗。總之,危險化學品包裝及其標誌應符合國家標準《危險貨物包裝標誌》(GB190-2009)和《包裝儲運圖示標誌》(GB191-2008)及有關規定的要求。

②運輸車輛和設備設施

危險化學品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蝕等危險性質,決定了危化品道路運輸車輛的結構、技術性能和裝備必須符合一些相應的特殊要求。首先,運輸車型必須與所承載的危險化學品的性質、形態及包裝形式(儲罐、鋼罐、抗震包裝等)相一致。而且針對選用的車型、所裝運的危險化學品的性質不同,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車輛必須配備相應的安全裝置,如需配備氣管火花熄滅器、泄壓閥、遮陽物、壓力表、液位計、導除靜電設施以及必要滅火設備等。因此,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和設施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規則》(JT/T617-2018)等有關要求。

③跨敏感水體路段風險防範措施和應急措施

1)橋梁設計上必須有堅固的防撞護欄,防止事故車輛翻入河中,對重要保護目標造成影響。

2)路麵排水係統不直接進入水體,設導洪溝/管道將路麵排水引導和處理,並在橋兩端設置沉澱池用於收集事故下危險液體。

3)製定應急方案,納入地方消防、環保、水利和市政部門等構成的事故處理體係。重大事故必須由道路管理部門或交通管理部門,知會環保、消防、市政和水利部門,並啟動施工處理體係。

/

  附件:

梅州市梅江區嘉應大橋維修加固工程 環境影響報告表.docx

  

2020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