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
關於梅州市201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3年預算的決議
(2013年3月2日梅州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
梅州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 《梅州市201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3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會議決定批準《梅州市201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3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批準2013年市級預算。
梅州市2012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和2013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
——
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梅州市財政局局長 李 鋼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2012年全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提出2013年財政預算草案,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2年,麵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的監督指導下,緊緊圍繞“全力加快綠色經濟崛起,建設富庶美麗幸福梅州”這一核心任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包容開放,勇於改革創新,大力實施“一園兩特帶動一精”產業發展戰略,遵循“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理財有規、用財有效”的原則,牢固樹立“跳出財政看財政,轉變觀念抓落實”的理財觀念,充分發揮財政職能抓收入、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保重點,促進了全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持續穩定較快發展。
(一)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據快報統計,2012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56.27億元,同比增收9.38億元,增長20.02%;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175.46億元,同比增支27.24億元,增長18.38%。其中: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8.96億元,同比增收3.25億元,增長20.69%;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33.73億元,同比增支4.89億元,增長16.96%。
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加上上級補助、上年結餘、調入資金,收入總計202.32 億元;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加上專項上解、增設預算周轉金,支出總計179.35億元。收支相抵,年終滾存結餘22.97億元(含專項結轉22.72億元),淨結餘2537萬元。其中: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加上上級補助、上年結餘、縣上解收入等,收入總計56.87億元;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加上市補助縣支出、專項上解支出,支出總計 42.79億元。收支相抵,年終滾存結餘14.08億元(含專項結轉14.06億元),淨結餘 196萬元。
(二)財政主要工作情況
一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麵的工作:
1.強化收入征管,確保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立足於早協調、早安排、早部署,采取積極措施確保財稅收入任務完成,做到“收足、收實、收好”,“收足”是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稅源的管控,做到依法征收,應征盡收,把經濟發展的成果體現到財政增收上;“收實”是切實加強財、稅、庫、銀和協稅部門的信息溝通和協調配合,不斷提高財稅征收管理信息化水平,及時分析情況,掌握稅源動向,防止跑冒滴漏。“收好”是規範組織收入行為,正確處理發展經濟、完成任務與依法治稅的關係,不斷提高收入質量,優化收入結構。2012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50億元大關,增幅躍居全省第6位,圓滿完成了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下達的任務。
2.發揮職能作用,不斷推進經濟加快轉型升級。
充分發揮財政資金、財政政策的導向和杠杆作用,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經濟穩定增長。一是積極支持發展實體經濟。積極推進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的擴園工作和招商引資工作;認真落實好市委、市政府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及時兌現市委、市政府扶持園區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深入開展“曖企行動”,落實困難中小微企業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和職業培訓補貼措施,減輕企業負擔,穩定企業生產。二是積極支持企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支持水泥企業上大壓小,淘汰落後產能,一批水泥企業獲得中央財政關閉小企業專項補助,順利實現調整升級;積極爭取省支持,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項目和園區金太陽項目等獲得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1.05億元扶持。三是大力支持特色宜居城鄉建設,加快推進城區擴容提質。支持完善公共交通,構建發達的公交網絡;支持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區、江南新城等“三區三城”建設;支持環境保護、綠化重點工程和城鎮汙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等建設。四是積極支持旅遊業發展,全力爭取上級旅遊項目建設扶持資金,積極籌集資金加大景區建設投入,支持旅遊宣傳推廣工作,推動文化旅遊特色區建設。五是足額兌現城市公交、漁業、林業等各項補貼政策,拉動消費促進內需。六是科學整合資源,發揮融資平台作用。2012年,財政融資平台公司融資總額達18億元,有力地支持了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
3.加大民生投入,不斷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財政支出堅持以人為本,集中財力,加大投入,重點保障市委、市政府民生實事支出需要,財政的公共性進一步凸顯。2012年,全市財政民生支出共完成127.79億元,同比增長15.71%,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2.83%。一是大力支持教科文事業發展。支持教育創強和公共教育均等化建設工作,促進文化體育繁榮,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全市教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完成42.57億元,同比增長15.27%。二是大力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障體係建設。全麵落實免費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和社會保險補貼等促進就業政策;完善社會保障機製,進一步推進城鄉社會養老保險製度建設,確保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實現老有所養;全麵落實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高齡老人津貼和孤兒生活保障等社會福利救濟政策,幫助特殊困難群眾解決生活問題。2012年,全市財政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達25.73億元,同比增長12.76%。三是積極推進公共衛生體係建設。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支持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特困居民醫療救助製度建設,落實優撫對象醫療保障等,實現病有所醫。全市醫療衛生支出17.69億元,同比增長6.19%。四是加大財政支農力度,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全麵推進“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持續加大“三農”投入,落實扶貧雙到、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確保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到位;全麵推動標準農田整治、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支持發展精致高效農業;繼續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農村綜合改革;大力推進民生水利工程建設,著力支持省級水利示範縣建設;抓好生態景觀林帶、森林圍城、林分改造、碳彙林和綠網建設資金撥付,支持“城是宜居區、鄉是生態園”建設。全市農林水事務共完成支出23.83億元,占全市一般預算支出的13.58%,比去年同期增長24.25%。
4.深化財政改革,全力提升財政管理水平。
積極推進財政改革,著力破解製約科學發展的體製機製問題,財政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一是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夯實預算編製基礎,提高預算編製質量。二是配合做好省直管縣財政改革,對實行改革的興寧市和五華縣繼續給予指導、幫助和大力支持,確保改革試點工作順利實施和平穩過渡。三是繼續推進國庫管理製度改革,拓寬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覆蓋麵,完善管理製度,優化業務流程,規範支付行為,全年國庫集中支付金額203.42億元,占財政支出的96.71 %;擴大公務卡製度改革和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改革覆蓋麵,促進預算單位財務管理水平和規範化程度的提高。四是進一步提升政府采購競爭的充分性和公平性,實現“陽光采購”,全年完成采購預算8.21億元,實際采購金額7.6億元,節約財政資金0.61億元,節支率為7.43%。五是國有資產交易堅持采用招標、拍賣、競價等公開的市場方式,進一步規範國有資產監管、營運等工作。六是進一步規範和完善政府投資工程項目預算、結(決)算審核管理製度,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2012年,全市完成工程審核項目2019項,完成送審總金額52.09億元,核減金額5.25億元,核減率為10.1%。七是進一步完善非稅收入管理係統建設,擴大 “收支兩條線”管理範圍,挖掘增收潛力,確保非稅收入依法征收、應收盡收。
5.加強隊伍建設,積極培育新型財政文化。
始終把幹部隊伍和作風建設擺到重要位置抓緊抓好,堅持強素質樹形象。全市各級財政部門高度重視抓好政治理論和各種新思想、新知識、新文化、新業務的學習,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升財政幹部的綜合素質能力。大力倡導和發揚踏實肯幹、勇於擔當、敬業奉獻和講政治、守紀律、顧大局的作風,深入基層開展各類專題調研,積極建設“務實、高效、創新、廉潔、和諧”的新型機關文化。堅持抓業務與抓黨風廉政建設相結合,加強廉政風險防控,規範權力運行,強化內部監督,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機關作風建設。
2012年,全市財政工作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受產業結構等因素的影響,繼續保持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難度較大;財政增支因素和剛性支出隨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增加,收支矛盾突出,資金調度緊張,財政平衡的壓力加大;深化財政改革、規範財政管理、加強財政監管和公共財政體係建設的任務還相當艱巨。對這些問題和困難,我們將高度重視,在2013年的工作中繼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13年預算收支草案
(一)2013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草案
2013年全市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麵貫徹黨的十八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及市委六屆三次會議精神,按照構建公共財政的要求,堅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創新,依法強化收入管理,積極組織收入;繼續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堅持厲行節約,壓縮一般性支出;切實保障市委、市政府為“全力加快綠色經濟崛起,建設富庶美麗幸福梅州”以及實施“一園兩特帶動一精”發展戰略而確定的各項重點支出和民生支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2013年預算編製的原則是:積極穩妥,應征盡收,實現收入增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統籌兼顧、保證重點;優化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支出,嚴格控製“三公”經費支出,控製和降低行政運行成本;民生優先,加大對“三農”、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民生支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體現財政支出公共性。
根據上述總要求,按照2013年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全市財政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擬安排647105萬元,比2012年增長15 %。全市財政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加上中央、省稅收返還,預算結轉結餘和省專項補助,減去各項上解款項後,全市財力為1285162萬元。據此財力,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計劃相應安排1285162萬元,比2012年預算安排增長27.74%。
(二)2013年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草案
市本級2013年財政總收入預計266158萬元。具體安排是,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8083萬元;轉移性收入49743萬元,其中:返還性收入36380萬元(含成品油價格稅費改革稅收返還收入16376萬元)、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10047萬元、專項轉移支付收入3316萬元;縣上解收入825萬元;上解省支出2689萬元,上年結餘196萬元。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2013年預算支出擬安排266158萬元。
財政收入方麵:
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安排2013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為218083 萬元,增長15%。其中:稅收收入142122萬元,增長15 %;非稅收入75961萬元,增長15 %。各收入項目根據財源情況安排如下:
1.增值稅部分33955萬元,比2012年增收6160萬元,增長22.16%。
2.營業稅14594萬元,比2012年增收2000萬元,增長15.88 %。
3.企業所得稅7807萬元,比2012年增收1017萬元,增長14.98%。
4.個人所得稅3012萬元,比2012年增收405萬元,增長 15.54%。
5.資源稅293萬元,比2012年增收38萬元,增長15%。
6.城市維護建設稅31885萬元,比2012年增收3289萬元,增長11.5%。
7.房產稅3419萬元,比2012年增收446萬元,增長15 %。
8.印花稅2018萬元,比2012年增收376萬元,增長22.9 %。
9.城鎮土地使用稅4980萬元,比2012年增收492萬元,增長10.96%。
10.土地增值稅4312萬元,比2012年增收563萬元,增長15.02%。
11.車船使用和牌照稅1400萬元,比2012年增收136萬元,增長10.76%。
12.契稅7166萬元,比2012年增收935萬元,增長15%。
13.耕地占用稅27281萬元,比2012年增收2680萬元,增長10.89%。
14.國有資本經營收入5100萬元,比2012年增收642萬元,增長14.4%。
15.行政性收費收入20520萬元,比2012年增收3562萬元,增長21%。
16.罰沒收入2986萬元,比2012年增收300萬元,增長11.17%。
17.專項收入15887萬元,比2012年增收1051萬元,增長7.08%。
18.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7470萬元,比2012年增收975萬元,增長15.01%。
19.其他收入23998萬元,比2012年增收3378萬元,增長16.38%。
財政支出方麵:
根據市本級財力,2013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安排266158萬元,比2012年預算安排249241萬元,增加16917萬元,增長6.8%。各項目支出安排如下:
1. 一般公共服務31228萬元,比2012年增加5876萬元,增加23.2%,主要是增加扶持重點社會組織發展專項資金和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園區管理經費。
2.公共安全22562萬元,比2012年增加2430萬元,增長 12.1%。
3.教育17211萬元,比2012年增加1615萬元,增長10.4%。
4.科學技術2108萬元,比2012年增加259萬元,增長14%。
5.文化體育與傳媒4602萬元,比2012年增加537萬元,增長13.2%。
6.社會保障和就業33402萬元,比2012年增加5020萬元,增長17.7%。
7.醫療衛生10582萬元,比2012年增加985萬元,增長10.3%。
8.節能環保2504萬元,比2012年增加258萬元,增長11.5 %。
9.城鄉社區事務29224萬元,比2012年增加649萬元,增長2.3%。
10.農林水事務13449萬元,比2012年增加453萬元,增長3.5%。
11.交通運輸19591萬元,比2012年增加199萬元,增長1%。
12.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1995萬元,比2012年增加194萬元,增長10.8%。
13.商業服務業等事務1566萬元,比2012年增加150萬元,增長10.6%。
14.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1445 萬元, 比2012年增加138萬元,增長10.6%。
15.住房保障支出4620萬元, 比2012年增加2180萬元,增長89.3 %,主要是增加住房公積金貸款貼息。
16.糧油物資管理事務1948萬元,比2012年增加147萬元,增長8.2%。
17.國債還本付息支出8393萬元, 比2012年增加2717萬元,增長47.9%。
18.其他支出12521萬元,比2012年減少10961萬元,減幅46.7%,主要是減少省撥產業轉移工業園發展資金和產業發展引導資金。
19、轉移性支出47207萬元,比2012年增加4071萬元,增長9.4%,主要是增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低保金和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等。
(三)2013年市級政府性基金收支預算草案
2013年,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總額安排217189萬元,比2012年安排105424萬元增加111765萬元,增幅106%,加上上年結餘14518萬元,收入總計231707萬元,支出安排231707萬元。各項基金收支具體安排如下:
1.散裝水泥專項資金。收入計劃安排8萬元,比2012年增加6萬元,增長300%,加上上年結餘2萬元,收入總額10萬元;支出安排10萬元,專項用於散裝水泥技術研發和推廣。
2.新型牆體材料專項基金。收入計劃安排35萬元,比2012年增加3萬元,增長9%,加上上年結餘7萬元,收入總額42萬元;支出安排42萬元,專項用於培訓、宣傳以及技術研發和推廣。
3.育林基金。收入計劃安排130萬元,比2012年增加7萬元,增長6%,加上上年結餘110萬元,收入總額240萬元;支出安排240萬元,主要用於林區公共支出、林業技術推廣等。
4.水利建設基金。收入計劃安排450萬元,比2012年增加89萬元,增長25%,加上上年結餘1003萬元,收入總額1453萬元;支出安排1453萬元,其中,梅州城區江南河湖聯調工程500萬元、文化旅遊特色區雁洋核心區水庫建設600萬元、水利工程維修養護支出353萬元。
5.土地出讓收入。收入計劃安排199500萬元,比2012年增加108115萬元,增長118%,加上上年結餘4539萬元,收入總額204039萬元;支出安排204039萬元,主要用於征地拆遷補償支出158500萬元、土地開發支出15000萬元、城市建設支出5022萬元、補助被征地農民支出20000萬元、土地出讓業務支出1000萬元、教育資金支出2484萬元、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支出2033萬元。
6.文化建設事業費。收入計劃安排270萬元,比2012年增加4萬元,增長2%,加上上年結餘42萬元,收入總額312萬元;支出安排312萬元,主要用於文化活動、文化宣傳、文化設施建設等。
7.彩票公益金。收入計劃安排4901萬元,比2012年增加1990萬元,增長68%;加上上年結餘775萬元,收入總額5676萬元;支出安排5676萬元,其中,用於體育事業支出2171萬元、用於社會福利事業支出2813萬元、用於殘疾人事業的彩票公益金支出692萬元。
8.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收入計劃安排800萬元,比2012年增加4萬元,增長1%,加上上年結餘538萬元,收入總額1338萬元;支出安排1338萬元,主要用於殘疾人職業教育、培訓、技能鑒定、技能競賽、崗位開發和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補助、貧困殘疾人輔助器具配發經費等。
9.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計劃安排500萬元,比2012年增加302萬元,增長153%,加上上年結餘1725萬元,收入總額2225萬元;支出安排2225萬元,主要用於土地整理和複墾、宜農未利用地的開發、基本農田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等。
10.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計劃安排2760萬元,比2012年增加906萬元,增長49%,加上上年結餘413萬元,收入總額3173萬元;支出安排3173萬元,主要用於梅州市中心城區控規全覆蓋、規劃工作經費、零星規劃設計、梅州市政道路斷麵設計指引等。
11.城市公用事業附加。收入計劃安排1035萬元,比2012年增加8萬元,增長1%,加上上年結餘977萬元,收入總額2012萬元;支出安排2012萬元,主要用於城市公共設施支出2012萬元。
12.地方教育附加收入。收入計劃安排6800萬元,比2012年增加331萬元,增長5%,加上上年結餘4387萬元,收入總額11187萬元;支出安排11187萬元,主要用於教育創強“以獎代補”、市實驗小學建設等。
三、2013年財政工作計劃要點
2013年財政工作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決策部署,重點做到“五個促進”:
(一)強化增收節支,促進財政健康平穩運行。積極實施“一園兩特帶動一精”產業發展戰略,綜合運用稅收、財政貼息等政策手段,重點培植稅源型企業,加快經濟發展,為財稅增收提供後續動力。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杆作用,積極爭取省財政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快重點區域和重點園區建設。積極引導企業入園,著力培育納稅大戶企業。創新投融資機製,努力擴大投資規模,推動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加快推進“三區三城”建設步伐。進一步引導社會資金,整合公共資源,推動政府資源市場化運作,有效增加政府收益。加強非稅收入監控和管理,努力挖掘財稅收入新的增長點。建立健全多部門聯動機製,提高財稅收入分析、預測、監控能力和財稅征管科學化水平。加強對重點稅源、重點企業的服務與調研,及時掌握影響財稅收入因素。繼續加大縣級收入指導力度,科學製定激勵政策,積極配合做好省完善縣域經濟發展財政激勵機製調整工作,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確保財政稅收收入任務完成。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預算約束剛性,全力確保重點支出需要。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控製一般性支出,繼續落實厲行節約措施,節約財力用於保障民生。
(二)支持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繼續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民間資本加大投入,努力構建以傳統優勢產業為主體、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新型工業體係,加大對金太陽示範工程的支持力度,支持紫晶光電公司、賽翡藍寶石公司等園區企業爭取國家的扶持,拓寬企業創新融資渠道,推動經濟發展。落實強農惠農政策,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現代農業產業體係建設。注重擴大內需,培育消費增長點,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積極拓展新興服務消費,拓展農村消費市場,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支持旅遊重大項目和文化旅遊特色區建設,完善旅遊基礎設施,積極促進現代服務業產業化發展。
(三)保障改善民生,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健全公共財政體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財政資金向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領域傾斜,切實加大教育、醫療、社保、就業、住房、文化等方麵的投入,重點確保市委、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的落實,進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在提高民生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民生支出績效。
(四)繼續深化改革,促進科學理財水平提升。進一步深化財政管理改革,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體製機製。完善預算編製基礎工作,提高預算編製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機製,加強結餘資金管理以及國庫資金安全管理。積極穩妥地推進財政預決算和“三公”經費信息公開製度。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提高政府投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理順資產管理與資產運營職能,努力提高國有資產運行績效。
(五)創新管理理念,促進幹部隊伍自身建設。不斷創新管理理念,注重加強對幹部職工的思想教育和引導,夯實推動綠色崛起的思想基礎,強化大局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狠抓黨紀政紀法紀教育,提升破難攻堅的執行力,堅持規範、熱情、便民、高效的服務宗旨,紮實抓好機關作風建設。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迎難而上,積極應對,分析新形勢、迎接新挑戰、把握新機遇、開創新局麵,圓滿完成今年的預算任務,為實現綠色經濟崛起,建設富庶美麗幸福梅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