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2013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4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
來源:梅州市財政局  時間:2014-02-24 11:11:52  瀏覽:-
字號:

梅州市2013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14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

——2014219日在梅州市第六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梅州市財政局局長 丘孝東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2013年全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提出2014年財政預算草案,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的監督指導下緊緊圍繞“全力加快綠色經濟崛起,建設富庶美麗幸福梅州”的核心任務和“一園兩特帶動一精”發展戰略,堅持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理財有規、用財有效的原則,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狠抓增收節支,深化財政改革,加強財政管理,保障重點支出,全市財政收入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財政保障。

(一)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據快報統計,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9.35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9.78%,同比增收13.08億元,增長23.24%。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3.72億元,同比增支28.2億元,增長16.06%。其中: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85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0.17%,同比增收2.86億元,增長15.05%。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6.08億元,同比增支2.34億元,增長6.94%

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加上上級補助、上年結餘、調入資金等,收入總計236.83億元;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加上專項上解、增設預算周轉金等,支出總計217.63億元。收支相抵,年終滾存結餘19.20億元(含專項結轉18.82億元),淨結餘3798萬元。其中: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加上上級補助、上年結餘、縣上解收入等,收入總計55.31億元;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加上市補助縣支出、專項上解支出等,支出總計45.04億元。收支相抵,年終滾存結餘10.27億元(含專項結轉10.25億元),淨結餘238萬元。

(二)財政主要工作情況

一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努力聚財生財,科學理財用財,較好地發揮了財政資金和財政政策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保障作用和引導帶動作用,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成效明顯。

1、強化財稅收入征管,實現財力有效增長。堅持把確保收入穩定增長、提高收入質量作為財政工作首要目標,積極應對以“營改增”為主的結構性減稅等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注重加強與國稅、地稅部門的溝通協調,強化收入分析監測和收入征管,做到依法征收、應征盡收。嚴格執行非稅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拓寬非稅收入征管範圍,抓好國有資產經營管理,促進非稅收入穩定增長。2013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3.24%,增幅在全省排名第5 位,在5個山區市中排名第3位;各縣(市、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幅均達到20%以上,其中梅縣區的加權增長率位居全省榜首。

2、積極落實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加快發展。圍繞“一園兩特帶動一精”發展戰略和打好“五大會戰”要求,積極爭取上級支持,認真落實中央、省和市出台的各項財政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傳統產業、新興產業、精致高效農業發展,積極扶持重點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較好地促進了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一是全力爭取上級支持。搶抓國家繼續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的機遇,認真吃透上級有關扶持政策精神,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對接,積極爭取上級更多的資金支持。2013年上級補助資金達146億元,同比增長4.74%,再創曆史新高,有效緩解了全市財政支出壓力,有力支持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二是積極落實財政政策。綜合運用財政貼息、補助、獎勵等手段,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關於促進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發展和產業振興的各項財政政策措施,大力扶持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品牌運營,支持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支持企業加快改製上市,全麵落實困難中小微企業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和取消、減免、緩征、降低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暖企”減負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經濟發展後勁。2013年共投入8.7億元用於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和實施產業振興三年計劃,有效推動了實體經濟平穩增長。三是大力支持招商引資。全年落實招商引資企業扶持資金2.08億元,推動更多的企業和項目落戶梅州,不斷做大經濟總量。

3、千方百計籌集資金,保障重點支出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想方設法,積極做好資金籌措工作,全力支持“三區三城”等重點項目建設。一是全力保障江南新城建設。充分發揮市城投、科發實業有限公司等融資平台的作用,加強與銀行、財團的溝通對接,創新融資方式,加大融資力度,至2013年底,共籌集到位資金31.12億元,為江南新城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二是全力推動廣東文化旅遊特色區發展。全力以赴參與,成功競得省3億元山區生態旅遊產業園扶持資金,市本級財政按照比例配套1.5億元。注重整合文化旅遊相關專項資金,集中財力辦大事,2013年投入3.73億元支持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景點景區開發、精品線路提升和旅遊宣傳促銷活動等,有力推動了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三是全力支持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園加快建設發展。在前幾年投入的基礎上,繼續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園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歸還銀行貸款本息和兌現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等,推動園區建設取得了新成效。2013年園區建設支出4.3億元。

4加入民生領域投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貫徹厲行節約原則,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壓減一般性支出,在優先保工資、保運轉的基礎上,堅持以小財政辦好大民生,進一步推動公共財政建設,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係,努力提升群眾幸福指數。2013年全市財政用於民生領域的支出155.33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5.7%,同比增長16.5%,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一是大力支持教育強市、文化強市建設。支持我市成功創建粵東西北地區首個教育強市。落實免費義務教育經費、教師崗位補貼等,大力支持公共教育均等化建設。落實中職教育學生免學費補助,支持中職教育特色專業建設,推動中職教育發展。2013年全市教育支出47.34億元,同比增長23.17%。積極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和客家文化傳承創作,支持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舉辦各項體育賽事,促進文化體育繁榮,推進文化強市建設。2013年全市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07億元,同比增長33.16%二是著力推進社會保障體係建設。全麵落實促進就業政策,做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孤兒和優撫對象等困難群體生活救助、自然災害救助以及高齡老人津貼等資金安排撥付工作,全麵落實社會福利、社會救濟政策,幫助特殊困難群眾解決生活問題;推進城鄉社會養老保險製度建設,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係。2013年全市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9.64億元,同比增長13.75%三是加強基本公共衛生體係建設。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支持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特困居民醫療救助製度建設,落實村衛生站醫生補助、優撫對象醫療保障等,不斷推進基本公共衛生體係建設。2013年全市醫療衛生支出20.81億元,同比增長16.29%四是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製訂並推進實施縣域耕山致富方案,支持完成種植70.87萬畝碳彙林,支持生態景觀林帶提升工程、森林圍城工程建設。大力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繼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綜合開發,全麵實施新一輪茶葉產業帶項目建設,推動嘉應茗茶發展。大力支持打好水利建設大會戰,推進268宗重點水利項目建設。全麵兌現種糧補貼、油價補貼、村幹部生活補貼和護林員補貼等,大力支持鄉村道路改造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大力支持扶貧開發、救災複產、生豬生產、品種改良和免疫防治。2013年全市農林水事務支出25.24億元,同比增長7.02%五是突出保障十件惠民實事實施。想方設法籌集資金12.48億元,全力保障食品安全、交通惠民、環境惠民等十件惠民實事的支出,推動十件惠民實事得到有效落實。六是大力支持平安梅州建設。繼續加大政法部門辦公辦案、警力裝備、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增強政法部門打擊違法犯罪、維護社會穩定、保護群眾利益的能力,推動“平安梅州”建設。2013年全市公共安全支出10.56億元,同比增長7.34%

5、深化財政製度改革,加強財政監管力度。一是繼續深化財政製度改革。繼續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公務卡等財政管理製度改革,不斷擴大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改革覆蓋麵。國有資產交易、政府采購和政府投資工程預結算審核管理進一步規範。按省要求認真做好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工作,在興寧市和五華縣列入試點的基礎上,2013年豐順縣列入了第三批改革試點縣。二是嚴格控製一般性支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要求,切實加強支出管理,從嚴控製一般性支出特別是“三公經費”支出,做到大錢大方、小錢小氣,開源節流,厲行節約,騰出更多財力保民生、保重點支出需要。三是加強財政監管。紮實開展“小金庫”、辦公用房等專項清理整治行動。進一步健全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後檢查的支出監管體係,推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實施重點項目跟蹤問效,加強政府采購監管和財政投資審核,以及加大對民生領域、重點項目等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嚴把財政資金支出使用關口,較好地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2013年,全市共批複政府采購計劃9.83億元,實際采購金額8.96億元,節約資金0.87億元,節約率為8.85 %,其中:市本級批複政府采購計劃3.79億元,實際采購金額3.5億元,節約資金0.29億元,節約率為7.65 %;全市共完成工程審核項目2109項,完成送審總金額55.87億元,核減金額6.8億元,核減率為12.17%,其中:市本級完成工程審核項目313項,完成送審總金額25.84億元,核減金額4.09億元,核減率為15.83%

6、著力抓好作風建設,提升機關服務效能。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前期工作,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著力整治“慵懶散奢”及“四風”問題,下大力氣改進工作作風,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向上、勤奮工作、務實清廉的良好氛圍,財政機關的辦事效能和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重視人才培養,加大幹部職工輪崗、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幹部職工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

雖然財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財政運行總體情況良好,但財政工作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收支矛盾突出,資金調度緊張。一方麵,由於我市經濟基礎薄弱,稅源結構單一,骨幹支柱稅源少,招商引資項目尚未產生大的稅收增收效果,加上以“營改增”為主的結構性減稅政策等因素持續影響,財政收入保持持續較快增長的後勁不足。另一方麵,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重點項目、民生項目的實施、政策性配套資金落實以及融資到期還本付息等剛性支出多,財政支出壓力大,收支矛盾突出,平衡壓力加大,資金調度十分緊張。

二是地方政府性債務償還壓力重。近年來,為加快我市交通、水利、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形成的政府性債務餘額已達到一定規模,目前已進入還貸高峰期,今年及今後幾年需由財政償還的債務本息數額大,市級財政還貸壓力重。對此,我們將加快改革步伐,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2014年預算收支草案

(一)2014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草案

2014年全市財政工作指導思想: 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市委六屆四次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深入實施“一園兩特帶動一精”發展戰略,堅持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理財有規、用財有效的原則,不斷增強理財的穩健性、公平性、均衡性、保障性和層次性,迎難而上,改革創新,主動作為,加強財政管理,狠抓增收節支,大力培育財源,保障重點支出,為加快梅州振興發展提供堅強的財政保障。根據上述指導思想,2014年預算編製的原則是: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統籌兼顧,以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保重點、保穩定為目標,依法強化收入征管,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優先保障部門正常運轉的基本支出及各項法定支出,優先保障關係群眾基本生活和社會穩定的民生支出,優先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和人大、政協議案等重點支出需要。

根據上述總要求,按照2014年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2014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擬安排797517萬元,比2013年增長15%。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加上中央、省稅收返還,預算結轉結餘和省專項補助,減去各項上解款項後,全市財力為 1694085萬元。據此財力,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計劃相應安排1694085萬元,比2013年預算安排增長29.35%

(二)2014年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草案

2014年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安排總計290673萬元。具體安排是,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安排247778萬元,轉移性收入42895萬元,其中:返還性補助32740萬元、一般性轉移支付9998萬元、專項轉移支付收入6311萬元,縣上解收入931萬元、上年結餘238萬元、市對區固定補助4029萬元、上解省支出3294萬元。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2014年預算支出擬安排290673萬元。

財政收入方麵: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安排2014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為247778萬元,同比2013年實際收入(可比口徑)增長15%。其中:稅收收入166010萬元,增長16.13%;非稅收入81768萬元,增長12.77%

1、增值稅33650萬元,比2013年增收4665萬元,增長16.09%

2、營業稅17750萬元,比2013年增收3553萬元,增長25.03%

3、企業所得稅7900萬元,比2013年增收783萬元,增長11.%

4、個人所得稅3500萬元,比2013年增收481萬元,增長15.93%

5、資源稅200萬元,比2013年增收19萬元,增長10.5 %

6、城市維護建設稅34500萬元,比2013年增收4045萬元,增長13.28%

7、房產稅3800萬元,比2013年增收560萬元,增長17.28%

8、印花稅2450萬元,比2013年增收435萬元,增長21.59%

9、城鎮土地使用稅4380萬元,比2013年增收464萬元,增長11.85%

10、土地增值稅8500萬元,比2013年增收1739萬元,增長25.72%

11、車船稅2150萬元,比2013年增收330萬元,增長18.13%

12、契稅15830萬元,比2013年增收2247萬元,增長16.54 %

13、耕地占用稅31400萬元,比2013年增收3737萬元,增長13.51%

14、國有資本經營收入26500萬元,比2013年增收3348萬元,增長14.46%

15、行政性收費收入24200萬元,比2013年增收3151萬元,增長14.97%

16、罰沒收入4600萬元,比2013年增收576萬元,增長14.31%

17、專項收入13758萬元,比2013年增收1052萬元,增長8.28%

18、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7900萬元,比2013年增收865萬元,增長12.30%

19、其他收入4810萬元,比2013年增收269萬元,增長5.92%

財政支出方麵:根據市本級財力,2014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安排290673萬元,比2013年預算增加24515萬元,增長9.2%

1 一般公共服務31971萬元,比2013年增加743萬元,增加2.4%

2、公共安全25626萬元,比2013年增加3064萬元,增長13.6%,主要是增加公安視頻監控經費、輔警績效考核經費等。

3、教育20286萬元,比2013年增加3075萬元,增長17.9 %。主要是增加培訓經費、嘉應學院各項補助、市級重點建設專業增加教學和實訓設備經費、貧困學生飲用學生奶經費等。

4、科學技術2262萬元,比2013年增加154萬元,增長7.3%

5、文化體育與傳媒5111萬元,比2013年增加509萬元,增長11.1%

6、社會保障和就業37949萬元,比2013年增加4547萬元,增長13.6%,主要是增加離退休費等。

7、醫療衛生13817萬元,比2013年增加3235萬元,增長30.6%,主要是增加農村計劃生育獎(即紮即獎)、城鎮獨生子女父母計生獎勵金、120應急指揮中心工作經費等。

8、節能環保2676萬元,比2013年增加172萬元,增長6.9 %

9、城鄉社區事務18701萬元,比2013年減少10523萬元,減幅36%,主要是市環衛局下劃梅江區管理後環衛支出調整為市對區轉移性支出,以及城建資金列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統籌安排而減少支出。

10、農林水事務18209萬元,比2013年增加4760萬元,增長35.4%,主要是增加精致高效農業發展及 “綠滿梅州”建設資金。

11、交通運輸16166萬元,比2013年減少3425萬元,減幅17.5%,主要是由於五華縣實行省財政直管縣改革後該縣公路六費替代支出直接列縣級支出而減少市級支出

12、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2069萬元,比2013年增加74萬元,增長3.7%

13、商業服務業等事務1391萬元,比2013年減少175萬元,減幅11.1%,主要是客都農特產品展銷中心扶持項目結束而減少支出

14、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1548 萬元, 2013年增加103萬元,增長7.1%

15、住房保障支出5220萬元, 2013年增加600萬元,增長13 %。主要是繳納住房公積金工資基數增加而增加住房公積金補助支出。

16、糧油物資管理事務2091萬元,比2013年增加143萬元,增長7.3%

17國債還本付息支出2628萬元, 2013年減少5765萬元,減幅68.7%,主要是減少歸還地方政府債券轉貸本金

18其他支出19048萬元,2013年增加6527萬元,增長52.1%,主要是增加產業振興計劃專項資金、省專款一次性補助支出以及特殊人群免費乘坐公交車補貼等

19、轉移性支出63905萬元,比2013年增加16698萬元,增長35.4%,主要是增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貼、城鄉低保金、農村已離崗接生員和赤腳醫生生活困難補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專項、農村住房困難戶危房改造、離任村幹部生活補助以及基層組織保障經費等。

(三)2014年市級政府性基金收支預算草案

2014年,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安排387700萬元,比2013年實際收入259363萬元增加128337萬元,增長49%,加上上年結餘9592.16萬元,收入總計397292.16萬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則,2014年市級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安排397292.16萬元。各項基金收支具體安排如下:

1.散裝水泥專項資金。收入計劃安排6萬元,與2013年持平;支出安排6萬元,專項用於散裝水泥技術研發和推廣。

2.新型牆體材料專項基金。收入計劃安排12萬元,比2013年減少11萬元,減少48%,加上上年結餘3萬元,收入總額15萬元;支出安排15萬元,專項用於發展新型牆體材料的培訓、宣傳以及新型牆體材料新產品、新工藝及應用技術研發和推廣。

3.育林基金。收入計劃安排80萬元,比2013年增加64萬元,增長400%,加上上年結餘4萬元,收入總額84萬元;支出安排84萬元,主要用於林區公共支出、林業技術推廣等。

4.水利建設基金。收入計劃安排170萬元,與2013年持平;加上上年結餘62萬元,收入總額232萬元;支出安排232萬元,其中,安排全市麵上水利設施維護和更新改造162萬元、農村飲水和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支出70萬元。

5.土地出讓收入。收入計劃安排364050萬元,比2013年增加130486萬元,增長56%,加上上年結餘6021萬元,收入總額370071萬元;支出安排370071萬元,主要用於征地拆遷補償支出237300萬元、市級政府性債務當年應還本付息100000萬元、消化以前年度應列未列土地平整開發和城市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掛賬21544萬元、補助被征地農民支出5400萬元、土地出讓業務支出1500萬元、農田水利建設資金1786萬元、教育強市全覆蓋等項目資金2541萬元。

6.文化建設事業費。收入計劃安排300萬元,比2013年增加11萬元,增長4%,加上上年結餘138萬元,收入總額438萬元;支出安排438萬元,主要用於文化活動、文化宣傳、文化設施建設等。

7.彩票公益金。收入計劃安排4466萬元,比2013年增加988萬元,增長28%;加上上年結餘953萬元,收入總額5419萬元;支出安排5419萬元,其中,用於體育事業支出1700萬元、用於社會福利事業支出3019萬元、用於殘疾人事業的彩票公益金支出700萬元。

8.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收入計劃安排850萬元,比2013年增加25萬元,增長3%;加上上年結餘609萬元,收入總額1459萬元;支出安排1459萬元,主要用於殘疾人自主創業補貼、職業教育、培訓、技能鑒定、技能競賽、崗位開發等。

9.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計劃安排1800萬元,比2013年增加697萬元,增長63%加上上年結餘1463萬元,收入總額3263萬元;支出安排3263萬元,主要用於土地整理和複墾、宜農未利用地的開發、基本農田建設及農業綜合開發市級配套資金等。

10.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計劃安排6966萬元,比2013年減少4726萬元,減少40%,加上上年結餘2.16萬元,收入總額6968.16萬元;支出安排6968.16萬元,主要用於梅州市嘉應新區及中心城區控規全覆蓋、中心城區擴容提製建設規劃、零星規劃設計、城市地理係統建設等。

11.城市公用事業附加。收入計劃安排1300萬元,比2013年增加118萬元,增長10%,加上上年結餘3萬元,收入總額1303萬元;支出安排1303萬元,主要用於梅興路、古洲路等道路維修及LED路燈改造等城市公共設施支出1303萬元。

12.地方教育附加收入。收入計劃安排7700萬元,比2013年增加685萬元,增長9.8%,加上上年結餘334萬元,收入總額8034萬元;支出安排8034萬元,主要用於教育強市全覆蓋、市實驗小學建設等。

三、2014年財政工作計劃要點

2014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麵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全麵推進財政改革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財政工作意義重大。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目標與要求,主要做好五大方麵:

(一)狠抓增收節支,確保財政平穩健康運行。一方麵,要牢牢把握組織收入這個中心,堅持“兩個並重”:一是堅持財政收入規模與質量並重,二是堅持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並重。要加強財稅部門之間的溝通聯係,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稅源的管控,做到依法征收、應征盡收。同時,要加強縣級征管督導,確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務。另一方麵,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國務院“約法三章”,嚴格控製一般性支出特別是“三公”經費支出,對各項支出精打細算,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最急需、最有效的地方。

(二)積極落實財政政策,助推經濟加快發展。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和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聚集產業和項目建設,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產業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支持傳統優勢產業技術改造、挖潛升級做強做大,積極扶持信息產業、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業、文化旅遊等幸福導向型產業發展,支持引進優質企業、打造產業群,培育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積極盤活國有資源,廣開門路籌集資金,大力支持生態文明建設,努力保障江南新城、芹洋半島、工業園區等重大項目資金需要。

(三)加大民生投入,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堅持民生為重,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製度、引導輿論”的要求,認真落實好保住基本、補上短板、兜好底線,促進社會公正的責任。進一步健全公共財政體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財政資金向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領域傾斜。支持辦好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繼續加大“三農”、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公共安全、住房保障等方麵的投入,進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創造更多福祉惠及人民群眾。

(四)深化財政改革,推進現代財政製度建設。按照“率先建立現代財政製度”的要求,積極穩妥地深化財政體製改革。繼續深化部門預算管理、國庫集中支付、公務卡、政府采購等改革,推動政府購買服務改革,加大預決算公開力度,不斷創新財政監督方式,強化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完善財政監督機製,完善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後績效評價有機結合的約束機製,規範財經秩序,嚴肅財經紀律,守住資金安全這條財政管理的生命線。同時,要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嚴格審核控製融資貸款,加強項目評審論證,規範舉債程序,嚴格項目資金管理,積極落實償債資金來源,切實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

(五)以教育實踐活動為主抓手,著力加強財政隊伍建設。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積極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厲行節約,深入排查整改“四風”方麵的問題,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改進作風,提升形象。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量才用人,人盡其才,充分激活活力,注重能力實績,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努力打造一支作風過硬、業務精通、清正廉潔的財政幹部隊伍。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的監督指導下,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改革,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努力完成今年的預算任務,為加快梅州振興發展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