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我國住房保障駛向“快車道”
來源:梅州市住房和建設局  時間:2010-12-07 15:15:24  瀏覽:-
字號:

“盡管今年我省洪澇災害嚴重,財政壓力陡然增加,但省政府還是進一步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落實保障性住房補助資金23.43億元。”吉林省副省長王祖繼說。

吉林省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是“十一五”期間我國住房保障駛向“快車道”的縮影。

從2006年至今,這五年來,我國住房保障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住房保障製度不斷完善,住房保障範圍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群眾切實改善了住房條件,實現了自己的安居夢。

這是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的五年。

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底,全國累計用於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資金為47.4億元,32.9萬戶最低收入家庭被納入廉租住房保障範圍。

“十一五”的第二年,即2007年全國就安排廉租住房資金77億元,超過曆年累計安排資金的總和。截至2007年底,我國累計有95萬戶低收入家庭通過廉租住房製度改善了住房條件。

2008年,廉租住房保障資金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當年還提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中央財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181.9億元,2009年保障性住房支出達到550.56億元,這一年,中央加大對財政困難地區廉租住房保障補助力度:西部地區400元/平方米,中部地區300元/平方米,遼寧、山東、福建省的財政困難地區200元/平方米。2010年又安排住房保障支出992.58億元。

這是住房保障製度不斷完善的五年。

2006年4月,建設部曾通報,全國70個地級以上城市沒有建立廉租住房製度。到了2007年8月,國務院對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做出了全麵部署後,全國所有城市建立了廉租住房製度,地級以上城市對申請租賃住房補貼的低保家庭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

2007年11月,建設部等九部委發布了新的《廉租住房保障辦法》,明確將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納入廉租住房保障體係;財政部隨後公布的《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管理辦法》也提出將從八方麵確保廉租住房保障資金。

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勾勒出中國住房政策路線圖,明確提出,抓緊建立住房保障體係,詳細論述了住房保障的對象和保障途徑:解決城市低收入群體住房難,靠廉租房和經濟適用住房;幫助中等收入家庭解決住房難,是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此外,還提出積極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

隨後,《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規劃》出台,提出爭取用三年時間,基本解決747萬戶現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

住房保障製度的不斷完善不僅體現在出台新的政策,而且還針對新問題及時出台新措施。

2010年國家有關部委先後針對部分地方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管理中出現的房源閑置、出借,日常管理和維修養護資金不落實,準入退出管理機製不完善、日常監管和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做出有關規定。

與此同時,住房保障工作機製不斷完善,成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協調小組,與地方政府簽訂住房保障工作目標責任書,加大考核問責力度。

這是各級政府對住房保障認識不斷深化的五年。

翻閱2006年新華社的稿件,還有網友在問“廉租房是在走福利分房的老路嗎”,如今通過5年的實踐,人們已經逐步認識到住房保障製度與福利分房是有本質區別的,政府在住房供應問題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隻是相對於計劃經濟體製,承擔責任的方式和側重點發生了根本變化。

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組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輿論認為,這體現出中央政府在解決居民住房問題上加強了工作力量,強化了政府對解決居民住房問題的責任,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關於努力使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目標的具體體現。

如今,中央政府明確要求,把住房保障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職責,住房保障範圍、保障標準進一步明確,住房保障製度建設進入建立、完善和有序發展的階段。

這是住房保障政策惠及百姓最多的五年。

住房保障範圍不斷擴大,不僅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群體被納入住房保障體係,還有林區、墾區、煤礦等棚戶區居民也同樣享受住房保障政策的陽光。一些地方還探索農民工的住房保障。

今年,國家有關部委又出台了指導意見,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彌補了長期以來“夾心層”住房政策缺位,是解決一些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有力舉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為了滿足更多住房困難群眾住有所居的願望,越來越多的城市紛紛降低住房保障門檻,探索外來人口住房保障辦法,從立法層麵完善住房保障製度……

如今,“十二五”住房保障規劃編製工作已經啟動,人們有理由期待,隨著我國住房保障建設的不斷推進,百姓住有所居的夢想將從一份份文件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