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工程:讓更多低收入者“住得其所”
來源:梅州市住房和建設局  時間:2013-05-24 11:53:10  瀏覽:-
字號:

張女士的丈夫自從2003年患了綜合性腎病之後,每月都需要800多元的醫藥開支,加上孩子正在上初中,僅靠賣菜和低保維持家庭,生活非常困難。今年2月,張女士帶著患病的丈夫和初中的兒子,搬進了嶄新的樓房——宋塘保障房A1幢兩房一廳的新居。張女士激動地對記者說:“能有房子住,感到生活安定了好多,希望政府能繼續加大保障房的建設力度,讓更多像我一樣的困難家庭有房可住,盡管生活困難而奔忙,但回到家裏就很溫暖”。

近年來,我市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全麵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去年以來,很多像張女士一樣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搬進了“新居”,更多的低收入者實現了住有所居。

2億多元投入 超額完成建設任務

據悉,2012年我市保障房目標任務2010套,其中發放廉租住房補貼500戶、新建公共租賃住房1410套、限價商品房100套,這對財政相對困難的我市來說,難度不言而喻。

市住建局組織人力四處奔走、主動溝通,努力爭取到國家和省的支持資金,共籌集2.05億元投入安居工程建設,至2012年底,全市保障性住房已開工1731套,完成比例達114%;供應土地3.36萬平方米,新增發放住房補貼702戶, 占年度任務的140%;累計竣工(含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521套,占年度任務的108.79%。超額完成了省政府下達我市2012年的住房保障工作目標任務。

嚴把準入關 擴大保障覆蓋麵

有市民表示,現在樓價越來越高,對一般的工薪階層來說,都難以承受供樓之重負,對低收入者人群來說,他們自己買房根本不可能,政府在加大保障房建設的同時,要嚴把準入關,擴大保障覆蓋麵,讓更多的低收入人群有個安身之所。

去年以來,市住建局積極探索住房保障新模式,製訂了《梅州市住房保障製度改革創新實施方案》,將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引進高素質人才、新就業無房職工、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住房保障範疇,大大擴展了住房保障覆蓋麵。在同等條件下,對本地城鎮戶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中的孤、老、病、殘群體等重點優撫對象和新引進高素質人才予以優先保障,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方案》還規定,我市將把直管公房、廉租住房和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進行統籌管理、並軌運行,統一歸類為公共租賃住房。

有了保障房,便要抓分配。為切實做好住房租賃補貼發放及廉租房分配工作,市住建局每年都會同民政、房管、街道辦、鎮政府、居委會等單位組成聯合調查小組,對申請人的住房、收入、家庭人口等情況進行嚴格把關、入戶調查,確保準入、分配公平、公正、公開。2012年,梅州城區共新增廉租房保障範疇內低保戶49戶,發放住房租賃補貼308戶共17.25萬元。同時,在低保戶基本實現應保盡保的基礎上,市本級還把家庭人均月收入451至835元的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納入了保障對象,並拿出首批共48套房源進行分配,進一步擴大了公租房的保障麵,讓更多的群眾享受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加大建設力度 強化保障措施

對於今後的保障房建設計劃,市住建局局長謝航介紹,2013年,市住建局將著力實施“民生安居”工程,在繼續推進已開工保障房項目的基礎上,新建一批保障性住房,加快推進我市住房保障製度改革創新各項工作,進一步提升我市的住房保障水平。目前,我市計劃2013年新開工保障房1020套,基本完成759套,發放租賃補貼200戶。謝航表示,下一步,該局還將認真按照《廣東省城鎮住房保障辦法》、《梅州市住房保障製度改革創新實施方案》的要求,積極參照、借鑒兄弟城市的先進做法,對新引進人才、新就業無房職工、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等群體的住房保障問題進行分類研究,製訂相關規定,使他們的住房問題在今後分期分批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