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警示|汕尾市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5·1”較大窒息事故案例
來源:廣東省應急管理廳  時間:2022-01-12 17:36:52  瀏覽:-
字號:

  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是冬季“六防”重點之一。有限空間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含氧量不足等情況,作業危險性高,事故救援難度大,盲目施救往往導致傷亡擴大。2021年,我省發生多起涉及有限空間的較大事故,教訓深刻。本期公布今年發生的1起典型有限空間較大事故案例,剖析事故原因,總結事故教訓,以作警示。

  【事故概況】

  2021年5月1日17時40分,汕尾市精新科技有限公司在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26廠房一樓清洗EDI係統純水箱過程中發生窒息事故,致4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約480萬元。

  【直接原因】

  一是EDI係統本身存在缺陷。EDI係統在停機狀態下,超純水箱內的氮氣沿管路及閥門進入純水箱,造成純水箱內氧氣濃度低。

  二是違規作業,未落實有限空間作業“七個不準”要求。精新公司作業人員王某堂、王某華、蔡某帆、徐某軍等4人未遵守有限空間作業要求,違背“先通風、再檢測、後作業”原則,貿然進入純水箱內作業,導致缺氧窒息溺水死亡。

  【事故教訓】

  一是沒有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在監督管理部門對有限空間作業的問題進行責令整改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又重犯不履行有限空間作業審批手續等問題,作業中無人監護,安全防控措施流於形式,有限空間作業現場存在漏洞。汕尾市精新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對安全生產工作放任不管,安全管理工作嚴重缺失。

  二是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意識淡薄。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對廠區存在的有限空間底數不清、危險因素辨識不足,對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風險認識不足。汕尾市精新科技有限公司作業人員未經培訓,違背“先通風、再檢測、後作業”的工作原則,冒險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三是外包施工管理混亂。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未能正確認識並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未對承包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統一協調、管理,未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以包代管、包而不管。將EDI係統的維護維修工作交由汕尾市精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但對該公司人員不足,長期未組織安全生產培訓,安全意識嚴重不足、安全技能缺乏的問題沒有發現,事故當天清洗作業時未安排人員全程跟進管理。

  四是部門安全監管力量薄弱。汕尾市城區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管理配備不足,業務能力欠缺,對企業開展安全檢查內容單一、不全麵、不細致,對企業存在問題缺乏有效措施整治和懲處措施。汕尾城區工信部門和鳳山街道辦事處認識存在偏差,認為信利國際有限公司和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是市重點企業,無法對其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和指導工作,屬地管理和行業管理責任缺失。

  【追責情況】

  對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依法依規追究責任,對汕尾市精新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黃某浩、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高級設備經理周某貴等2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對汕尾市城區應急管理局局長郭某金、副局長許某華、安全生產基礎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股負責人駱某盛、汕尾市城區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林某鍾、工業發展股負責人李某興、汕尾市城區鳳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呂某娛等6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或其他問責處理;對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及其法人代表林某華、汕尾市精新科技有限公司等3個單位和個人,給予行政處罰;對信利國際有限公司綜合部總經理黃某鋒、高級經理王某燊、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PGM減薄部副總經理鄭某智、PGM切割部副總經理林某武等4人,由所在公司進行內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