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石正鎮,建築企業工程車輛在清理河道淤泥。(葉嘉瑤 攝)

集訓隊員正在進行搭建帳篷科目訓練。(鍾小豐 攝)

在監測預警方麵,平遠縣已建成41個氣象自動監測站點,平均間距縮短至5.88公裏。(圖片由縣氣象局提供)

平遠縣每年都會組織鎮村幹部、民兵集訓,提升應急救援能力。(鍾小豐 攝)
隨著汛期的臨近,平遠縣近日召開了全縣防汛備汛工作視頻會議,對防汛工作進行周密部署。與此同時,平遠縣提出各級部門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落實落細各項防禦措施,對河道堤段和險工險段進行全麵排查,形成精準台賬,並科學製定清淤方案,明確了階段性任務目標,確保行洪暢通。
針對地質災害防治,平遠縣構建了“技防+人防”的立體監測網絡,通過智能設備與網格員巡查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風險的早期發現和預警。同時,製定了群眾轉移預案,明確了緊急情況下的安置路線和責任人。正如“防汛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的理念所示,平遠縣正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全力以赴地守護著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確保安全度汛。
政企聯動疏浚河道 建築企業助力清淤
近日,平遠縣創新采用“政府引導+企業助力+社會共治”的模式,動員11家建築企業積極參與,投入專業施工團隊和機械設備,在全縣12個鄉鎮同步推進水塘河道清淤疏浚專項行動,全力構築防汛安全防線。
在東石鎮清淤主戰場,白水磜溪東汶村段、東石河坑尾段等關鍵點位,機械轟鳴,大型挖掘機以“分段包幹”的模式緊張有序地開展清淤作業。受去年“6·16”特大暴雨影響,該鎮河道普遍淤積砂石,部分河床抬高,對行洪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本次行動將對東石河、雙石河、錫水溪等總長27.01公裏的河道實施係統性治理,預計清除淤泥砂石總量達54550立方米。
廣東訊源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劉建忠告訴記者,他們現在主要清理的是東石水庫附近的多個河段,還有周邊鄉鎮的多條河流,工作是將河裏的淤泥和山洪衝下的砂石清理運走。
與此同時,在平遠縣石正鎮,清淤工程也在高效推進。施工方采用“主支流同步治理”方案,對石正河主河道及先鋒河等支流水域實施立體化清障。計劃清理石正河主河道及支流共13.8公裏,清淤量約24000立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清淤7600立方米,預計3月下旬全麵完成。
“3月8日早上我們就進場了,主要是對石正河、先鋒河以及上遊的小支流進行清淤疏浚、清障等。針對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區域,我們也會拓寬河道、進行簡單護坡,確保在汛期來臨之前將過洪通道清理出來。目前在四個施工點,我們都有兩台機械同時作業。”梅州市威華水利水電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黃建安說道。
在各建築企業的助力下,清淤清障行動也在其他鄉鎮同步開展。大家鼓足幹勁,嚴格按照施工計劃推進,確保清淤清障工作按時、高質量完成,為安全度汛和生態環境優化提供堅實保障。
據初步統計,全縣淤積河道共32條201段,總長188公裏,淤積量達65.99萬立方米。截至目前,全縣在冬春時節累計完成總清淤量26萬立方米,其中河道清淤疏浚48.75公裏,清淤量20萬立方米;農田灌排溝渠清淤79.16公裏,清淤量1.8萬立方米;水庫清淤4萬立方米。
科技賦能聯防聯控 築牢防汛“安全堤”
汛期臨近,為應對複雜多變的天氣形勢,平遠縣應急管理局以“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為總目標,通過科技賦能、機製創新、聯防聯控等係列舉措,全麵提升防汛備汛能力,織密織牢防災減災安全網。
針對山區易發“斷路、斷電、斷通信”的“三斷”風險,縣應急管理局為河頭、石正等9個鎮的28個高風險村統一配備了衛星電話,並固定安裝於村委值班室,確保在極端情況下應急指揮“不斷線”。同時,為12個鄉鎮配發了370MHz自組網終端120台及基地台12個,構建起應急通信的“毛細血管網”,實現鎮村兩級快速組網通信。
在監測預警方麵,平遠縣已建成41個氣象自動監測站點,平均間距縮短至5.88公裏,並計劃年內建設X波段相控陣雷達,以實現對短時強降水、冰雹等災害性天氣的精細化監測。此外,全縣519個雨量筒覆蓋了全部自然村,實時提供降雨數據,為防汛決策裝上“智慧眼”。
縣應急管理局以“九必檢”“十必檢”“四必檢”為抓手,推動防汛責任層層壓實。全縣鎮村兩級三防責任人“應急一鍵通”APP安裝率達到100%,實現預警信息“一鍵直達”。臨災轉移“四個一”機製也得到全麵落實,特殊群體和風險區域人員梯次轉移底冊實行動態更新。針對屋頂山塘、地質災害隱患點等重點部位,明確了行政、技術、巡查“三個責任人”,並組建了應急搶險隊伍隨時待命。
今年以來,縣三防辦聯合多部門開展專項檢查,通過“一線查、當場改”的方式,整改隱患問題,確保防汛措施落地見效。為應對粵閩贛交界區域氣象災害多發的特點,平遠縣主動“破界”,與蕉嶺、武平、尋烏等鄰縣簽訂《省際邊界氣象災害聯防協議》,建立了聯合會商、信息共享、技術交流機製。
此外,平遠縣每年都會舉辦三防業務知識培訓、防汛搶險輕舟集訓演練等,提高應急避險技能;組織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同時,縣三防辦還與氣象、水務、自然資源等部門深化“叫應”機製,暴雨預警實現了“縣鎮村”三級聯動響應,確保預警到戶到人。
通過係列舉措,平遠縣的防汛備汛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防汛備汛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平遠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林申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強化科技支撐,深化跨區域協作,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AI助力防汛工作 提升基層應急能力
3月11日,差幹鎮與廣東電信聯合在鎮村開展了一場以“同心築牢防汛屏障 共繪安全守護藍圖”為主題的學雷鋒誌願服務活動。活動涵蓋AI培訓、防汛宣傳、隱患排查、環境整治等內容,全方位助力差幹鎮提升基層防汛應急能力。
在“DeepSeekAI探索與實踐培訓”現場,廣東電信雲中台技術專家為50餘名鎮村幹部帶來了人工智能應用課程。通過雲電腦係統演示,詳細解析AI技術在公文處理、應急響應等場景中的實踐方案。培訓現場交付20個雲電腦賬號,實現基層辦公係統雲端部署。“這套係統能將應急信息處理時效提升,特別是在災害預警信息研判方麵具有顯著優勢。”廣東電信駐差幹村第一書記張誌明介紹。
培訓會後,全體誌願者兵分三組,深入加豐、差幹、文豐等村,開展入戶防汛宣傳工作,耐心細致地為村民發放明白卡,講解防汛應急避險知識,實現重點區域宣傳的100%全覆蓋。與此同時,誌願者們還積極協助排查隱患點位,進一步強化村民的防災意識,為基層防汛工作注入強大動力。
差幹鎮應急辦副主任淩瑞輝表示,在應急物資方麵,他們儲備了衝鋒舟、救生衣、抽水泵等關鍵搶險裝備,並通過代儲協議協調轄區鉤機、鏟車等大型機械,確保物資“調得快、用得上”。在梯次化轉移方麵,差幹鎮進一步明確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防汛重點區域,組建了由鎮村幹部、民兵等65人組成的應急專班。
活動最後,鎮村幹部與誌願者們一道,來到差幹小學、文豐村臨時安置點等地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清點保養應急救助物資。據悉,差幹鎮積極統籌幫扶單位資源力量,結合鎮村實際需求情況,推動“AI+防汛”係統覆蓋全部自然村,通過數字化轉型全麵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加大基層的數字化建設,不斷提升防汛應急能力,進一步為安全度汛打下堅實基礎。(記者 葉嘉瑤 特約記者 吳輝燕 袁誌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