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五公開 > 執行公開 > 執行過程公開
40項具體任務已提前完成11項,其餘各項按計劃加緊推進
十件民生實事半年進展順利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19-08-02 10:52:13  瀏覽:-
字號:

記者獲悉,至6月30日,2019年梅州市十件民生實事落實工作總體進展順利,已有11項民生實事任務提前完成,占任務總數的27.5%,其餘29項正按時間節點加緊推進中。

據了解,按照覆蓋麵廣、惠及麵大、群眾關注、上下聯動和可操作性強的原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圍繞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扶持創業就業、促進教育更加公平均衡、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關愛特殊群體、完善城區公共服務設施、改善農村生活生產條件、保障公共安全和加大政務便民服務力度等十個方麵內容,最終確定了十件共計40項民生實事具體任務

持續提升底線民生保障水平

在養老保障方麵,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人每月148元提高到170元。據統計,全市共有58.62萬人享受了此項政策。

全市城鎮、農村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差水平分別從每月503元、228元提高到了554元、251元,全市共有12.41萬人受益;全市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不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且不低於當地現行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確定,至2019年6月30日,全市共有1.61萬人受益;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水平分別從每人每月1560元、950元提高到1685元、1025元,並於2019年5月份完成提標任務,至2019年6月30日,全市共有874名孤兒受益;全市城鄉低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的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按80%以上的比例進行救助,至2019年6月30日,全市共有24527名城鄉低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受益。

出台新政策扶持創業就業

在扶持創業就業方麵,1-6月,全市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13筆,貸款金額總計1632萬元,累計貼息187.94萬元;累計培訓“粵菜(客家菜)師傅”519人,占任務總數的51.9%;發放勞動力技能晉升培訓補貼、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5565人次,共支付補貼資金1154.29萬元。

2019年,我市實施“生活困難的應屆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標準從每人1500元提高到2000元”政策,目前,已有嘉應學院提交了初審材料等待審核通過。

城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有序

城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麵,至6月30日,已完成赤岌三路、梅園新村B區、麗江花園B棟、梅瑤路梅西水庫宿舍、烏廖沙三村百花路等19個小區的供水管網改造工作。

我市將升級改造梅州城區西橋水廠,進一步提升城區居民用水質量,計劃於2020年12月底前全麵完成; 4月21日動工建設江南第二水質淨化廠工程,計劃於2019年12月底前全麵建成,預計將惠及城區6.3萬戶居民;金山頂小公園、百歲山桂花園、百歲山公園登山步道及觀光棧道改造建設將於2019年12月底前完成;梅州城區扶大市場已完成升級改造工作,西區市場、美苑市場、三角市場和幸福家園市場等4個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工作正有序開展。

2019年,我市計劃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公廁62座,其中梅江區4座、梅縣區9座、興寧市5座、平遠縣3座、蕉嶺縣1座、大埔縣10座、五華縣30座,將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至6月底,全市已經完成新建旅遊廁所任務13座、改擴建任務2座,剩餘28座新建或改擴建任務正加快推進,並將於2019年底前全麵完成。

文化惠民工程積極落實中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方麵,至6月底,市文化部門初步確定了10個重點文物保護利用項目,分別為1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9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我市全麵組織學習貫徹落實《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不斷加大力度推進《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2017-2030)》《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的實施。2019年,我市將舉辦多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客家文化(非遺)藝術周等大型非遺傳播和文化惠民活動,至6月30日,在全市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共20場次,在“國際博物館日”舉辦各類展覽13場次,通過文化遺產項目展示、展演、展覽,不斷提高群眾對傳統客家文化的認知度,擴大客家文化遺產的影響力。我市還將建設梅州市高清電視項目,力爭在2020年春節完成高清播出係統建設並開始試播。

政務平台更便民利民

加大政務便民服務力度方麵,2019年,我市將進一步提升“粵省事·梅州”移動亚博网址链接 平台服務事項的廣度和深度,實現群眾填寫表格、提交材料、跑動次數減少50%以上,已上線服務事項“零跑動”率超過80%;我市將依托“粵省事·梅州”平台支撐,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實現刑事案件律師辯護100%全覆蓋。1-6月,全市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共受理、指派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累計859宗,實現100%應援盡援。

特殊群體保障有提高

特殊群體保障方麵,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從每人每月157.5元、210元提高到165元、220元。據統計,至2019年5月30日,全市共有3.69萬名困難殘疾人和7.39萬名重度殘疾人享受了此項政策。

建設農村公路防護工程

改善農村生活生產條件方麵,1-6月,全市已完成鄉村公廁建設626座,占全年工作任務總數的57.32%;已完成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8954戶,農村無害化戶廁普及率達到95.1%;1-6月,我市共建設臨水臨崖、急彎陡坡和安全事故多發路段的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50公裏,占全年任務總數的12.5%;完成349個省定貧困村通20戶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麵硬化100公裏,占全年任務總數的33.3%;優先推進連接現代農業產業園、曆史文化古村落、南粵古驛道沿線、3A級以上旅遊景區和鄉村旅遊點等道路的改擴建工作。今年,我市將支持131個農業特色專業村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我市將繼續提高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每畝補償標準,把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從每畝31元提高到每畝33元,預計全市將有250萬名農民受益。

醫療服務惠及更多群眾

醫療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更多群眾得到實惠。從2019年3月14日起,我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年度累計最高支付限額從10萬元提高到11萬元,補充險最高支付限額從28萬元提高到30萬元,據統計,1-6月,全市已有424名市民受惠。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起付標準從0.8萬元降為0.7萬元、年度最高支付限額從16萬元提高到20萬元。據統計,1-6月,全市共有12024名市民受惠。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符合計劃生育政策分娩補助標準,順產補助從1000元提高到1300元、剖宮產補助從1300元提高到1500元,據統計,1-6月,全市共有5276名產婦受惠。

2019年3月18日,我市正式開通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省內異地直接結算服務;6月28日,我市正式實現困難群眾市內就醫“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進一步提高了群眾醫療保障水平和就醫結算的便捷度。

今年我市計劃培訓全科醫生313名、產科醫生(含助產士)83名、兒科醫生32名,擴大訂單定向醫學生招收規模至每年74名,為5家升級建設中心衛生院招聘符合條件的首席專家11名,為349個省定貧困村衛生站配備8類健康監測儀器的設備包。目前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中。

教育實現更公平均衡

促進教育公平方麵,今年我市將建立學前教育、公辦普通高中生均撥款製度及逐步增長機製,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不低於每生每年300元,對符合條件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參照給予補助。公辦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不低於每生每年500元。目前,已完成生均撥款兩項製度的建立工作,預計全市將有21.5369萬名學生享受到此項政策。此外,我市將繼續落實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撥款製度,目前,市本級和8個縣(市、區)已完成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中央和省級負擔資金撥款工作,並已完成市級中職生均撥款製度建立工作。下一步,各縣(市、區)將加快推進中職生均撥款製度的建立工作。

多措施保障公共安全

保障公共安全方麵,至6月30日,全市累計抽檢6728批食品,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43.64%,其中合格6507批,不合格221批,合格率96.72%,不合格率3.28%;1-6月,全市共檢測農產品92341批次,其中蔬菜類抽樣快檢共78232批次,水產品類抽樣快檢共6447批次,肉類抽樣快檢2964批次,蛋類抽樣快檢189批次,水果類抽樣快檢4509批次。所有不合格產品均已無害化處理或現場銷毀;至6月底,已完成42個品種國家基本藥物製劑的抽檢工作,占全年抽檢任務的87.5%,其中36個品種檢驗合格,剩餘6個品種仍在檢測中;2019年,我市將建設市120急救指揮中心急救優先分級指揮調度子係統,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減少死亡率和致殘率。(記者 曾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