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近日公布了首批15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優秀案例名單,其中梅江區有4個案例入選。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梅江區將持續總結推廣優秀案例的典型經驗做法,不斷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強村帶弱村 抱團促增收
梅江區建立“一帶一聯”工作機製
鬱鬱蔥蔥的“五小園”、平整的柏油路、水清岸綠的碧道……近年來,在村黨總支部帶領下,長沙鎮小密村麵貌煥然一新、產業不斷壯大、人氣越來越旺。“我們將產業發展和紅色資源有機融合,以政企合營模式,積極打造集黨性教育、紅色教育、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於一體的綜合型黨員培訓教育基地,吸引更多事業單位及企業走進小密村開展培訓,在增加村集體收入的同時,提高小密村紅色教育品牌知名度。”小密村黨總支書記李連華說,該村還充分利用村委會閑置樓頂,建設了150KW的光伏電站,預計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15萬元以上。
強村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弱村同樣不能落下。針對各村發展不平衡問題,長沙鎮大力推行“強村帶弱村、機關聯基層”結對幫扶工作。小密村與下羅村圍繞“組織共建、隊伍共管、活動共抓、資源共享”開展黨建結對共建活動,先後以座談交流、實地考察等方式,共同探討黨建工作經驗做法,研究鄉村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解決措施。
“去年村集體收入已突破10萬元。”下羅村黨總支書記葉仁蔥告訴記者,通過多次向小密村“取經”,下羅村黨組織的基層治理能力和組織戰鬥力不斷提升,有效解決了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充分的突出問題,推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風貌提升。
長沙鎮通過強村傳經驗、給思路、幫建設,著力破解弱村基礎條件差、發展思路少、產業實施難等問題,是梅江區實施“一帶一聯”工作機製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梅江區安排40個強村弱村結對幫扶、41個中等村抱團發展,做到“五個一”;安排71個區直單位與81個村級黨組織全覆蓋結對共建,做好“五共五建五強”,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湧現出“紅色北聯”“桃源筀竹”“大美明山”“玉水古韻”“煙雨閣公嶺”等一批精美農村,2022年全區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10萬元以上。
做好“聯”文章 新城煥活力
金山街道構建“1+3+5+N”黨建格局
行走在金山街道芹洋半島的主幹道上,道路寬敞規整,沿路綠樹成蔭,兩旁高樓林立,為梅城“一江兩岸”再添一道靚麗風景線。隨著近年來芹洋半島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企業和住宅小區入駐,目前已有2萬餘人在此安居樂業,黨員人數也在不斷增加。產業、生活項目逐個“落地開花”,離不開以黨建引領服務基層治理,推動社會發展的“芹洋半島模式”。
所有黨建工作的出發點都是“民”。為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金山街道探索成立了芹洋半島區域黨委,通過構建“1+3+5+N”黨建工作格局,以1個區域黨委為核心,串聯起區域3個村(社區)黨組織,融合教育、地產物業、法律服務、銷售、信息等5大行業,鏈接N個“兩新”黨組織、駐區單位、社會組織、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形成區域黨委、村(社區)黨組織、行業企業、業委會、物業公司、社區生活組織“六位一體”的區域黨建工作“芹洋半島模式”。
“芹洋半島區域黨委的成立,讓區域各類組織聚到一起,參與社會建設和管理。”金山街道黨工委委員梁旦告訴記者,通過建強區域黨委三支骨幹隊伍、打造區域黨委三大服務平台、健全區域黨委四大工作機製,創新開展特色主題黨日活動,研究解決區域內的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工作和社區建設管理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當接到群眾訴求後,黨委委員便根據具體情況將線索分揀派發到相關職能部門第一時間進行解決。”梁旦說。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芹洋半島區域黨委成立以來,共收到群眾通過微信群、留言板、電話等形式反映的各類問題1000多件,目前已全部辦結,群眾滿意度達到100%。
如今在黨建引領下,芹洋半島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不斷增強,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不斷凸顯,芹洋半島也正在加速發展成為有溫度、有活力、有特色、有底蘊的和諧幸福新城。
黨員帶頭幹 群眾齊參與
江南街道著力構建四級組織體係
“咱們小區的變壓器移交問題已經得到了有效解決!”梅江區客都新村C區近日傳來一個好消息,長期困擾該小區居民的變壓器和掛空線路產權問題得到解決,將變壓器移交到供電部門的工作已啟動。
早前,客都新村C區變壓器經常出現故障導致小區停電。為方便正常使用和維修,該小區計劃將變壓器移交到供電部門,但需要業主承擔變壓器移交前的更改費用。為此,江南街道中心壩社區以“黨建引領‘把方向’、多元共治‘提議題’、聯合磋商‘定調子’、統一意見‘出方案’、廣泛公布‘征意見’、專家審查‘評可行’、多方發動‘募資金’、居民表決‘說了算’”等八個議事環節落實推動,組織引導該小區的物業公司代表、業委會代表、居民代表在黨支部活動室就確認整改方案、施工費用等事宜進行了多次協商、規劃。“當社區居民遇到難解決的問題時,社區便會組織引導居民利用‘八八治理’進行民主議事協商,相繼解決了加裝電梯、環境整治、停車線規劃等居民訴求,實現了從‘居有其屋’到‘居優其屋’的轉變。”中心壩社區黨委書記何沐殷說。
“八八治理”是江南街道推動社區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方式之一。近年來,江南街道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構建“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宇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體係,社區黨委統籌推動小區黨支部建設工作,明確小區黨支部工作職責、小區議事會議製度等,並根據不同小區的具體情況,分別采取多方聯席會議、深化“微治理”模式、成立居民黨小組等方式進行管理。同時,黨員幹部帶頭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好事,通過一個樓棟建立一個黨小組,選派一名社區網格員、一名社區民警、一名黨員樓長和一名物業樓管,黨員中心戶掛牌亮身份的方式,積極開展黨員“承諾踐諾評諾”和“敲門行動”等活動,激發黨員、群眾在社會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識。
議事聽民意 用心解民憂
三角鎮多渠道推進黨群議事協商
記者日前走進三角鎮同心社區香榭麗小區看到,小區環境幹淨整潔,居民其樂融融,特別是黨群議事廳內格外熱鬧,居民代表、社區“兩委”幹部、金城網格黨支部成員、物業公司代表、業委會代表圍坐在一起,就大家關心的社區大小事展開熱烈討論,一起為小區建設出謀劃策。“有了搭建在‘家門口’的協商議事平台,我們能夠提意見,有問題也能得到有效解決。議事廳議出了和諧鄰裏聲。”香榭麗小區居民陳桂雲說。
“我們會不定期進行商議,傾聽集體的呼聲,奔著問題去、對著問題改。”香榭麗小區黨支部書記盧衝勝告訴記者,在一次次盡心服務、全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黨群凝聚力不斷增強。如今,基層自治的氛圍“活”起來了,小區也實現了“華麗轉身”,呈現出一派新氣象。
黨群議事會是三角鎮積極發展基層民主的新實踐,各村(社區)統籌轄區各類公共資源,搭建黨群議事協商平台,多形式多渠道推進黨群議事協商,主要由村(社區)“兩委”幹部、村(居)民小組長和片區支部委員,群眾代表和涉及自身利益的熱心村(居)民,結對共建單位、研究事項涉及的職能部門負責人和駐村(社區)律師聚在一起進行商議,在“聊天談事”的輕鬆氛圍中建立黨組織統一領導、群眾廣泛參與的議事協商機製,推動多元治理主體和諧有序參與治理。
此外,三角鎮各村(社區)黨組織以小區、網格、自然村分片建立或加入各類小區群、村(居)民小組群、村(居)民群。其中墟鎮社區依托“梅江智鄰”小程序開通“書記信箱”“人大聯絡站”“居民議事”“投票表決”等欄目,居民可隨時隨地在線上反饋公共問題和提出意見建議,讓參與協商的群眾覆蓋麵更廣、協商成果更具代表性。(記者 張瑩娜 特約記者 鍾戈 鍾偉才 陳綺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