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遠縣有森林16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77.55%,居全省前列。(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鍾小豐 攝)
上舉鎮在林下種植的仿野生紫靈芝。(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鍾小豐 攝)
河頭鎮林長製工作公示牌。(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鍾小豐 攝)
梅州首屆森林直播節在上舉鎮相思穀啟動。(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鍾小豐 攝)
平遠縣劃定網格,落實巡護責任區域。圖為護林員正在巡山。(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袁誌鵬 攝)
盛夏時節,被譽為粵東北綠色生態屏障的平遠縣更加蔥鬱。站在縣城石龍寨森林公園,遠眺——群山連綿、層林疊翠,近觀——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日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官網發布關於2022年林長製激勵結果的公告,全國有8個市縣因全麵推行林長製工作成效明顯,受到國務院辦公廳激勵,平遠縣位列其中,獲得中央財政林業改革發展資金1000萬元的支持獎勵。
平遠縣成為我省此次唯一獲得此項表彰激勵的地區,並不意外。平遠縣是全省首批4個林長製改革試點縣市之一,森林資源保護發展成效顯著,綠色生態優勢持續鞏固,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借鑒,先後榮獲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等稱號。目前,全縣共有森林16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77.55%,居全省前列。
建立全域覆蓋體係
“自實施林長製改革以來,我們這裏的生態環境變化很大。”日前,記者驅車來到河頭鎮向陽村,村前兩塊嶄新的公示牌格外醒目,牌子上縣鎮村三級林長的姓名、責任區域、工作職責、監督電話等信息一目了然。河頭鎮林長辦工作人員介紹說,河頭鎮是平遠縣的重要水源地,保護森林、濕地資源至關重要。這些年,該鎮結合實際情況實施“一林一策”,相繼解決了以前責任區不明、護林人員不足等森林管護工作中的堵點難點問題。
平遠縣林業局副局長丘寶平說,自林長製改革實施以來,最大的變化是壯大了隊伍,森林保護由林業部門單一管理模式轉變為各級領導共同抓、基層幹部主動幹的新格局。以前森林保護往往是林業部門“單兵作戰”,但全縣護林力量僅200多人,責任重、難度大。如今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下,黨政主要領導擔任第一林長和林長,親自動員部署和研究推動林長製工作,全麵加強“一長兩員”隊伍建設,全縣共設立起縣鎮村三級林長307名,落實監管員144名,配備護林員353名,壓實責任麵積163萬畝,實現全縣全域無縫覆蓋。
2019年以來,平遠縣連續多年將林長製寫入縣黨代會報告和縣政府工作報告,相繼建立起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常務副組長的林長製工作領導小組,並建立平遠縣林長製辦公室和林長製事務中心,不斷健全完善林長製組織體係。丘寶平告訴記者,與此同時,平遠縣還針對廣東平遠龍文—黃田省級自然保護區、平遠縣南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新設立了自然保護地和產業林長,與縣鎮村三級林長形成疊加式管護效應,夯實責任區域到林長、落實管護麵積到人、壓實責任到山頭。
在全麵推行林長製工作中,平遠還不斷探索製度創新,除製定出台《平遠縣林長製工作方案》和配套建立縣級林長工作製度、林長巡林製度、林長製會議製度、林長製工作督查製度等係列製度外,還創新“林長+”工作機製,先後建立“林長+檢察長”“林長+警長”機製,讓縣林長辦、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
強化有力監管保障
正值夏日森林防火關鍵期,河頭鎮田心村護林員張許文巡山更勤了。他每天巡山兩次,來回要跑十多公裏,手裏不離兩樣東西:一樣是撲火把,另一樣是智能手機。“以前巡山‘憑感覺’,也沒人指導和監督。現在登錄‘護林通’手機APP,責任區域、巡護軌跡一清二楚,巡山護林更精準。而且遇到野外火情、盜伐林木等應急情況,也不用打電話層層上報,隻要掏出手機拍照片、寫說明,幾秒鍾就能將情況傳到數十公裏外的全縣林長製信息管理平台。”張許文說。
這是平遠縣加快推進“智慧林長”建設的一個縮影。平遠依托智慧林長製信息管理係統,將全縣353名護林員按照每人3000畝至5000畝的原則劃定網格,落實巡護責任區域,實現森林資源網格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該縣還在全省率先創新設立林長製基層管護工作站,創新建立“林長令”“督辦函”製度。2020年以來,全縣共發布林長令3次,推動解決林業重點工作和重點難點問題;共發出5份破壞森林資源行為整改督辦函,對在森林督查、涉林生態環保督察等方麵發現問題的鎮進行督辦,並全部得到整改落實。
自全麵推行林長製以來,平遠縣涉林違法案件顯著下降。日前,平遠縣公安局森林分局民警來到林長製事務中心做客時,聊起近期破獲的盜伐林木犯罪團夥案件,不由得豎起大拇指。“平遠地處粵閩贛三省交界,盜伐林木變賣獲利的流竄團夥時有出現。不過,近年來這些‘樹耗子’明顯少了。”這都得益於當地林長製逐漸形成信息共享、支持配合、聯動協作、強化宣傳等方麵的聯動管護體係。
共享普惠生態福祉
走進大柘鎮程旼公園大徑材培育示範項目現場,參天密林百鳥啼囀,蜿蜒林徑遊人熙攘。這是平遠縣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加大科學綠化和重點區域生態修複力度,建設高質量水源涵養林,培育珍貴樹種和大徑材,深入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進一步把全縣森林資源總量做大、質量做優、環境做美的有力體現。“今年我們正推動完成低質低效林分改造1.08萬畝、新造林撫育0.7萬畝、森林撫育1萬畝。”丘寶平說。
近年來,平遠縣對標對表國家和省市林長製工作部署,把“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作為五大任務,推動各級林長履職盡責見成效。通過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組織開展森林督查和森林資源“一張圖”年度更新,常態化開展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專項行動,有序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全縣已完成85.2萬畝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完善落界和1237株古樹名木登記建檔、掛牌保護工作。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全麵推行林長製過程中,平遠縣實現了綠美生態建設與林業產業培育的雙管齊下、相互促進。夏暑時節,在上舉鎮八社村濕潤涼爽的樹林下,一朵朵仿野生種植的紫靈芝破土而出。八社村黨支部書記謝傳頌介紹說,依托天然優越的森林生態,他們的靈芝種植總麵積已經超過1萬畝。當地森林旅遊也日益興起,由市林業局、梅州日報社聯合主辦的“你好·天然林”梅州首屆森林直播節7月8日在上舉鎮相思穀啟動當天,共吸引超過20萬名網友和徒步愛好者、遊客在直播間或活動現場參與。
農民因林而富,鄉村因林而興。這樣共享普惠生態福祉的事例在平遠縣不勝枚舉。當前,平遠縣依托森林資源優勢,聚焦鄉村產業振興,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遊、森林康養等新業態,全縣建成國家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2家、省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4家、省級以上林業龍頭企業14家、專業合作社12家,帶動5200多戶農戶參與發展林下經濟,林下經濟總產值6.9億元,有力促進生態增優、林業增效、林農增收。(記者 傅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