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州市貫徹落實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正式發布,《實施方案》提出做強做大糧食產業主體、創新糧食產業發展方式、加快糧食產業轉型升級、強化糧食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夯實糧食產業發展基礎、完善保障措施共6大項重點任務,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
《實施方案》明確,到2020年,全市糧食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現代糧食市場體係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更好地保障全市糧食安全和帶動農民增收。依靠我市山區良好的生產基地和生態環境,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客家主食產業集聚區,重點突出有效增加有機大米、富硒大米等綠色優質糧食產品供給和建設現代糧食產業體係。糧食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5%以上,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糧食龍頭企業跨區域經營取得突破,糧食科技創新能力和糧食質量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實施方案》指出,要通過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要培育壯大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引導行業有效資源向優強企業轉移,支持龍頭企業通過“訂單農業”“生產基地”等形式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構建穩固的利益聯結機製;支持多元主體協同發展,做強做大糧食產業主體。
《實施方案》要求,要創新糧食產業發展方式,促進全產業鏈發展,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發展糧食循環經濟,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生產模式,拓展新領域,提高糧食綜合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積極發展新業態,推進“互聯網+糧食”行動,支持建設區域性、信息化糧油批發市場;實施品牌戰略,以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誌商標為重點,培育打造地域品牌,通過質量提升、自主創新及客家優質絲苗米、有機大米、富硒大米品牌創建、特色產品認定等,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糧食品牌產品。
《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快糧食產業轉型升級,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大力促進主食產業化,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客家主食產業集聚區,充分挖掘和發揮客家主食產業發展潛力,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層次、適應居民消費新需求的現代化主食產業體係;支持推進大米、麵粉、雜糧及薯類主食製品的工業化生產、社會化供應等產業化經營方式。保護並挖掘傳統主食產品,增加花色品種。加強主食產品與其他食品的融合創新,鼓勵和支持開發個性化功能性主食產品。統籌利用糧食倉儲設施資源。
《實施方案》還提出,要建設糧食產後服務體係,並在興寧市、梅縣區、五華縣3個產糧大縣選擇6個較大型糧食經營企業實施優質糧食工程計劃,申報優質糧食工程建設和產後服務體係建設項目,為農戶提供糧食“五代”(代清理、代幹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服務,推進農戶科學儲糧行動,促進糧食提質減損和農民增收。(首席記者張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