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公安局首創“移動式+一窗通辦”服務模式,下放65項信息化權限,並依托分布各縣區的25台移動警務車,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辦理車駕管、出入境、戶政等在內的29項公安業務。在工作取得實效後,進而又將“一窗通辦”服務拓展到基層派出所。記者了解到,目前,首批優先落實“一窗通辦”業務的31個派出所,與移動警務車和城區的行政辦證中心串珠成鏈,讓過百萬群眾在家門口就近辦證,真正實現了“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首創“移動式一窗通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裏
今年5月,數字廣東首個成果“粵省事”移動民生服務正式上線,省公安廳依托該平台,上線公安類服務151項。我市公安借鑒“粵省事”的成功經驗,不斷促進科技信息化與公安基礎工作深度融合,在實現“一站式”服務、“一門式一網式”業務的基礎上,依托移動警務車,首創“移動式一窗通辦”便民服務,將更多的服務項目納入移動警務車。“移動式一窗通辦”提供了“出門即可辦理”,“節假日亦可辦理”的高效便民服務,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裏。
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9月份全市移動警務車“移動式一窗通辦”窗口共受理、辦理公安窗口業務3000多宗,接受群眾查詢、谘詢9000餘人次,調解糾紛834起,救助群眾942人次。近日,在梅城萬達廣場處的移動警務車上,記者看到不少市民前來辦理身份證,以及證件進度查詢等業務。謝女士告訴記者,她的身份證有效期快到了,路過廣場時,她聽說移動警務車可以辦理居民身份證補換領業務,便前往警務車處辦理。民警劉威強告訴記者,該處移動警務車上可辦理車駕管、出入境、戶政、提供證明在內的29項公安業務。當日一天,就辦理了6宗出入境業務。
偏遠派出所實現“一窗通辦”,方便山區群眾辦證
人口大鎮興寧水口距離縣城30多公裏,8.4萬戶籍人口中外出赴穗、深、莞等地務工人員眾多。因此,水口派出所成為全市首批開通“一窗通辦”業務的基層單位。在所裏辦理了港澳通行證的林叔告訴記者,派出所能辦理港澳通行證確實方便了很多。“大熱天跑一趟來回得兩個多小時,而且市區辦證中心人多又擁擠,感覺辦證是個麻煩事兒。”林叔補充道。後來,林叔無意間聽到派出所民警說,很多辦證業務都可以就近辦理了。他便跑到派出所辦證了。之後,他還專門給女兒打電話說:“以後不用再辛苦跑到市裏了,咱家家門口就可以辦很多證。”
“早就想辦張港澳通行證去趟香港,可是春節回來,我要走親戚,辦證中心也放假,所以一直沒辦成。”在深圳務工的薛小姐帶著孩子返鄉,本想來派出所問問辦證所需材料,沒想到工作人員說派出所裏就能辦了,她馬上到百餘米外的照相館拍了照片。“隻跑一次10天就能拿證,比想象中快多了!”薛小姐說道。60多歲的薛叔和曾阿姨兩口子也直言“走運”:“孩子們說要帶我們兩口子和孫子去境外走走,剛想要辦證,家門口就能辦了。甚至連銀行都不用去,微信一掃就交錢了。”薛叔點擊手機屏幕微信付款後說:“以前辦證‘折返跑’‘連環跑’,如今‘一窗通辦’卻讓我們享受到了就近‘隻跑一次’。”
群眾選擇多了,城區辦證壓力分流顯著
水口鎮位於4縣區交界處,毗鄰梅縣區、五華縣和豐順縣。記者了解到,水口派出所“一窗通辦”業務服務的不僅僅是水口居民,還有別的鎮街,甚至相鄰縣區的群眾。據水口派出所副所長丘煒介紹,“一窗通辦”業務開通兩周就受理了出入境業務76份。
興寧市新圩雙頭村橫江杜村民吳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橫江杜出發,到縣城政務中心辦證大約30多公裏,坐公交車得1個小時。可是反方向往南走,到水口派出所才10多公裏的路程。吳先生說,現在辦理地的選擇多了,政務中心裏頭雖然集合了各種辦證業務,但又遠人又多,不如派出所人少辦事快。興寧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隊大隊長羅鋒介紹,暑假是辦證高峰期,以往群眾排隊都排到廣場外麵,民警經常忙到手忙腳亂,也有群眾抱怨等待的時間長。而‘一窗通辦’開展後辦證分流了,僅就港澳通行證一項,從每天近900份下降到了500餘份。“群眾辦證方便快捷,也減輕了窗口部門的壓力。”他說道。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戶籍居民均可在“一窗通辦”窗口辦理出入境業務。除臨時居民身份證僅限梅州戶籍居民方可受理外,符合條件的全國公民均可憑相關證明材料辦理另外7項戶政業務。證明雲業務目前隻有梅州戶籍居民方能辦理,而駕駛人駕駛證和機動車行駛證修改聯係方式僅限梅州考取的駕駛證和在梅州入戶的小汽車辦理。記者獲悉,在2018年上半年廣東省群眾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滿意度第三方評價成績中,梅州綜合考評獲得全省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