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五公開 > 決策公開 > 決策後公開
梅州以老舊小區改造為抓手,紮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小區換新顏 提升幸福感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12-30 10:28:25  瀏覽:-
字號:

豐順縣創新實施“老舊小區+片區改造”模式,讓老城區煥發出新活力。(高訊 攝)


  紮實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是2024年梅州市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市政府提出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100個以上。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截至目前,我市已開工改造老舊小區252個,完成率達252%,超額完成民生實事任務,一個個老舊小區換上“新衣”,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也從“住有所居”逐漸轉向“住有宜居”。

  勇於改革創新

  形成有益探索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是一項“百姓得實惠、城市換新顏”的民生工程、發展工程,連續4年被列入省、市十件民生實事之一。

  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常委會監督指導下,我市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形成一係列有益探索和實踐,例如,梅江區建立“黨建引領、政府主導、群眾參與、自治管理”的共建模式,推動新中苑等老舊小區改造,實現由“政府獨角戲”向“黨群大合唱”轉變;梅縣區富貴花園打造分布式屋頂光伏電站,探索出基礎物業“零”支出模式;豐順縣創新實施“老舊小區+片區改造”模式,從源頭上解決“多頭建設、重複施工”問題,有效增強老舊小區內外整體功能。

  “十四五”期間,全市計劃開工改造老舊小區任務數911個,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投入資金19.14億元,已開工改造老舊小區881個,老舊小區改造數量、質量居全省前列,惠及居民6.2萬多戶、周邊群眾130多萬人。

  既改外露“麵子”

  也改惠民“裏子”

  近日,記者來到梅江區西郊街道廣梅路片區的樂育中學教師宿舍看到,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昔日殘舊的外牆已修繕完畢並刷上溫馨的米色,建築安全網、腳手架將於2025年1月1日前拆除,讓居民在農曆春節前住新居,過大年。“樂育中學教師宿舍已有三四十年曆史,改造內容包括外立麵改造、屋麵防水層改造,以及樓梯間的牆麵、照明和扶手改造等,主要解決小區隔熱層破碎、天花板滲水嚴重、樓梯間昏暗等問題。”西郊街道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現場負責人李國鋒介紹說。

  “老舊小區‘改什麼’‘怎麼改’都充分遵循居民的意願,努力改到群眾心坎上。根據前期向居民收集的意見建議,我們升級改造了門禁係統、人體感應照明係統,加裝了防盜網,居住環境更便捷、智能了,這是大家最滿意的地方。”李國鋒表示。當前,西郊街道統籌推進廣梅路、環市西路、金苑三個片區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涉及24個老舊小區、128棟樓房,全麵改造完成後將惠及居民1400多戶,進一步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實現“麵子”和“裏子”雙提升。

  既辦民生實事

  也解民生憂愁

  今年10月下旬,2024年廣東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推進暨粵東縣城老舊小區改造現場觀摩活動在豐順縣舉行,豐順縣“老舊小區+片區改造”的創新模式得到省住建廳的充分肯定,交出一份居民得實惠、小區得提升、老城得提質、蘇區得發展的民生答卷,推動蘇區老城再添新活力。

  近年來,豐順縣創新實施“老舊小區+片區改造”模式,項目總投資5.77億元,涉及6個片區71個老舊小區,目前,已完成52個老舊小區的改造任務,進一步完善了基礎設施,消除了安全隱患,提升了人居環境,增強了服務功能,促進了國有資產增值,讓老城區煥發出新活力。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另一頭連著城市發展。放眼梅州,各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進度條”仍在不斷刷新,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繼續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與城市更新工作相結合,一體謀劃、一體部署、統籌實施、協同推進,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記者 江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