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至2020年,我市法治宣傳教育第七個五年規劃順利實施,“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製有效落實,法治文化明顯提升,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明顯提高。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順利實施“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梅州、法治梅州,為梅州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和全國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廣東省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結合我市實際,於2021年至2025年在全市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特作決議如下:
一、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全民普法工作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入腦入心、走深走實,引導全社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市各級國家機關、各級領導幹部應當帶頭學習、模範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學校教育,納入高校法治理論教學體係。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貫徹向麵上拓展、向基層延伸、向群眾貼近,進一步增強公民法治意識。
二、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宣傳
深入持久學習宣傳憲法,加強國旗法、國歌法等憲法相關法律的宣傳,全麵落實憲法宣誓製度。推動“12·4”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傳周”集中宣傳活動製度化。加強對在梅的港澳青少年的憲法、基本法教育。深入學習宣傳民法典,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大力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家安全方麵的法律法規。突出宣傳有關平等保護、公平競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防範風險、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麵的法律法規。圍繞安全生產、生態文明建設、食品藥品安全、掃黑除惡、毒品預防、勞動關係、防治家庭暴力、個人信息保護等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開展針對性強的主題宣傳活動,全麵提升普法質量。加強對“十四五”期間製定和修改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加強在梅的港澳台企業、居民,以及赴境外的內地企業、居民有關法律法規宣傳教育。積極對來梅、在梅外國人開展法治宣傳。
三、持續提升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
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係。落實領導幹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製度。全麵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配齊配強全市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推進教師網絡法治教育培訓,把法治教育納入學校教育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評估體係,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深入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加強村(社區)“兩委”幹部法治培訓、基層行政執法人員法治教育培訓,加強對非公有製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管理和從業人員、媒體從業人員等的法治教育。根據婦女、殘疾人、老年人、留守兒童、外來務工人員等群體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法治宣傳教育。分步驟、有重點地項目化實施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把公民法治素養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範,從遵守交通規則、培養垃圾分類習慣、提倡野生動物保護、製止餐飲浪費、防止高空拋物墜物等日常生活行為抓起,推動法治行為習慣養成。
四、全麵落實普法責任製
常態化開展“誰執法誰普法”年度履職報告評議工作,實現國家機關普法責任清單全覆蓋。組織開展全市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創新創先項目評選。落實“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普法責任,促進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加強本係統本行業人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加強對管理服務對象的普法。落實法官、檢察官、行政複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製度,充分利用典型案件向公眾進行法律解讀。落實媒體公益普法責任,廣播電視、報紙期刊、互聯網等大眾傳媒在重要版麵、重要頻道、重要時段設置普法專欄專題。
五、提高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注重把普法深度融入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全過程,開展實時普法。健全社會化普法教育機製,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普法作用,加強普法講師團建設,探索建立登記管理和星級評定工作機製,開展訂單式普法。加強對社會力量開展普法的管理服務。大力運用新技術新媒體開展普法,完善普法集群網和新媒體普法矩陣建設,建設全媒體法治傳播體係,加強對自媒體普法作品製作傳播的引導和規範,提高普法產品供給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六、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傳承中華法係的優秀思想和理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全麵體現到普法工作中。把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把法治元素融入公共設施建設和公共空間利用。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紅色法治文化的保護、宣傳和傳承,把法治元素和客家文化相結合,融入梅江區老城區曆史文化街區保護、融入梅縣區客都人家、雁南飛等旅遊景區,融入客家山歌、五句板等客家文化,因地製宜建設法治文化陣地,讓法治文化有載體、接地氣、更生動。積極參與全省法治文化節活動、開展創新創先普法項目評選等。
七、促進普法與依法治理深度融合
深化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法治鄉鎮(街道)、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提升依法治校示範校、法治文化建設示範企業創建質量。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係,加強鄉村(社區)依法治理,為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法治保障。深化行業依法治理,引導和支持各行業依法製定規約、章程,發揮行業自律和專業服務功能,深化行風建設,規範行業行為。深化“法律進網絡”,加強網絡安全教育,提高網民法治意識。加強社會應急狀態下專項依法治理,強化公共衛生安全、傳染病防治、防災減災救災、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生物安全等方麵的法治宣傳教育。
八、加強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強化法治宣傳教育隊伍、經費、設施等工作保障,做好中期評估和終期驗收,並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充分運用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以及代表視察等形式,加強對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監督檢查,促進普法工作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