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受各種因素疊加影響,我市工業生產形勢異常嚴峻,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32.29億元,同比下降8.4%,增速比全國(3.4%)、全省(3.5%)低11.8和11.9個百分點,比一季度(1.2%)回落9.6個百分點,工業經濟下行明顯,保增長壓力加大。現將有關情況分析如下:
一、工業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國際形勢複雜多變,能源危機、糧食緊張,大宗商品價格飛漲,全球通脹加劇,世界經濟恢複緩慢,加之國內新冠疫情散發反複,部分交通、物流受限,產業鏈、供應鏈銜接不穩定等各種因素,對傳統產業占比較大的我市工業衝擊較大,影響十分明顯。
(一)從區域看,同比下降的有5個縣(區)。上半年,全市8個縣(市、區)工業生產下降的有5個縣(區),分別是:梅江區下降3.4%、平遠縣下降13.8%、大埔縣下降17.3%、梅縣區下降19.8%和蕉嶺縣下降24.4%;增加值同比增長的有3個縣(市),分別是:興寧市增長19.3%、五華縣增長18.2%和豐順縣增長0.8%。上半年與一季度對比,工業增加值增速有提升的有3個縣(市),五華縣、豐順縣和興寧市,分別提高23.6、14.6和2.8個百分點;增加值增速下行的有5個縣(區),梅江區、梅縣區、平遠縣、蕉嶺縣和大埔縣,分別下滑5.1、20.9、18.8、1.3和23.4個百分點(見表1)。
表1: 2022年上半年梅州市縣(市、區)工業生產情況表
計量單位:萬元、%、個
(二)從支柱產業看,四大支柱產業同比下降。上半年,五大支柱產業下降幅度大於全市工業平均水平,五大支柱產業實現增加值111.36億元,同比下降9.7%,比全市規上工業增速(-8.4%)下降大1.3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增速(0.9%)回落10.6個百分點。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也由去年同期(85.8%)下降到84.2%,減少1.6個百分點,拉低全市規上工業增長8.3個百分點。五大支柱產業中,有四個產業同比下降,一個產業增長。①煙草行業,上半年卷煙生產指標減少,實現增加值41.72億元,占工業比重31.5%,同比下降2.5%。②電力行業,實現增加值22.16億元,占工業比重16.8%,同比下降18.4%,比一季度增速(6.2%)回落24.6個百分點,拉低工業增長3.4個百分點。電力行業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火力發電企業發電成本高企(電煤平均價格1200元/噸),電價倒掛,企業大幅虧損,從而減少發電。③建材行業,實現增加值15.02億元,占工業比重11.4%,同比下降28.1%,比一季度增速(-27.5%),降幅擴大0.6個百分點,拉低工業增長4.0個百分點。建材行業大幅下降主要原因,一是水泥製造業受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消費下降,市場需求減弱、價格下行等因素影響,上半年,水泥製造增加值同比下降29.9%,拉低建材行業增長21.4個百分點,拉低工業增長3.1個百分點;二是水泥製品製造受房地產投資和農村建房下降因素影響,增加值同比下降31.6%,拉低建材行業增長2.2個百分點,拉低工業增長0.3個百分點;三是陶瓷製品製造業受天然氣大幅漲價和外幣彙率波動等不利因素影響,增加值同比下降48.4%,拉低建材行業增長4.4個百分點,拉低工業增長0.6個百分點。④電子信息行業實現增加值24.06億元,同比增長7.3%,占工業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5.4%提高到今年上半年18.2%,增加2.8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工業增長1.1個百分點,是五大支柱產業中唯一增長的行業。電子信息行業實現增長主要原因是由市場景氣度較高的銅箔行業增長拉動,今年1-6月,銅箔行業實現增加值9.72億元,占電子信息行業的40.4%,同比增長39.1%,拉動電子信息行業增長12.2個百分點,拉動工業增長1.9個百分點。⑤機電製造行業,實現增加值8.40億元,占工業比重的6.3%,同比下降18.5%,拉低工業增長1.3個百分點。機電製造行業大幅下降主要原因,一是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由於受疫情影響,貨物運輸受阻,企業訂單不足,生產大幅下降。汽車零部件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1.8%,拉低機電製造行業增長13.0個百分點,拉低工業增長0.9個百分點;二是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因市場需求較弱,訂單減少,增加值同比下降16.8%,拉低機電製造行業增長2.9個百分點,拉低工業增長0.2個百分點(見表2)。
表2: 2022年上半年梅州市五大支柱產業生產增長情況表
計量單位:萬元、%、個
(三)從產業園區看,有7個園區增加值同比下降。全市10個省級工業園區(含集聚區),工業生產同比增長有3個,下降的有7個。其中,廣州(梅州)產業園表現突出,在梅州聖戈班汽車玻璃係統有限公司、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梅州)有限公司、廣州酒家集團利口福(梅州)食品有限公司、廣東安聞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和廣東龍宇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相繼新建投產和擴產帶動下,園區產能不斷提高。上半年,廣州(梅州)產業園增加值7.06億元,同比增長40.2%,拉動全市工業增長1.2個百分點。另外,同比增長的2個園區(集聚區)分別是:廣州海珠(豐順)產業園增長15.7%和梅縣產業集聚區增長2.9%。增加值同比下降7個園區(集聚區)分別是:東莞石碣(興寧)產業園下降5.5%、廣州番禺(五華)產業園下降5.5%、廣州增城(梅江)產業園下降9.3%、廣州南沙(平遠)產業園下降12.9%、梅州蕉華產業轉移園下降21.5%、大埔產業轉移園下降42.9%和蕉嶺產業集聚區下降25.0%(見表3)。
表3: 2022年上半年梅州市產業園(集聚區)增加值情況表
單位:萬元、%、個
(四)從重點骨幹企業看,下降幅度大於全市平均水平。上半年,全市重點監測的50家骨幹企業實現增加值100.25億元,占規上工業75.8%,同比下降9.7%,比全市規上工業(-8.4%)降幅大1.3個百分點,拉低全市工業增長7.4個百分點。增加值同比增長的企業有20家,占比40.0%,同比下降的企業30家,占比60%。
(五)工業用電量大幅下降。據供電部門提供資料,上半年,全市全社會用電量54.07億千瓦時,同比下降7.5%,其中,工業用電量26.47億千瓦時,占49.0%,同比下降14.4%,下降幅度比全社會用電量大6.9個百分點(見表5)。
表5: 2022年上半年梅州市主要工業行業用電量增長情況表
計量單位:億千瓦時、%、個
(六)企業利潤大幅下降。今年以來,隨著俄烏衝突和新冠疫情反複多變,世界能源危機、糧食緊張等不穩定因素,原煤、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物流成本費用上升,企業生產經營成本費用大幅增加,許多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導致企業利潤下降,甚至經營虧損。上半年,全市規上企業虧損麵擴大,利潤總額大幅下降。
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533家企業,虧損企業207家,同比增長21.1%,虧損企業虧損總額8.70億元,同比增長66.8%,企業虧損麵達38.8%,比去年底(22.8%)上升16.0個百分點。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7.36億元,比去年同期的32.9億元,減少15.54億元,同比下降47.2%。稅金總額42.77億元,比去年同期的44.53億元,減少1.76億元,同比下降3.9%。其中,利潤總額下降較大行業主要有:
1.火力發電業。上半年,受動力煤價大幅上升,電價倒掛影響,火電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大幅增加,全市火力發電業虧損額2.9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虧10.39億元。
2.水泥製造業。上半年,水泥製造業利潤總額0.10億元,比去年同期的6.29億元,減少6.19億元,下降98.9%。
3.汽車零部件製造業。上半年,汽車零部件製造業利潤總額0.74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12億元,減少1.38億元,下降65.1%。
二、第三季度工業經濟研判
今年上半年,我市工業經濟受多方麵不利因素影響,生產形勢嚴峻,經濟下行明顯,增長壓力加大,工業增速與全國、全省差距較大。下半年,經濟發展仍然麵臨需求收縮、預期不確定等因素影響。但隨著國家一係列支持經濟發展,擴大投資、消費和留抵退稅、暫緩社保交費等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給企業發展樹立信心。預計第三季度我市工業經濟走勢將觸底反彈,降幅將進一步收窄。具體分析如下:
(一)卷煙工業將由上半年負增長轉為第三季度持平。梅州卷煙廠在全市工業中舉足輕重。卷煙工業穩增長,是全市工業降幅收窄重要保證。
(二)建材行業降幅將進一步收窄。上半年,建材工業降幅較大。根據部分水泥生產企業廠長(經理)對下半年市場展望以及國家對企業生產經營景氣狀況專項調查評估判斷,三季度,受益於國家基建投資力度加大,市場有望回暖,建材工業將進入需求旺季,預計建材工業增加值增速由上半年下降28.1%,回升到三季度下降20.0%左右,降幅將收窄8個百分點。
(三)電子電路製造業(印製電路板)降幅將有所縮小。上半年,電子電路製造業(印製電路板)由於受下遊產品半導體市場疲軟影響,價格下降,訂單減少,增加值同比下降13.3%。根據我們對部分企業廠長(經理)調研了解以及對電路板行業市場預測,進入下半年8、9月份後,半導體市場有望回暖,訂貨量將增加,預計電子電路製造業(印製電路板)增加值增增速將由上半年下降兩位數回升到三季度下降個位數。
(四)火力發電行業降幅將有所收窄。上半年,火力發電業受高價動力煤和雨水天氣影響,發電量下降26.4%,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8.4%。在國家調控政策引導下,動力煤價格將有所回落(目前每噸回落200元左右),有利於降低企業發電成本,同時,今年夏季高溫天氣持續時間長、溫度高現象曆年少見,全社會用電消費增大,預計三季度火力發電業增加值降幅有所收窄。
(五)鋰電銅箔-覆銅板行業保持較快增長。我市先進材料製造業中,從事生產、製造和研發鋰電銅箔-覆銅板等高端產品的企業有8家。上半年,鋰電銅箔-覆銅板行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72億元,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的7.4%,比去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同比增長39.1%,拉動工業增長1.9個百分點。我市鋰電銅箔-覆銅板行業已進入到快速發展階段,下半年將保持較快增長,預計三季度鋰電銅箔行業增加值增長35.0%左右。
(六)新建投產企業對工業增長有較好拉動作用。上半年,全市工業新建投產上規企業3家完成總產值4.3億元,實現增加值1.31億元,拉動工業增長0.9個百分點。近期,據市工信、統計部門聯合摸底調查,預計到三季度,全市新建投產上規企業將達到9家,完成總產值8億元左右,增加值2.1億元,拉動全市工業增長1.1個百分點。
綜合以上情況分析,到三季度,預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將下降5.0%左右,比上半年(下降8.4%)收窄3.5個百分點。
三、幾點建議
(一)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麵對嚴峻的經濟形勢,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上半年,珠三角地區工業增速快於粵東西北,主要得益於產業結構優化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占據技術製高點。因此,我市一要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對傳統產業如建材、機電製造行業的轉型升級;二要大力發展銅箔、高端電路板、稀土深加工、醫藥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
(二)穩住卷煙工業增長。要加強與省煙草工業公司聯係溝通,力爭上級部門對我市卷煙工業支持,確保今年卷煙生產穩定增長。
(三)暖企政策落地見效。全市各級各部門要行動起來,對上半年工業生產下降較大骨幹企業,深入調研,掌握實情,開展暖企行動,落實好扶企助企各項政策,搭建各種平台和渠道,協助解決企業在原材料、燃料、物流運輸、招工等各方麵困難和問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積極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和小微企業,對有特色、有市場、有技術企業給予政策優惠和大力扶持,政策引導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和資金鏈上順暢流轉,激勵企業不斷創新,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做大做強。
(四)做好應統盡統工作。統計部門要加強與各部門溝通協作,對今年新建投產企業和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進行摸底和跟蹤,新建投產企業一旦達到上規標準的,立刻啟動上規申報程序,對符合條件的“小升規”企業,要加強統計指導,及時提交有關資料,做到應統盡統。
供 稿:工業和能源科
撰 稿:黎汝文、張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