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市委書記馬正勇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我市“6·16”特大暴雨災後重建工作。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按照省委書記黃坤明、省長王偉中有關批示和在梅督導指導工作指示要求,對災後重建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推進,凝心聚力推動我市災後重建工作取得實實在在成效。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暉出席會議。
會議指出,當前搶險救災工作的重心已從應急搶險救援轉到災後恢複重建。各級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國家、省的部署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我為主,摒棄“等靠要”思想,堅定信心,麵向未來,把災後重建作為災區發展轉型升級、產業建設提質增效、群眾生產生活方式重塑的重要契機,在化危為機中贏得發展主動權,更好謀劃、改進和推進工作,同舟共濟、團結奮鬥,努力建設更加美好家園。
會議強調,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把恢複重建與推動高質量發展、韌性城市建設、新型城鎮化、鄉村全麵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等緊密結合起來,全麵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要抓好基礎設施重建,以更高標準梳理形成急需恢複重建的項目清單,明確項目建設主體、建設內容及規模、資金需求、建設計劃等,加快修複受損的路、堤、橋、水、網等基礎設施。要抓好災後複工複產,抓緊修複災毀農田和農業設施,抓緊做好受淹農田、蔬菜基地等的補植、補種、改種和晚稻備耕工作,精準幫助企業解決災後用工、資金需求、保險理賠等問題。要抓好項目謀劃儲備,把災後重建項目的謀劃、儲備、申報作為重中之重,加強與省有關部門的溝通對接,精準對標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支持方向,圍繞交通、水利、市政、學校、醫院等領域謀劃項目,爭取更多災後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項目列入省災後重建專項規劃。要抓好集中安置重建,立足推動生產與居住分離,結合未來城鎮、村莊規劃建設,借力實施“百千萬工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政策,按照異地重建、自主購房等方式,做好永久安置移民點的規劃建設,特別是要加強與廣州、深圳兩市的溝通對接,盡快確定4個援建小鎮的建設地點、建設標準、建設內容、建設邊界,做到早動工、早建設、早竣工、早入住。要抓好基本民生保障,優先保障安置點基本生活物資供應,關心關注農田受損的群眾,對生活困難的要及時給予接濟救助。
會議要求,要舉一反三、標本兼治,從興修水利工程、強化城鄉防洪排澇、完善監測體係、提高應急處置水平、增強群眾避險自救能力、細化防汛救災預案、完善指揮指南等方麵研究措施,全麵提升防災減災救災整體水平。要探索建立農村分區獨立供電、供水、通信等的避災中心,合理建設城市避難疏散場所;要注重信息發布觸達的準確率和接受度,進一步完善暴雨山洪預警發布體係,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進行分析,第一時間向廣大民眾發出預警信息;要擬定農村受山洪災害潛在威脅區域人員搬遷安置5至10年計劃及工作方案,韓江流域防洪、航運功能提升10年規劃等。
會議強調,要黨建引領、閉環落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組織優勢、織密組織體係、凝聚組織力量,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力量,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重建項目建設運營,借力省直機關對口支援、廣州橫向幫扶、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等,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投入到災後重建中來。
市領導曾永祥、蔣鯤、陳伶俐、謝欽文、陳亮等參加會議。(記者 朱慶強 特約記者 辜昀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