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我市北部出現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疊加江西、福建上遊等鄰近省市降雨量大的影響,平遠、蕉嶺、梅縣、大埔受災嚴重,全市防汛形勢非常嚴峻,牽動著中央、省、市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心。
1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應對災情,千方百計搜救失聯被困人員,妥善安置受災群眾,保障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17日上午,省委書記黃坤明主持召開全省防汛救災工作視頻調度會,指揮調度重點地區搶險救災工作。根據省委安排,省長王偉中於17日下午緊急趕赴梅州一線,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和搶險救援人員,現場指導防汛搶險救災工作。市委書記馬正勇,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暉等市領導在災情發生後第一時間分別率隊趕赴蕉嶺、平遠等地指導搶險救援工作。
抗洪搶險,千頭萬緒。一道道指令有序下達,一項項舉措果斷實施,一個至高原則挺在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貫穿在中央、省、市各級領導的指示要求中,置頂在救援舉措的優先排序上。黨群一心、風雨同路、守望相助,生動詮釋了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原則和根本宗旨,充分彰顯了廣大黨員幹部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製度優勢和鬥爭本領。
汛情緊急,考驗使命擔當。
搶險救災一線,總有一抹紅光照亮黑暗,這正是黨旗高高飄揚,是每一位黨員幹部挺膺擔當,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
平遠縣泗水鎮大新村從6月16日晚6時起,完全與外界失聯。16日下午5時許,河水已經漫過路麵。大新村村委會副主任黃桂慶發現不對勁,趕緊挨家挨戶敲門,讓村民撤離到地勢相對較高的村委會。當晚8時30分,低窪處水位上漲高達3米。在黃桂慶的帶領下,村民們幾度遷移,安全度過了大新村成為“孤島”的首夜。
平遠縣大柘鎮東片村黨總支書記劉昌隆“以快製快”,跟洪水搶時間拚速度,帶領東片村黨員幹部,對沿河低窪處和城中村內澇易淹浸區的住戶安全進行全覆蓋排查,完成700多人的轉移安置工作。在通知完後的半小時,水位快速上漲,淹到了居民樓二樓。
梅縣區白渡鎮以黨員為先鋒,出動鎮村幹部、護林員近300人下沉到石窟河9個沿河村,爭分奪秒開展防汛搶險救援工作,對沿河居住的群眾全覆蓋開展“敲門”行動,轉移群眾近4000人。
至18日11時,全市累計轉移群眾67035人。
風雨同舟,攜手砥礪前行。
災難無情,卻總有感人畫麵讓人動情。他們以舍己忘我的使命擔當和無疆大愛,踐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在蕉嶺縣長潭鎮高陂村,一位57歲的男患者需要緊急轉移做透析治療,但由於附近吃水較淺,無法使用皮劃艇,消防隊員隻能將村民徒步背出。
在平遠縣仁居鎮井下村,有一家四口被困家中,家中兩位老人,兩位兒童,接警後,仁居派出所民警迅速前往救援,蹚水將小孩抱在懷中,將老人轉移至安全區域。
在蕉嶺縣長潭鎮白馬村,一位村民駕駛鏟車,冒著雨在漆黑的夜裏,把村裏未轉移的群眾都帶上,平安送到安置點,車廂裏、鏟鬥上,坐滿了人,儼然成了他們生命安全的避風港。
在平遠縣大柘鎮,許多房屋一樓均被水淹沒,20餘戶人被困家中。而現有的橡皮艇正在開展其他救援工作,情況十分緊急。被大柘派出所民警解救轉移到安全區域的村民張鴻基,主動請纓,用一艘自家的橡膠船,先後返回村裏幫助轉移被困村民共60餘人。
眾誌成城,凝聚磅礴合力。
災情肆虐,道路損毀、通信中斷、供電受阻,阻擋不了各級各部門協同作戰、眾誌成城的決心和行動,黨的領導的最大優勢,成為了凝聚八方力量的重要保障。
17日9時,梅州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Ⅰ級,各項救援工作也緊鑼密鼓展開。公路部門應急搶險力量就近支援受災嚴重區域,第一時間開展應急搶通工作;梅州移動抗洪搶險隊伍攜帶衛星包,乘坐直升機飛往受災嚴重的泗水鎮,迅速打通了應急通信保障“生命線”;供電部門對水浸區域電力設施安排緊急避險,積極開展勘災、排查、故障修複和保供電。
在災情中成為“孤島”的平遠泗水鎮大新村,在各級力量的緊急支援下,竟進駐了7支不同的救援隊伍共60人,他們除了梅州本地的消防救援力量外,還有前來支援的河源市消防救援支隊、南雄市應急救援協會和曙光救援隊,他們分批乘坐直升機抵達大新村。
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市共投入救護力量200支隊伍9000餘人,加強巡查檢查,全力開展救援救災救治工作。省防總調集3架直升機、18支搶險救援隊伍、1835人、986台(套)裝備,第一時間馳援我市……
摧傷雖多意愈厲,直與天地爭春回。人民至上是關鍵時刻正確決策的根本前提,製度優勢是凝心聚力共赴時艱的重要保障,敢於鬥爭是攻堅克難無往不勝的精神內核。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抗旱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進一步強化風險意識、底線思維,落實落細防災減災救災各項舉措,堅決打贏防汛救災這場硬仗。(評論員 洪觀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