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蕉嶺縣實驗幼兒園,孩子們在老師指導和幫助下學包粽子。(蕉嶺縣實驗幼兒園供圖)
梅江區三角鎮新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美景花園黨群之家開展端午主題活動。(鍾柳婷供圖)
“中醫傳承製香囊 非遺傳承過端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小朋友們展示製作的非遺漆扇。(鍾小豐 攝)
一年一端午,一歲一安康。包粽子、製香囊、繪團扇、歌舞表演……連日來,我市各地結合傳統節日端午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充分挖掘節日文化內涵,以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文明實踐活動,讓群眾“沉浸式”體驗端午民俗,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
繪團扇製香囊
感受文化魅力
連日來,記者走訪梅城部分菜市場發現,不少攤位都賣起了艾草、菖蒲,吸引了許多市民購買。“艾草、菖蒲、黃葛藤等,都是可以驅病防蚊的草藥,淡淡的草藥味也有淨化空氣的作用,端午這天掛上祈願家人平安健康。”6月10日上午一大早,家住梅城的市民張健華就從市場買了一捆艾葉菖蒲回家,掛在了門楣上。端午食粽也是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習俗,對於客家人來說,最傳統的還屬堿水粽。梅城呂伯超百年粽店店主呂俊生告訴記者,堿水粽最關鍵的工藝是“堿水”的製作過程。“將布驚燒成草木灰,再放到沸水裏過濾,剩下的便是堿水。這種植物堿水製作出來的粽子天然健康,蘸上白砂糖、黃糖或者蜂蜜一起吃,味道甘香可口、糯而不膩,入口韌勁十足。”呂俊生說。
6月8日,豐順縣圖書館開展“濃情端午 巧手繪團扇”親子閱讀活動。活動現場,誌願者首先向小朋友們分享了《端午節》繪本故事,講述了端午節的曆史來源和賽龍舟、吃粽子等風俗習慣。隨後,誌願者將繪團扇的製作材料分發給小朋友們,並耐心為大家講解團扇繪製的具體步驟。製作過程中,小朋友們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享受與家人共同繪製團扇的樂趣。
漢樂合奏《西廂詞》、舞蹈《親吻祖國》《新龍船調》、獨唱《洪湖水浪打浪》……6月7日,梅縣區程江鎮府前社區在桃源小鎮小區開展“端午粽飄香·鄰裏情更濃”主題活動,不僅有精彩的歌舞表演,居民們還在互幫互助包粽子過程中增進了鄰裏感情。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豐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6月8日,以“我們的節日·精神的家園——端午節”為主題的“中醫傳承製香囊 非遺傳承過端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梅江區“鄰裏”樂享空間開展。活動中,市婦幼保健院的醫生詳細解讀了傳統的中醫文化,讓大家深入了解端午節風俗中蘊含的科學防病減災道理和豐富的中醫藥文化元素;孩子們在家長的陪同下,興致勃勃地製作了傳統香囊,一個個裝滿具有芳香氣味中藥的香囊,展現了大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端午到,五毒出。”6月7日,蕉嶺縣實驗幼兒園組織了豐富多樣的端午活動,老師們通過講述故事、欣賞圖片、觀看視頻的方式,引導孩子們追溯端午的由來和習俗,講述了吃粽子、賽龍舟、係五彩繩等傳統習俗,還把艾草掛在班級門口寄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願。孩子們還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包粽子,在學一學、做一做、玩一玩的體驗中,加深對端午節的了解。
包粽子送關愛
情暖困難群眾
捋粽葉、做漏鬥狀、填糯米、添餡料、壓緊實、封口、捆紮……6月7日,梅江區三角鎮新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市交通運輸局、梅江區委政法委、美景花園業委會在美景花園黨群之家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節:粽葉飄香 品味端午”主題活動,一片片清香的粽葉、一粒粒晶瑩的糯米,在一雙雙巧手下,變成一個個誘人的粽子。
6月6日,大埔縣三河鎮彙城村開展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為主題的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活動當天,誌願者和村民們合力製作了500多個粽子,並進行烹煮、分裝。隨後,村幹部和社工、誌願者們帶上粽子,逐一上門探訪村裏的高齡老人、困難家庭,為他們送去關懷和問候,讓他們感受濃濃的節日氛圍,增強彙城村的凝聚力。
為了給梅縣區桃堯鎮敬老院老人們帶去節日的歡樂,營造孝老愛老敬老的良好氛圍,6月6日一大早,桃堯鎮的社工們就來到敬老院,把提前泡好的糯米、紅棗、粽葉等材料整齊擺放在桌上。社工們一邊包粽子,一邊跟老人們聊天,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情況,囑咐他們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溫。粽子蒸熟後,社工們將熱乎乎的粽子送到每一位老人手中,老人們品嚐著美味的粽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6月6日,興寧市婦聯開展“情係端午 粽暖人心”主題活動。活動現場,婦女代表們一起動手,拿起粽葉、折成碗狀、填入餡料、捆紮,一個個粽子就在她們手中完成了。隨後,興寧市婦聯相關負責人和婦女代表們帶著製作好的粽子,走進興田街道城北社區的困難家庭,慰問留守兒童、困難群眾,給他們帶去黨和政府的關心。(記者 吳麗伶 張瑩娜 陳思傑 楊喬穎 王銳 洪國棟 何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