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個鎮(街)綜治中心完成一體化升級改造,全市上報網格事件辦結率達99.82%,蕉嶺縣廣福鎮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單位……2023年以來,梅州把推進“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係建設作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創新舉措,整合資源、聚合力量、優化機製,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效率和服務水平,群眾安全感穩居全省前列,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
建強“1”個中心
構建治理中樞打造實戰平台
平遠縣石正鎮淩晨突降暴雨,網格員在早上巡查時,發現Y136線部分路段有山體滑坡的重大隱患,立刻通過“粵平安”雲平台上報情況。職能部門“接單”後,迅速安排人力物力到現場處置,確保道路暢通和過往車輛及行人的安全。
及時高效處置的背後,是“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係在發力。
據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係中,“1”指綜治中心,“6”指綜合網格及法院、檢察、公安、司法行政等基層政法力量和“粵平安”雲平台等信息化支撐平台,“N”指其他綜治和社會力量。
據悉,市委、市政府將“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係建設列為“百千萬工程”“黨建賦能工程”重點任務,出台工作方案,逐項細化明確“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有力有序推進工作落實。
“我們以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為抓手,推進鎮(街)綜治中心、公共法律中心、調解中心、訴源治理中心‘四心融合’,著力構建治理中樞,打造‘一站式’實戰平台。”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全市103個鎮(街)綜治中心完成了一體化升級改造,“五室一廳”(矛盾糾紛調處室、網格工作室、社會心理服務室、部門進駐工作室、監控研判室、群眾接待大廳)一應俱全,並高標準建成16個示範點,2258個村(社區)綜治工作站建成率達100%,實現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一體化運行、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調處、一攬子解決”,有力帶動提升全市群眾訴求調處與矛盾預防化解能力和水平。
整合“6”方資源
推動力量下沉促進基層和諧
去年9月,梅江區西郊街道某道路在施工,附近有房屋出現裂縫,屋主認為是施工所致,要求施工單位賠償。西郊街道綜治中心牽頭,聯合司法所、駐村律師、派出所、城市管理辦等力量前往現場勘查並組織調解,成功化解這宗糾紛。
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梅州推動法院、檢察、公安、司法行政等基層政法力量,通過“常駐、輪駐、隨叫隨駐”等方式入駐綜治中心,及時有效回應群眾訴求,形成聯調聯動、緊密合作、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格局。
與此同時,法院實施“庭、站、點”融合共治工程,全力打造“楓橋式人民法庭”,設立訴源治理工作站,並在重點村(社區)等設置法官服務點,大力推廣“訴前調解+司法確認”模式;檢察機關推進“檢力下沉”駐鎮掛村,采取“專項監督+刑事和解+公開聽證”,最大限度化解社會矛盾、修複社會關係;公安機關開展“一村一警”聯勤聯防,優化劃定64個“1·3·5分鍾”快速反應圈,建設並上圖最小應急單元3829個;司法行政機關完善縣、鎮、村三級調解網絡,全市各類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8.5%,不斷築牢維護平安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除了加強線下基層政法力量協作聯動,梅州也注重整合線上資源,強化科技應用,為推進“1+6+N”工作體係建設注入新動能。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梅州深化“粵平安”雲平台的推廣應用,優化1429個全科網格,組建7854人的“網格長+網格員+信息員”團隊,2023年上報17.9萬多件網格事件,辦結率達99.82%;此外,“雪亮工程”逐步聯網融通全市視頻監控資源,在打擊犯罪、道路交通等方麵發揮智能天網作用,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精準化水平。
激活“N”種力量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凝聚治理合力
走在梅州各地的大街小巷,不時可見身穿特製馬甲、臂戴紅袖章的人。他們是普通市民,同時也承擔著義警或治安聯防隊員等角色,為守護平安盡微薄之力。
人民群眾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源頭活水”。梅州各地積極探索方式方法,充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激活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係中的“N”,凝聚最大治理合力。在市婦聯的指導下,五華縣、大埔縣等地創新設立村(社區)家事調處室,由村婦聯幹部或村內有愛心、有經驗、有威望的“三有”老年婦女擔任主理人,聯動基層法官、人民調解員、家事調解員和婦聯維權誌願者等共同調處家事糾紛。興寧市寧新街道突出黨建引領,聯動“五老一賢”、駐村(社區)律師、社工機構、老人協會、誌願者協會等力量,促成城南社區“口袋公園”建設、黃嶺村護欄建設等,“寧新善事”“寧新好人”不斷湧現。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梅州還立足實際,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秀客家傳統文化,堅持家訓感化、謠諺止紛、賢能管事、法理解憂,培育出一係列具有梅州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品牌。如蕉嶺縣廣福鎮“客家圍屋定分止爭工作法”、豐順縣“豐調語順”調解工作法、大埔縣百侯鎮“古鎮客文化解紛”工作法、梅縣區雁洋鎮“融合式旅遊警務三雁”工作法等。
同時,梅州還結合鄉村傳統文化資源以及社情、民情等情況,打造19個“功德長廊”示範村、12個“積分超市”示範村,開展以人居環境、村風民風、社會治安等為內容的積分評議活動,帶動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到社會治理中……“1+6+N”組合,已鋪就梅州基層善治的新路徑。(記者 李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