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看似舉手之勞,實際上卻是一場城市精細化治理的“大考”。近年來,我市積極抓好垃圾分類“關鍵小事”,引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環境保護、低碳生活理念,以生活垃圾分類引領時尚生活,點亮城市文明。去年,我市通過走出去學、想妙招宣、全覆蓋推、長效化抓,用“新花樣”全麵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效,全市完成示範小區創建47個,梅州城區基本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廚餘垃圾分類處理量每日達60噸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率達32.47%。
根據《梅州市2024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計劃》目標任務,今年將重點完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分類體係建設,不斷鞏固提升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創建水平,助推我市生活垃圾分類提檔升級。
強化督導檢查 推進問題整改
“此次檢查過程中發現各類場所均已開展垃圾分類,分別組建誌願者服務隊伍,深入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尤其是城區學校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垃圾分類互動實踐活動”“檢查過程中,執法人員對發現的問題當場要求改正,同時,發出責令限期整改通知書”“此次檢查出動執法力量32人次,檢查餐飲等場所15家,立案5宗,罰款500元”……
翻開各地垃圾分類例行檢查日誌,可以清楚看見每次檢查情況、存在問題等。為確保垃圾分類工作的時效性、可持續性,我市不斷強化監督保障,既常態化對各單位開展月度檢查、季度評估、年度考核,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機關事業單位年度績效考核指標,全麵激發各地各部門積極性,也積極開展梅州城區餐飲機構、示範小區和各生活垃圾產生場所的執法檢查,有效提升生活垃圾分類成效。
在強化監督保障的同時,我市還強化政策保障與指引,增強垃圾分類的約束力。在2023年9月28日揭牌成立的梅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專職負責垃圾分類日常事務管理工作,為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供了專職機構保障,確保垃圾分類長期有效推進。先後印發《梅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檔升級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梅州市實施住建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評估責任清單》、《梅州城區廚餘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梅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操作指南》、《梅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檢查標準》等指導性文件、政策性文件及《梅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與收集設施設置指引》等配套文件,細化年度目標任務,明確部門責任清單,為提檔升級明確了目標,注入了動力。
深化結對幫扶 提升工作質效
為不斷拓寬工作思路,提升工作質效,我市結合《廣東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結對幫扶交流協作方案》,與廣州市簽訂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結對幫扶交流協作協議》,通過“請過來”、“派過去”、“線上線下”等方式,不斷深化結對幫扶交流協作機製,為推進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係建設發揮了重大作用。去年11月14日至16日,我市組團赴廣州市參加了結對幫扶交流協作活動,通過專家授課、經驗分享、現場觀摩和座談交流認真學習了廣州市先進工作思路和經驗做法。今年3月28日至29日,我市組織舉辦了2024年廣州·梅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聯席會議暨結對幫扶交流協作活動,邀請了廣州市結對幫扶組一行到我市開展現場指導和授課交流,對我市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相關部門紛紛表示,通過交流、培訓,開闊了視野,更新了觀念,學到了真經,增強了信心。
全鏈攻堅突破 建強分類體係
近年來,我市圍繞生活垃圾分類前端、末端齊發力,全鏈條攻堅建強生活垃圾分類體係。
“這些放在回收箱內的紙箱大多品相都還比較好,市民寄快遞時可以再次利用。”記者在城區一家快遞驛站看見,門口回收箱裏擺放了不同規格的快遞箱,而這些快遞箱均是由市民收快遞後“淘汰”的,供有需要的人寄快遞時使用。而類似場景,在各大快遞收寄點都能看見。為實現源頭控量、減量,郵政快遞行業主管部門嚴格控製商品過度包裝,推進行業綠色發展。2023年,全市郵政快遞業已設置258個符合標準的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推動寄遞企業使用可循環快遞箱(盒)3.10萬個,回收複用瓦楞紙箱194.10萬個;全市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97.69%。
這是我市實行源頭控量、減量的一個縮影。我市發改、商務、市場監管、郵政等行業主管部門通過嚴格控製商品過度包裝,推進行業綠色發展。
前端發力,後端也在不斷完善。一方麵,市分類辦會同商務部門引進廣東淨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廣東暢海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梅州城市範圍開展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試點工作,完善“定點交售+預約上門回收”收運模式,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體係“兩網融合”;另一方麵,不斷完善居民小區、公共機構、公共場所、經營區域分類投放設施,加快終端分類處理設施建設。“截至2023年底,城區已實現居民小區、公共機構、公共場所、經營區域分類投放設施全覆蓋,居民小區配置分類投放設施約2262個,提升改造分類投放點約1195個;建成3座焚燒處理設施,焚燒處理能力達2400噸/日,2座廚餘垃圾處理設施,廚餘處理能力達150噸/日。” 梅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知不足方能進。“我市目前也還存在著垃圾分類體係不夠完善、兩網融合體係需進一步健全等問題。主攻短板發力謀增長是今年重點目標。接下來,我們將持續優化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布局;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實行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細分暫存;配足、配齊分類運輸能力與四類垃圾分類收集量相匹配的運輸車輛,增加運輸頻次,擴大收運範圍;持續開展收運人員技能培訓工作,提高生活垃圾收運精細化管理水平。” 梅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創新宣傳引導 引領時尚生活
自我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以來,垃圾分類隊伍不斷壯大,宣傳形式推陳出新,“垃圾分類從你我做起”的社會共識已然達成。得益於良好的氛圍,去年,我市在全國297個城市參與垃圾分類全民打卡宣傳活動中獲得二等獎。
住建部將每年5月份第四周定為“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每年宣傳周前後,我市都將結合不同主題,開展進社區、進小區、進校園、進機關等宣傳活動,以趣味遊戲互動等活潑、生動形式吸引廣大市民積極參與。近年來,已累計發放約5.5萬個環保袋、430萬個可降解垃圾袋等宣傳物品。編製《梅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幼兒科普讀本》《梅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中小學科普讀本》等科普讀本,發放至各幼兒園、中小學開展科普宣傳。
在加強正麵引導的基礎上,我市也強化反麵曝光。去年,梅江區相關部門聯合媒體開展不文明行為曝光活動,圖文記錄了市民隨手扔垃圾、不進行垃圾分類等行為,以反麵事例加強群眾對垃圾分類的重視、理解,加強相關條例宣傳,呼籲大家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好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曝光不是為了處罰,而是為了更好地提升群眾愛護環境的意識,提高他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參與率。”梅江區相關負責人說。
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是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接下來,我市將整合各類誌願服務資源,結合第二屆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活動,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垃圾分類宣傳誌願服務和主題活動,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宣傳,提升市民垃圾分類意識。
【知多點】
2024年工作目標:鞏固提升示範創建水平,全市共打造20個示範小區。
梅州城區廚餘垃圾分類收運處理量月均保持在1800噸以上。
全市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力爭住建部評估達到二檔。
【一線實踐】
梅江區多措並舉規範廚餘垃圾收運
引導正確投放 及時清運廚餘
“這些是流動攤販等丟棄的垃圾,以青菜為主。”日前,記者在梅江區東山大橋南端垃圾中轉站看見,環衛工人劉光年從正在“卸貨”的收運車裏“淘寶”,他淘的“寶”是混裝在其他垃圾裏的廚餘垃圾。不一會兒,他便從成堆的垃圾裏找出了一捧菜葉、幾根茄子,並將它們放入旁邊的廚餘垃圾箱。“有時一天能清理出3桶多的廚餘垃圾,我們將這些清理出來後,廚餘垃圾車每天再統一清運至廚餘垃圾處理場”他說。
這並不是特例。當前,梅江區正全麵鋪開轉運站中端分揀廚餘垃圾。這一探索源於我市對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的追求,以及廚餘垃圾處理設備的逐步完善。
去年4月,我市印發《梅州城區廚餘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提升梅州城區廚餘垃圾分類效果,完善城市廚餘垃圾分類投放、收運、處理體係,實現廚餘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隨後,梅江區率先在全市采取垃圾轉運站中端分揀,加強收運作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在具備分揀條件的垃圾轉運站放置廚餘垃圾桶,動態登記垃圾分類收運管理綜合台賬,專車轉運廚餘垃圾。
垃圾分揀中端在發力,前端的收運也不容鬆懈。“餐飲食肆、單位食堂是產生廚餘垃圾重點場所,通過抓好重點,鋪開示範點,全力抓好廚餘垃圾分類。”市環衛局主要負責同誌介紹,為了打通收運前端壁壘渠道,梅江區各相關單位通力合作,加強宣傳,目前,已與各單位簽訂1200多份廚餘垃圾轉運協議,促成梅城客都彙、萬達、東彙城等較大型商超綜合體,以及800多家中大型餐飲機構、菜市場、機關單位和學校食堂等規範收運廚餘垃圾。“老街集中較多小吃店,則實行每天兩次動態收運。萬一錯過了投放時間,商家還可以到24小時投放垃圾的誤時投放點投放。” 市環衛局環衛科負責人說。
東彙城作為綜合體,餐飲商戶多,廚餘垃圾體量大。為更好推行廚餘垃圾分類,東彙城物業一方麵加強分類垃圾桶、垃圾分類投放亭配備,另一方麵為商戶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和分類培訓,提高垃圾分類知曉率。“每晚九點多,廚餘垃圾清運車都將準時抵達垃圾分類亭,收運完畢後,保潔人員再清理垃圾桶、地麵,避免產生異味、孳生蚊蟲。如果節假日垃圾量較多再加大清運次數,做到日產日清。”東彙城物業項目相關負責人說。
垃圾分類,舉手之勞,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養成分類的習慣,有利於資源回收利用。金苑酒家江北店相關負責人回憶,剛開始實行垃圾分類時,員工們不太理解什麼是廚餘垃圾,也沒分類的習慣,後來通過培訓,並且設監管員督導檢查,壓實責任,現在店員們都形成了廚餘垃圾分類的好習慣。(記者 鄭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