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動態 > 梅州開新局
我市紮實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強縣促鎮帶村 激活發展動能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01-28 09:47:42  瀏覽:-
字號:

  2023年,梅州全市上下提振信心,凝聚合力,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408.43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在全省排名創2000年以來最好成績。本報今起推出係列報道,分別從“百千萬工程”“蘇區融灣”、產業和項目、營商環境和市場活力、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麵,梳理梅州各級各部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經驗做法和亮點成效。敬請垂注。

  ●2023年11月,我市2縣(區)9鎮50村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名單。

  ●狠抓“四上”企業培育,預計2023年全市可淨增250家。

  ●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全市新認定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及加工企業16個,大埔縣湖寮鎮、興寧市龍田鎮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

  ●推進全市10個鄉村“產業社區”試點建設,聘請146位“產業村長”,五華縣“產業村長”帶動農戶增收案例被評為全省典型。

  ●率先在全省開展創建無信訪村(社區),“定分止爭客家圍屋工作法”獲評全國“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全市2個縣(區)、9個鎮、50個村上榜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名單;突出產業發展,大力培育“四上”企業,壯大縣域經濟;五華縣探索“產業村長”模式有效帶動鄉村產業振興,成為全省典型……

  去年以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以“頭號工程”力度抓緊抓實“百千萬工程”,全力推進各項工作開局起勢。

  聚焦產業發展

  做強縣域經濟

  隆冬時節,走進位於梅縣區城東鎮的廣東慶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感受到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產氛圍,各類機器在高速運轉,工人們忙碌在各自的崗位上。該公司行政部經理廖竣向記者介紹,去年9月,慶達科技在梅縣區智能家電產業園舉行電機項目動工儀式,通過引入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距離慶達科技幾公裏處,嘉元時代年產10萬噸銅箔首期項目正式投產、BPW(梅州)車軸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片繁忙……2023年,梅縣區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明確做大縣域、做強產業、做特鎮村、做美鄉村、做活文旅、做優生態、做實作風“七大抓手”,製定41個配套政策措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11月,梅縣區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區。

  市級層麵,我市聚焦“強縣”發力,圍繞“創先、進位、消薄”,突出產業發展、園區建設、縣城提質,推動城產融合,支持每個縣(市、區)培育壯大1至2個優勢主導產業,發展壯大縣域經濟。通過一手抓增量,推進縣域產業有序轉移,抓好主平台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一手抓存量,實施“四上”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向“四上”企業傾斜,推動企業上規上限、納統納稅,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依托資源稟賦

  打造美麗圩鎮

  泡溫泉、品美食、遊鄉村……眼下,走進興寧市葉塘鎮,美麗圩鎮建設正如火如荼開展,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也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遊玩。據了解,葉塘鎮是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近年來,該鎮做好“溫泉+”文章,以康養旅遊路線吸引市民遊客到葉塘遊玩、消費,通過增長人氣帶動鎮域經濟發展。“接下來,我們將著力提升集溫泉旅遊、農業采摘、客家文化體驗和美食品嚐於一體的葉塘‘溫泉+’旅遊品牌,加強全鎮旅遊服務供給能力,促進工農旅互聯共生、產城鄉融合發展。”葉塘鎮黨委書記萬耀明表示。

  “百千萬工程”實施過程中,梅州不斷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的節點功能,依托當地資源稟賦,借力駐鎮幫鎮扶村,全麵提升鄉鎮綜合服務功能,錯位打造一批工業重鎮、商貿強鎮、文旅名鎮、農業大鎮、特色小鎮。嚴格按照典型鎮標準,紮實推進9個全省典型鎮培育,重點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以點帶麵、整域推進、彰顯特色,打造“幹幹淨淨、整整齊齊、長長久久”的美麗圩鎮。

  大埔縣三河鎮充分發揮紅、古、綠“三色”資源,推進特色鎮建設;梅江區城北鎮全力打造粵閩贛邊區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三產融合示範鎮;蕉嶺縣新鋪鎮將“六事”治理模式作為村級治理典型,提升鄉村善治能力……眼下,各鎮正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全力奔跑、勇創佳績。

  選聘“產業村長”

  建設和美鄉村

  記者走進五華縣轉水鎮五星村蔬菜種植基地大棚,隻見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聘請的技術員到位了,每天都忙著給員工傳授蔬菜種植技術。”五華縣“產業村長”、梅州市延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曾漢林和技術員唐永貴通過加強培訓,讓村民既可在基地務工、也可在家發展蔬菜種植產業。

  去年4月,五華縣在全市率先推行“產業村長”製度,包括曾漢林在內的21名農村產業能人被聘為該縣第一批“產業村長”。至目前,五華縣共有237名“產業村長”,累計帶動3000多名農民就業,增加群眾經濟收入,促進茶葉、柚子、水稻等特色產業發展。

  2023年,全市遴選10個鄉村“產業社區”建設試點,激活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增強鄉村造血能力。探索開展農村職業經理人試點和推行“產業村長”,選聘146名縣級“產業村長”,讓“懂經濟、懂市場、懂經營、懂農村”的能人共建產業社區,五華縣探索“產業村長”模式帶動農戶創業就業增收案例入選省委深改委評選發布的20個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典型案例。

  同時,我市精心打造各具其美的鄉村振興示範帶、50個省級典型村,開展農房風貌管控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輻射帶動鎮村同建同治同美,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全省率先創建“無信訪村(社區)”,目前已創建1359個,群眾安全感繼續保持在全省前列。(本報記者 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