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州綜保區封關運行。

稅務局以納稅人合理需求為出發點,創先爭優為納稅人繳費人辦實事,著力探索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梅江解法。

我市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方便人流物流快速湧動。
4月18日,“廣東梅州招商推介會·五華縣儲能產業專場”活動在廣州舉行,現場與9家企業簽約意向投資60億元;7月15日,“廣東梅州招商推介會·豐順專場暨年產值超25億元項目落戶豐順簽約儀式”在深圳舉行;9月27日,廣東梅州招商推介會·蕉嶺縣產業融灣專場暨新材料、新業態項目落戶蕉嶺簽約儀式在廣州市番禺區舉行,現場與10家企業簽約總投資46.2億元的項目……
招商引資,是今年梅州經濟發展的關鍵詞、高頻詞,各級動作頻頻,基本月月有推介會、訪企行。上下同心,一組亮眼數據,展現強勁動力——1-9月,全市引進落地動工項目217個,計劃投資額523.55億元,本年累計完成投資85.08億元。其中,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03個,計劃投資額384.71億元,本年累計完成投資51.7億元;引進1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3個。
打破局限 新式招法來破局
早在今年春節假期結束的第二天,我市一支擁有上百名成員的招商團隊,便踏上了奔赴京津冀、珠三角等各經濟帶的招商之旅。同時,梅州也走出圍龍組織豐富招商推介會,爭取產業項目與合作意向。
這是梅州主動出擊招商引資的態度。為改善招商形勢,不再隻是“等商來”,從上到下動起來。一方麵,各級領導主動出擊“出門吆喝”,另一方麵,我市主動突破地理限製與行政壁壘,6支市級招商隊常年駐外招商,各縣(市、區)也一呼百應,成立縣、鎮招商隊,外出招商。在外的他們除了“叩門式”拜訪,還廣泛利用各種渠道,聯係更多優質企業。在內的職能部門則創新選聘招商顧問,以招商顧問為圓心,拓寬招商信息渠道,為招商引資牽線搭橋。
數據顯示,1至9月,市領導累計外出對接企業及商協會270家次,各縣(市、區)及梅州高新區黨政主要領導累計外出對接企業及商協會644家次,在梅對接企業及商協會1394家次,召開招商專題會議或開展推介活動253場次。
圍繞重點 招商有法有度
依據資源稟賦、優勢產業、發展規劃,我市瞄準新一代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等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開展招商,以及南方電網、廣汽埃安、津晶集團等鏈主企業及骨幹企業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已先後引進威富集團、廣汽零部件等重點產業鏈項目。
打造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平台,是梅江區近年來的主攻方向之一。從開年伊始,梅江區對數字經濟的招商引資有所側重。除了在廣州、深圳接連召開兩場數字經濟專場招商推介活動外,還專門成立數字經濟招商隊,出台加快互聯網產業發展若幹扶持措施,對符合條件的新落戶的互聯網企業給予住房補貼、互聯網產業園獎、骨幹企業落戶獎勵,大力招引互聯網企業入駐梅江區。而今在百歲山腳下,由閑置地變身的梅江區青梅互聯網創業產業園生機勃發。
“從長遠來看,產業鏈招商更能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梅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在一次采訪中表示,產業鏈招商不比拚土地、政策優惠,而是以產業鏈分析為基礎,確定優勢鏈主企業,尋找和彌補產業鏈薄弱環節,鎖定目標企業,打造產業集群。產業鏈形成後,能不斷促進區域內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經營創新,形成區域內產業和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明顯優勢。
加重砝碼 企業發展有“保姆”
“青梅計劃”攬人才;交通基建大步邁;通過“紅旗項目”“蝸牛項目”,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為全市各類市場主體提供“一站式、全天候、智能化、及時辦”的訴求響應服務……為了讓招商招攬“砝碼”更重,梅州上下全麵發力,著力營造良好環境。
近日,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梅江控股標準廠房項目一期工程兩棟廠房完成交付使用。作為梅江區首個標準廠房項目,其打破了過去企業拿地再建設的傳統做法,讓企業拎包入駐、減少時間資金成本,這是梅江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一筆。
我市各地各單位均紛紛拿出實際舉措服務企業,讓項目招得來、落得下、發展好不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行動。全市上下以實際行動打造“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圍,讓一批批企業堅定地再次選擇了梅州。“我們主要是看中這裏的投資環境和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落戶廣梅產業園的柔浩電子項目負責人就表示,企業在考察時著重關注了廣梅產業園的投資環境、配套設施、項目審批和優惠政策等,園區的營商環境得到了企業內部的一致認可。
記者手記
拚出好客之都的
速度與激情
山區招商引資難存在掣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但可喜的是,曾經采訪中聽到的多為投資梅州的不便,而今更多聽到的是投資梅州後的服務。這讓人不禁看到,資源條件有限、地理位置偏遠這些“先天條件”,的確會讓招商引資難度係數增加,但“後天”努力也可打破“魔咒”。從組建招商專班到做好招商服務保障,從等商到請商、從招商到找商,這無不彰顯著梅州在招商引資主動出擊的態度。
招商引資,關鍵在人、在項目。“尋商者”考驗的是“速度與激情”,需要幹部們保持“激情+理性”狀態,堅持“學習+實踐”結合,千方百計找線索、抓對接。梅州作為世界客都、華僑之鄉,外出鄉賢眾多,需要牢牢抓住鄉賢、校友、戰友等寶貴財富,圍繞我市資源稟賦、產業鏈發展規律、發展規劃緊密招商,以商引商,引來更多好項目,以高質量招商助推高質量發展。
相信各級上下齊心,保持這種久久為功的勢頭,堅持招商一家一家落實、項目一個一個推進、問題一件一件解決、工作一錘一錘盯緊,勢必會不斷刷新招商引資形勢,結出一串又一串碩果。
招商故事
“紮根靠的是實打實的信心和政府服務”
進入五華河東工業園,一幢惹眼的紅色廠房“撞入”眼簾。這是廣東金西湖實業有限公司斥資1億餘元打造的新廠房。走進生產車間,寬敞明亮的車間內各生產線正有序運轉,坐在全新工作環境裏,該公司全體上下幹勁十足。
“我是福建人,我的父輩年輕時在五華做生意賺到家族的第一桶金,所以對五華特別有感情。”蔡偉達說,該公司落戶五華已有8年,投資五華,一開始靠的更多的是感情和父輩的引導,後來紮根五華並在五華增資擴產,靠的就是實打實的信心和政府用心用情的服務。
“在公司發展過程中,五華縣委縣政府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和幫助。”蔡偉達回憶,在新廠房項目推進過程中,政府的良好服務助其實現當年簽約、當年拿地、當年建設。“從一開始租賃廠房到現在建成高標準廠房,政府部門積極主動作為,幫助公司解決了水電招工、網絡物流、辦證審批等問題。今年正月十六,公司全體員工搬進了新廠房,正式告別了租借廠房的曆史。為了幫助我們早日搬進新廠房,當地政府還協調派出技術人員,幫我們及時完善網絡等辦公條件,就是這樣一個個小的細節,讓我特別感動。”他說。
自2023年初搬進新廠房後,隨著生產設備升級、廠區擴大,該公司訂單、產量和產值也隨之快速上升,預計今年全年總產值同比去年可增長40%左右。(撰文 鄭煒梅 攝影 吳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