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市委馬正勇書記、市政府王暉市長帶頭參加重要協商活動,帶頭督辦政協重點係列提案,批閱政協協商建議,為全社會重視支持政協工作形成示範效應;全年開展30多場(次)專題調研視察活動,形成履職成果16篇,229件立案提案按時辦複;市政協機關“黨建+政協悅讀”經驗做法被省政協選編進《新時代廣東政協的履職實踐》一書;在全省率先成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政協委員工作室,實現梅州市“兩新”統戰工作新突破……回顧2022年梅州市政協履職“成績單”,清晰記錄了梅州市政協及其常委會履職工作的鏗鏘步伐。
2022年是八屆市政協的開局之年,也是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團結奮進、務實進取的一年。在中共梅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著力在全麵學習、全麵把握、全麵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牢牢把握團結奮鬥的時代要求,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續寫了政協事業新的履職答卷。
強化政治引領
畫好最大“同心圓”
2022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在政治上、理論上、實踐上取得了一係列重大成果,擘畫了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至今,梅州仍然激蕩著學習宣傳貫徹的熱潮。
思想決定行動,方向關乎全局。市政協以迎接中共二十大召開、學習宣傳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切實以方向堅定引領行動正確,始終與黨同心同向、同力同行。
市政協主要領導帶頭參加市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探索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梅州實踐”專題調研,並主持起草調研報告;市政協黨組共組織理論學習18場次、班子成員上專題黨課7場次、印發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資料摘編12期;積極組織各級政協組織、政協各參加單位、廣大委員參加省政協“人民政協與全過程人民民主”主題研討征文活動,共征集理論研討論文12篇。通過以上舉措,有效推動社會各界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二十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中共二十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政協學習宣傳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的有關工作經驗,還被省政協印發至全省政協係統作書麵交流。
以協商聚共識、以共識固團結,是人民政協堅持團結、民主兩大主題的應有之義。定期走訪聯係民主黨派、工商聯,常態化開展走訪委員活動,搭建更多履職平台以支持和保障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參與政協履職活動,加強與宗教界代表、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聯心聯誼……2022年,市政協堅持大團結大聯合,深入開展團結聯誼活動,加大交流力度,彙聚起了各方共推梅州蘇區加快振興的強大力量。據悉,市政協八屆一次會議上由市級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報送的大會發言材料占總數的80%以上,提交集體提案占總數的44.5%。同時,市政協進一步深化與廣東新金基、超華科技、聖火傳媒、115科技、深圳金雅福集團、喜德盛公司等委員企業和廣東省客家商會、廣東省客家青年企業家聯合會、深圳梅縣商會等商會協會的交流互訪,發動委員幫助解決梅州駐外工作隊辦公場所問題,推動委員企業、商會協會及關聯企業來梅聯係、考察近100家(次),助力全市招商引資工作。
立足協商主業
當好發展“助推器”
協商議政是政協的主責主業。一年來,市政協始終把服務發展大局作為落腳點,緊扣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任務,搭建協商民主平台,開展廣泛多層協商、持續精準建言,推動協商成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助推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
突出實體經濟、鄉村振興兩大重點,圍繞“壯大主導產業,培育百億龍頭企業”“激發駐鎮幫鎮扶村活力,合力促進鄉村振興”等課題,市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深入基層一線深度調研、周密論證,並分別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廣納各方意見,形成的調研報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充分肯定,並轉化為有關部門的具體行動,有力促進了梅州高質量發展。
協商不是“獨角戲”,委員關心的問題也得到承辦部門積極回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別領銜督辦“關於探索建設粵閩贛蘇區改革開放創新發展試驗區”係列提案和“關於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促進梅州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係列提案,極大地激發了委員建言協商的熱情。一年來,圍繞“如何貫徹落實全市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發揮戰略性產業集群穩增長促轉型重要作用”“打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攻堅戰”“客家文化傳承及保護工作”等課題,市政協履職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有關領導批示11次,一批意見建議轉化為具體的政策舉措。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履職出彩的背後,是市政協加強履職能力建設的不懈努力。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的意見》,健全市縣政協係統聯動履職工作機製,優化委員工作室設置,加強專門協商機構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功能建設,更好發揮人民政協製度整體效能。同時,市政協進一步加強新任委員履職能力培訓,切實提升政協隊伍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係群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全麵增強係統內生動力,不斷為人民政協事業發展夯實基礎。(記者劉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