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蘊藏天地香,一茶烹來山水味。梅州的好山好水,帶來了客家人的健康長壽,產出了獨一份的嘉應好茶,入口甘甜,值得推薦。”手機鏡頭前,梅州市市長張愛軍帶領梅州市(縣)領導幹部組成的“官方帶貨天團”,首次以主播身份亮相“南橘”抖音、南方+直播間,輪番賣力為“嘉應茶”“梅州柚”等直播帶貨,幫助老區蘇區農戶拓銷路、促增收。
5月17日晚,由廣東省委網信辦聯合省農業農村廳、省扶貧辦,以及梅州市委、市政府主辦,梅州市委宣傳部、市委農辦,南方日報、南方農村報、南方+、抖音等共同承辦的“脫貧奔康·粵來粵好”——廣東“助力脫貧攻堅 共建美好時代”扶貧助農公益活動(梅州站)閃亮開播。這是繼在粵西茂名、粵北清遠成功舉辦了兩場大型直播帶貨活動後,在粵東地區舉辦的首場活動。
多級領導直播
開展消費扶貧
目前,梅州已創建了1個國家級、1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並率先實現各縣(市、區)全覆蓋,全市省級農業名牌產品135個,位居全省前列。梅州柚、平遠橙、嘉應茶、大埔蜜柚、馬圖綠茶、西岩烏龍茶、蕉嶺富硒稻米等7個產品獲評省名特優新農產品區域品牌。
17日,“脫貧奔康·粵來粵好”扶貧助農公益活動亚博ap ,在張愛軍的帶領下,興寧、蕉嶺、豐順、大埔等4個縣(市),以及梅州市委宣傳部、市委農辦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和駐村扶貧幹部等走進直播間,圍繞“脫貧攻堅”“客家風情”“壽鄉好貨”等主題,共同為梅州特色農產品代言推介,展示“世界客都”風采,講述鄉村振興好故事,幫助農戶拓銷路促增收,以示範促行動,讓直播出實效。
梅州興寧市徑南鎮陂蓬村第一書記兼扶貧隊隊長薛峰在直播中告訴網友,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提升陂蓬農產品的銷量,開拓新的銷售渠道,該村與廣州法通信息谘詢服務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出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智慧平台,連接抖音等直播平台,通過培養網紅,利用當下最熱的直播帶貨方式積極開展消費扶貧。
他的這一做法充分說明不僅明星可以當網紅,專家學者可以當網紅,我們的農民兄弟一樣也可以當網紅。陂蓬村村民“圍觀”本場直播後,紛紛留言,希望這種直播帶貨活動多開展,讓他們的這位“扶貧書記”多露臉,更好地幫助他們將農產品賣出村、賣進城。
運用網絡平台
推動穩定脫貧
在本月初召開的梅州市梅州柚產業發展工作暨網紅直播動員會上,梅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表示,直播帶貨需要領導示範,要敢於推銷、善於推銷、誠實推銷。要善用各種融媒體資源,積極探索“知名農業品牌+短視頻直播+主播帶貨”等新業態營銷模式。
目前,梅州正大力開展“幹部+網紅”直播帶貨助農活動,遴選本地區特色農產品,由政府主要領導或者分管領導帶頭進行直播帶貨,引領示範,全情推廣網紅帶貨大行動。“脫貧奔康·粵來粵好”扶貧助農公益活動(梅州站)的舉辦,為各縣(市、區)、鎮(街)提供了良好範例。
梅州隻是一個縮影。此次活動在廣州設立了直播活動分會場,記者從分會場現場了解到,近年來,廣東把產業扶貧放在重中之重,全省實施產業扶貧項目3.6萬個,帶動貧困戶62.8萬人,有效促進了貧困地區蔬菜、水果、茶葉、畜牧、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快速發展。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不少地方的農產品出現了滯銷賣難的情況。加強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麵對疫情,廣東正在通過抓掛牌督戰壓實責任,運用廣東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廣東消費扶貧月網上行”等網絡平台克服疫情影響,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等政策要求,不斷推動穩定脫貧。
在廣東省委有關領導看來,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創新嚐試。通過網絡直播帶動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是疫情環境催生的應變之舉,也是脫貧攻堅跟上時代潮流的標誌之舉,更是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之舉。(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