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縱觀今年梅州市兩會話題以及《政府工作報告》,改革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且被多次提及。“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發展動力。”作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0年我市要重點抓好的工作之一,引起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的熱烈討論。他們紛紛對梅州如何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深化行政體製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等建言獻策。
優化營商環境
打造梅州速度
2020年,“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對標廣州、深圳等先進地區,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營商環境”成為梅州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解決當前的痛點難點,促進營商環境再升級再優化?代表委員們紛紛抖出了自己的“金點子”。
“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對進一步優化我市營商環境,發展梅州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市政協常委、民盟梅州市委員會副主委李躍文表示,目前我市“數字政府”的建設距離發達城市仍有一定差距。李躍文建議,我市要不斷完善機製,強化“數字政府”建管新格局,強化數字政府平台的建設和管理,全麵提升智慧服務的廣度和深度。要進一步推進全市“放管服”改革,優化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的辦理流程,減少申辦材料,壓縮辦理時間,真正實現“最多跑一次”。認真學習借鑒大灣區“領頭羊”深圳、廣州的先進做法,在優化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方麵實現新突破。
2019年,我市通過一次全流程、全覆蓋式的工程項目審批改革,實現了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90個工作日內,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控製在60個工作日以內的目標。市政協委員、市住建局局長薛興冰表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製度改革實行後,大大提升了工程項目審批的效率和質量,提高了管理和服務水平,更加方便群眾和企業,優化了營商環境。目前,我市基本建成市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係,到2020年上半年,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將進一步提高,建成較為完善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係,並與省、市、縣(市、區)相關係統平台互聯互通,助力打造新的“梅州速度”。
2019年同時也是我市國資國企改革全麵突破推進的落實之年。市人大代表、市國資委主任吳誌洲說,我們圍繞市屬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邊組建運作邊推進改革,不斷完善國資監管體製機製,整合26戶市屬企業組建了嘉城建設集團、金雁工業集團、客都文旅公司和嘉應控股集團四家市管國有集團公司,全麵調整和優化市屬國有經濟布局,為我市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吳誌洲表示,下來,市國資委將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部署,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發展”的要求,以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為核心,全麵落實“調結構、抓創新、強管理、防風險,保增長”的各項工作任務,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我市實體經濟發展貢獻國資國企力量。把著力點放在堅持聚焦主業,推動國企做強做大;堅持改革創新,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資監管;堅持分類施策,全麵完成“僵屍企業”處置出清;堅持黨的領導,夯實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政治保障。
擴大對外開放
聚力創新發展
新的一年,梅州需要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和廣州老城市新活力建設,在基礎設施、規則製度等方麵實現深化改革,才能克服貿易摩擦、經濟下行帶來的負麵影響,實現對外開放,創新發展。“回梅一年來,我切身體會到了梅州優越的營商環境、親清的政商關係。”市政協委員、115科技董事長賴霖楓表示:“我個人認為,如果要讓更多企業落戶梅州,政府不僅需要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務,還需要有更多有力的開放措施。作為一家科技企業,我希望梅州能夠深化金融改革,促進多元融資渠道建立,形成更好的融資環境。同時,政府可以在設立專項支持資金、出台特定稅收優惠、高端人才引進辦法等方麵切實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在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條件上做出更開放的嚐試。”
第六屆世界客商大會是省政府列入2020年全省性重大政務活動之一,擬於2020年4月下旬在梅州市梅縣區客都人家舉辦,將以“智彙客商,創享未來”為主題,致力打造一個不同凡響、別具一格、水準一流的品牌盛會。市政協常委、副秘書長、第六屆世界客商大會籌備辦副主任劉軍表示,世界客商大會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將搭建增進原中央蘇區、客屬地區間的交流合作大平台,有利於推介客屬地區、原中央蘇區良好的投資環境、營商環境和合作項目,擴大國際“朋友圈”,提升大會國際品牌影響,更好地助力我省建設“一帶一路”倡議樞紐,實現開放創新、共贏發展。梅州需要繼續依托“世界客商大會”的平台,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空間,促成多層次多維度的內外合作。
市政協委員何柏俊今年參加兩會,帶來的仍然是如何進一步推動客家文化對外開放的提案。何柏俊接受采訪時表示,梅州要重視客籍文化大師的回歸,同時,不斷總結梳理自身文化經典,形成自己的文化IP,通過文創產品等創新方式讓客家文化走出去,打造具有時尚、獨特品格的產品推送到大灣區,擴大客家文化影響力。
“去年在麵對中美貿易摩擦,企業陷入前所未有困境的形勢下,梅州外貿進出口總額降幅收窄至10.2%,實屬不易。”市人大代表餘雲庭說,對報告提出的今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增長3%的目標,充滿信心,主要是基於三個有利因素:一是目前正積極申報綜合保稅區,獲批後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各產業發展帶來政策紅利。比如全市有21家企業列為大灣區的菜籃子工程基地,建議政府做好相關企業深加工產業的政策引導和扶持。三是做好“放管服”工作,實施證照分離等便利措施,運用好原產地政策,讓梅州產品更好、更順暢走向世界。(記者 楊 敏 王麗莉 劉潤濤 嚴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