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動態 > 梅州開新局
集思廣益謀劃發展藍圖
起草組解讀《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0-01-20 09:37:20  瀏覽:-
字號:

  昨日上午,市七屆人大七次會議開幕。市長張愛軍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是如何起草的?經曆了哪些過程?有何特點?記者向《報告》起草組負責同誌了解了相關情況。

  記者:請問《報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起草的?經曆了哪些過程?

  起草組:為了寫出讓代表滿意的高質量《報告》,市政府高度重視,市政府主要領導及早謀劃部署,親自審定《報告》起草方案,並於2019年11月初成立《報告》起草組。起草組緊密結合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結合省委、省政府“1+1+9”和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等決策部署,結合梅州實際,認真開展《報告》起草工作,並於2019年11月下旬形成《報告》(初稿)。

  在《報告》起草過程中,市政府領導同誌分別到各縣(市、區)和有關單位、企業、園區開展調研,並召開多場專題會議認真研究部署相關工作。愛軍市長還多次召集起草組人員,對《報告》的謀篇布局、重點內容、遣詞造句等提出具體要求,並多次對文稿進行審閱修改,同時對照省委全會、省“兩會”的要求,不斷充實完善《報告》內容。

  此外,《報告》充分聽取了各方麵的意見建議,多次征求各縣(市、區)、市有關部門等的意見,分別到市人大、市政協征求意見,最後報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可以說《報告》彙聚了眾人的智慧,充分體現了市情民意。

  記者:《報告》主要內容有哪些,基本框架是怎樣的?

  起草組:《報告》分兩大部分,約1.8萬字。

  第一部分是2019年工作回顧。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省委省政府支持老區蘇區加快振興發展、推進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在這部分中,我們客觀總結了經濟發展、基礎設施、三大攻堅戰、改革開放和創新、城鄉協調、民生社會事業等六個方麵工作成效,以及舉辦的係列重大活動、創建活動和政府自身建設情況。同時,簡要分析了當前麵臨的五方麵主要困難和問題。

  第二部分是2020年工作安排。2020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在這部分中,我們基於對發展形勢的研判,立足北部生態發展區定位,提出了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經濟社會主要預期目標。同時,對2020年的工作,我們提出了十方麵重點:一是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鞏固經濟穩中向好勢頭。二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三是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園區經濟提質增效。四是聚焦打贏三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五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六是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建設“三宜”城市範例。七是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發展動力。八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築牢綠色發展屏障。九是建設文化名城,繁榮發展客家文化、紅色文化。十是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此外,在《報告》最後部分,我們對全國文明城市等“六創建”工作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

  記者:今年的《報告》體現了哪些特點?

  起草組:今年的《報告》是一個年度報告,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一是體現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的決策部署。在《報告》起草過程中,我們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中央和省係列會議及有關文件政策精神,深刻領會市委全會的部署要求,確保思路舉措上下銜接、符合實際。二是體現梅州發展現狀。針對我市穩增長任務艱巨、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平台和要素保障不足等短板,我們在謀劃部署工作時,提出緊扣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握“雙區驅動效應”和廣州老城市新活力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爭先“六項工作”、補齊“六個短板”,全力加快梅州蘇區振興發展。三是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報告》通篇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特別是民生社會事業方麵,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對市十件民生實事,按照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由財政等部門幾上幾下征集備選項目,並根據財力狀況提出初步方案,報市委、市政府研究確定十件26小項民生實事,同時落實了牽頭市領導和責任單位,務求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首席記者 羅誠浩 通訊員 梅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