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興寧市委召開十三屆十次全會,全麵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省委十二屆八次、九次全會和梅州市委七屆八次全會部署要求。市委常委、興寧市委書記餘其豹接受梅州日報記者專訪時,暢談了如何抓好學習貫徹落實工作,結合興寧實際更好地謀劃興寧振興發展。
記者:興寧將如何對標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省委、梅州市委全會精神,在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建設上作出新探索、新實踐?
餘其豹:我們將主動對標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按照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實施意見》和梅州市委七屆八次全會《行動方案》,積極在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建設上作出新探索、新實踐,全力推動興寧蘇區高質量發展。一是堅定製度自信,進一步鞏固和發揮製度優勢。全麵強化黨的領導製度,構建全覆蓋的製度執行監督機製,引導廣大幹部提高運用製度幹事創業能力。二是切實把製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紮實推進興寧全市10個專項領域56項重點改革任務和3項改革試點任務,推進全麵深化改革落地見效;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著力打造更多具有興寧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品牌,構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三是立足粵北生態發展區定位,認真探索生態化經濟體係,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製度,建立健全高質量融入“雙區”建設的體製機製,為興寧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製度保障。
記者:新的一年,興寧將如何立足實際抓落實,加強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省委、梅州市委全會精神的轉化運用,助力構建“一城一廊一帶”發展格局,建設“工貿新城·智慧興寧”?
餘其豹:2020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這既是決勝期,也是攻堅期。我們將堅定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梅州市委“123456”思路舉措,主動服務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積極對接廣州“四個出新出彩”,篤定心誌加快構建“一城一廊一帶”發展格局,建設“工貿新城·智慧興寧”,全力爭當梅州新的經濟增長之星主力軍。
一是聚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推動年度計劃投資46.75億元的省市31項重點正式項目建設,抓好已謀劃的老區蘇區181個儲備項目的落地;推進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和水口工業園建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推動互聯網產業園建設,大力培育互聯網產業,做大做強釀酒產業,全力推動總部經濟發展,提升國企效能,抓好招商選資。
二是聚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謀劃和推進一批事關全局、事關長遠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外聯內暢”;規劃建設5G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大力推進光纖入戶、光網城市、光纖農村等,加快興寧全市5G商用步伐;加快推進城市功能品質提升,確保年底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主動服務“雙區”建設;科學整合全域旅遊資源,加快景區串點成線,推進文旅康養產業發展;加快推進鄉村宜居環境建設,助推鄉村振興,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最美後花園”“最佳康養地”“最佳體驗場”。
三是聚力打贏“三大攻堅戰”。聚焦仍有761戶2323人未實現脫貧這一難點,強化政策托底,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確保到今年底興寧未脫貧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嚴格遵守“生態紅線”,加強生態保護與修複,築牢生態屏障,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千方百計提升生態環境水平;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範能力,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這場硬仗,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四是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重點,持續加大投入,全力化解城區“大班額”問題,推動新建興寧市人民醫院和親水公園等項目建設,持續辦好農展會、花燈文化旅遊節等特色節慶活動,推進“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三大民生工程,提升公共服務標準化水平;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確保興寧全市鎮(街)、村(社區)100%達到梅州市級以上文明鎮(街)、村(社區)創建標準;積極防範化解社會矛盾,深入推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進一步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五是聚力加強黨的建設。突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持續深入推進思想作風建設,抓緊抓實意識形態工作,全麵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鍛造擔當實幹過硬隊伍,堅定不移正風肅紀反腐,為興寧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記者 陳思傑 特約記者 劉海陽 鍾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