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代表聯絡站每個月都固定開展代表接待群眾活動,對收集到的群眾反映問題,能解決的馬上解決,不能解決的及時向上反映,並及時在公告欄上公布辦理結果,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梅縣區丙村鎮圩鎮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站長謝群昔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遍布全市鎮村基層的人大代表聯絡站就是這樣架起了代表與群眾的“連心橋”,從一件一件小事做起,及時為基層群眾解決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我市深耕基層沃土,創新工作方式,做細做活做實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積極為代表履職搭建平台,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裏”,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目前,全市共有人大代表聯絡站534個,其中蕉嶺縣實現村級人大代表聯絡站全覆蓋。
規範建設
構建網格化體係
自2014年部署開展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以來,在省人大常委會的重視支持下,我市各級人大從爭取經費支持、加強組織建設、完善辦公場所等方麵著手,嚴格按照有場地、有人員、有製度、有活動、有經費、有設備的“六有”標準,推進人大代表聯絡站規範化建設。尤其是去年7月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全省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後,我市各級迅速行動,按照“五個規範”的要求,加強站點設置、組織管理、活動內容、工作製度、意見處理等規範化建設,把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為“連心站”“履職站”“議事站”“充電站”。記者在多地看到,人大代表聯絡站寬敞明亮,桌椅擺放整齊,製度規範上牆,接訪台賬詳細明了。
為貫徹《指導意見》精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檢查組先後到縣、鎮、村三級人大代表聯絡站進行了實地檢查指導,並及時組織召開了全市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交流推進會,落實全省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經驗交流會精神,探索總結方法和經驗,研究部署我市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
“我們製定實施了《關於設立村級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工作方案》,將相鄰若幹個村的人大代表聯絡站進行整合,設立村級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並提出了‘6+N’的創新工作要求,要求各鎮創新工作思路舉措,充分體現本鎮特色,打造人大工作亮點。”大埔縣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去年7月以來,全市改建18個鎮(街)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50個村(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新建111個村(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至目前,全市共有鎮(街)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112個,村(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422個,全部達到‘五個規範’的要求,基本形成了以鎮(街)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為主,以村(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為輔的代表聯係群眾陣地建設網格化體係。”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負責人說。
深入群眾
搭建代表履職站
“能不能組織專業團隊到村指導集體產業發展?”“希望能在土地集約、農機補貼、扶持政策上給予傾斜,支持返鄉青年創業。”去年7月,在蕉嶺縣廣福鎮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選民向前來接訪的蕉嶺縣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和人大代表吐露心聲。
這是去年市人大常委會開展“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一個縮影。根據省人大常委會的要求,去年7月,我市各級人大組織各級人大代表集中開展了以“我為民、我履職、我行動”為口號的“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成效明顯、受到稱讚。我市各級人大代表積極參與“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深入基層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以實際行動踐行“我為民、我履職、我行動”,展現了新時代人大代表的新作為、新擔當和新風采。
當前,遍布我市鎮村的人大代表聯絡站,已經成為各級人大代表履職盡責、聯係服務群眾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通過人大代表聯絡站這個平台,人大代表們收集到了群眾提出的許多訴求意見,推動了問題解決。僅去年7月,全市9000多名各級人大代表進入443個代表聯絡站,收集意見建議670條,各級人大及時將收集的意見建議進行了轉辦。目前,大部分建議已得到了辦理,有效化解了基層矛盾,推動了工作落實,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圩鎮街道坑坑窪窪,很不好走,春節要到了,鄉賢回來看到多不好,請你們重視修理一下。”去年1月,丙村鎮圩鎮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持續接到群眾來訪,希望對該鎮仲元街進行修補。作為站長,謝群昔馬上向上級反映。經過積極爭取,這段800米的道路在春節前進行了整修,深受群眾稱讚。“去年我們共收到群眾訴求意見20多條,主要涉及宜居環境、民生事項、矛盾糾紛等,群眾的訴求基本得到解決。”謝群昔說。(記者 曹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