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動態 > 梅州開新局
讓消費與扶貧互動共贏
我市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0-01-05 15:29:27  瀏覽:-
字號:

333.jpg

  (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你這苦筍多少錢一斤?”

  “便宜賣給你!”

  “今年總體收成怎樣?”……

  元旦前夕,大埔縣三河鎮小坑村20多戶貧困戶帶著自家出產的農產品,在村裏擺出一個臨時圩市。梅州日報社的扶貧幹部們一邊在選購著心儀的農產品,一邊與農戶們拉家常、話脫貧(如下圖)。通過消費與扶貧互動,小坑村20多種特色農產品在不到一個小時就被搶購一空,銷售額近萬元。

  涓涓細流,終彙成江海。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10月,我市消費扶貧參與企業239家,合計銷售農產品數量約4億(公斤、頭、隻),合計帶動農戶19萬人,消費拉動脫貧的效果明顯。

  以購代捐

  拓寬精準扶貧新路子

  今年44歲的小坑村貧困戶龔東妹為了這次在家門口“赴圩”,一大早就上山抓土雞,還準備了新鮮苦筍和蔬菜。短短兩個小時時間,她的苦筍、金針菜等被搶購一空,收入近千元,是當天銷售“成績”最好的村民之一。

  “我們村土質好,而且農產品用山泉水灌溉,所以口感很好。但是由於交通不發達,村民很少有機會能夠在村裏賣出東西,都是要到三河圩上去賣,賣完了再回來挑,平時要打工的村民根本沒時間去做這些事。”龔東妹說,城裏買家能夠下鄉采購是他們非常希望的事情,因為這一方麵能夠降低村民們的運輸成本,另一方麵也能把村裏的優質土特產宣傳出去。

  “在鎮村幹部和工作隊的組織下,這次臨時圩市有貧困戶和其他村民50多人踴躍參與,提供交易果蔬、禽類、自製土特農產品等20多個種類,最後銷售總額為8120元,活動取得了良好成效。”梅州日報社駐小坑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永健說。

  在消費扶貧的幫助下,貧困戶的農產品不僅在家門口的圩市銷售,而且還走向了更大的市場。

  廣東村之翼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首家“消費扶貧示範企業”。公司總經理溫誌雨介紹說,村之翼通過與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合作社、種植戶開展合作,對貧困戶符合質量安全要求的農副產品實施溢價優先收購,搭建供需對接平台,幫助貧困戶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目前,該公司已與我市32個貧困村和18個鎮簽署合作協議。

  “貧困戶種植的產品非常優質,但由於信息匱乏等因素,常常會遇到“好產品銷不出去”的難題。通過企業搭台,能夠更高效、準確地對接市場。”溫誌雨說,為了進一步提高銷量,村之翼還通過產業規劃、包裝設計、安全溯源、拍攝宣傳片等方式,加大對農產品的宣傳力度。

  產銷對接

  治好貧困戶銷售痛點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指出,要著力激發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積極性,著力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渠道,著力提升貧困地區農產品供應水平和質量,著力推動貧困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加快發展。

  梅州日報社、廣東村之翼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企業幹部職工入村采購,是我市響應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關於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號召的生動實踐。

  2018年5月,第三屆廣東省農村電子商務峰會在茂名市舉行,我市平遠縣在會上獲授“互聯網+消費扶貧示範縣”稱號,成為全省首個獲此稱號的縣。

  2019年6月,我市印發《梅州市消費扶貧工作實施方案》,覆蓋全市8個縣(市、區),以省定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主要支持對象。方案包括推動各級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等帶頭參與消費扶貧、推動珠三角和貧困地區建立消費扶貧協作機製、動員民營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消費扶貧等13項工作內容,真正將消費扶貧落到實處、落到細處。

  “消費扶貧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的扶貧方式,能夠有效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強貧困地區產銷對接,切實解決貧困地區增產不增收、產品銷路窄等痛點,促進貧困戶增收。”市扶貧工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消費扶貧改變了傳統的“輸血式”扶貧,讓貧困戶更加注重生產更多高質量的可銷產品,將進一步增強貧困戶的自我發展能力,形成可持續增收長效機製,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本報記者 劉潤濤 劉 巧 丘佳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