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第一屆中國-東盟水土保持技術參比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梅州舉行。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廣東省科學院院長廖兵,世界水土保持學會前主席Samran Sombatpanit,以及來自中國、泰國、越南、柬埔寨、老撾和菲律賓等國際水土保持領域的教授專家參加研討會。
此次學術研討會由省科學院和中國資源環境與生態保育學會主辦,對中國-東盟熱帶亞熱帶地區水土流失現狀、中國-東盟水土保持技術參比進行專題研討,並作梅州典型水土流失區現場調查與研討。
張愛軍在致辭中表示,這次學術研討會層次高、規模大,雲集了中國-東盟水土保持領域專家學者,既為熱帶亞熱帶國家之間開展水土保持技術合作搭建了一個互相交流、展示成果的平台,又為水土保持新技術研發和產業項目發展提供了支撐。此次將梅州定為會議舉辦地,充分體現了廣東省科學院、中國資源環境與生態保育學會對梅州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和支持。梅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係統保護和治理,推進崩崗、牛肝土等係統治理。30多年來,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麵積3818.62平方公裏,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製。梅州將以此次學術研討會為契機,彙聚眾多教授專家的智慧,積極對接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保護方麵的新思想、新成果、新技術,推動研究項目的落地實施,更好地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探索走好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之路。
廖兵表示,此前熱帶亞熱帶國家水土保持合作交流不夠多,水保技術標準不統一。本次會議旨在加強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水土保持技術合作交流,深入探討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水土保持新技術研發與技術參數標準,實現各國之間水保領域的信息互通、技術銜接與標準融合。本次會議在梅州舉行,既展現了梅州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還為專家學者提供了典型的研究範例,是廣東省科學院與梅州市再度攜手合作,助力綠色生態發展的又一舉措。
研討會發起成立了 “中國-東盟水土保持技術參比研究中心”與“中國-東盟水土保持技術聯盟”,將共同致力於中國與東盟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保護方麵研究的深入合作,為人類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