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至16日,首屆中醫藥傳承創新(梅州·留隍)峰會在梅州市豐順縣留隍鎮舉辦,吸引了國內外的中醫藥專家學者前來共商中醫藥發展大計,共推中醫藥傳承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梅州日報記者采訪業界專家,從人才培養、特色優勢、科學研究等方麵,為梅州大健康產業發展把脈支招。
第二屆國醫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教授石學敏:
突出特色培養人才做好研究
峰會召開期間,石學敏院士在梅州新收了6位學術繼承人。“中醫藥發展必須有效傳承,此次拜師儀式正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在拜師儀式上,石學敏院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中醫藥迎來了發展好時機,中央到地方各級都非常重視,著力推動中醫藥發展。梅州舉辦首屆中醫藥傳承創新(梅州·留隍)峰會緊跟時局,正是推動中醫藥發展的生動實踐。
“梅州是‘中國長壽之鄉’,是山地和植物相交彙的聖土,在這裏生長出大量中藥材,一些中藥材經過人們的烹飪,做成菜肴,融進了日常主食,在當地形成了相信中醫的風氣。”石學敏說,梅州擁有獨特的生態資源和豐富的中醫藥資源,有著良好的中醫藥發展基礎。他特別提到,梅州種植了大量青蒿,青蒿是提取青蒿素的重要中藥原材,其中雙氫青蒿素更是抗擊惡性瘧疾的首選高效藥物。青蒿素的種植與提取,為世界抗瘧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真正的中醫藥科學研究,應該做到有團隊、有課題、有目標,在大數據、雲計算的基礎上,通過多年研究拿出成果。”對於梅州中醫藥事業下一步發展,他建議,梅州要突出特色,做好人才培養、中藥培植、科學研發等工作,共同推進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與發展。
第二屆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孫光榮:
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梅州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群眾基礎深厚。就梅州如何更好地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中醫藥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孫光榮提出自己的見解。
孫光榮建議,可以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線上線下等方式發展中醫藥事業。在線上,可以通過盤活全省中醫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醫療機構的技術力量資源,開創“中醫藥經典教學微信課堂”。在線下,可以開設名師主講、帶教課程,開展有關中醫藥工作的交流、競賽、選拔。如有條件,可將大數據、區塊鏈、微觀察等現代科技中的領航人“請進來”,開拓中醫藥工作者的創新發展思路,真正培養創新之才,並通過廣東新南方集團等知名企業的支持,開展中醫藥現代化創新應用。
孫光榮還建議,主管部門可以結合臨床有計劃地開展梅州市中醫優勢學科、中醫優勢病種、中藥優勢資源的大調研,采用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手段研究開發梅州市中醫藥教學和應用的優勢資源,形成《梅州市中醫藥優勢資源調研報告》,應用到教學、科研、臨床各個領域。
第二屆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禤國維:
傳承創新提高群眾接受度
在峰會開幕式上,禤國維現場分享了關於“中醫傳承與創新”的思考。他表示,中醫學古老又常新,既重視經典傳承,也重視求實創新,其發展過程中曆來都是不斷吸取各學科的精華,不斷充實豐富。
對中醫如何傳承的問題,禤國維表示,作為中醫傳人,應該堅定文化自信。通過熟讀經典,踏實臨床,把祖先傳下來的經驗和智慧真正地繼承好。“如何發揮中醫的優勢與特色,擴大影響力,需要中醫學者們在中醫理論、中醫臨證思維的指導下開拓創新,做有中醫藥特色的科研項目,走有中醫藥特色的發展道路。”禤國維說。
“麵對現代社會快節奏生活的現實,如果固守傳統的煲中藥方法,會占用大量時間,使很多人難以接受中醫藥服務,因此中藥複方製劑改革前景廣闊。”禤國維舉例說,把中藥複方加工成衝劑、片劑、滴丸等方便服用,再研發出中藥伴侶,可以將中藥調整為紅茶、綠茶、咖啡、牛奶、水果等不同口味,以滿足不同患者人群的喜好,提高群眾對中醫藥的接受度。
禤國維表示,豐順擁有優質的溫泉資源,溫泉對人體有良好的保健療養功效。建議通過結合中醫藥養生文化,將中醫藥元素融進溫泉康養,延伸康養文化旅遊等係列產業鏈。
第三屆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周岱翰:
新老中醫共同努力守正創新
周岱翰作為峰會發言嘉賓,在會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梅州發展中醫藥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
周岱翰認為,梅州山水秀美,具有發展中醫藥的良好自然生態環境。且客家人勤勞好學,有助於對中醫藥事業的研究。近幾年來,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出台了很多專項扶持政策,中醫藥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
“除了政策支持,中醫藥學的傳承創新,更需要新老中醫的共同努力。”周岱翰認為,中醫藥人才青黃不接,長期以來都是中醫藥傳承創新中的痛點。老一輩中醫藥人在帶領年輕人學習中醫藥時,要以身作則,做到立德、全心、用心,這是傳承的核心所在。
周岱翰說,作為老師,要帶領學生多讀中醫經典著作,也要重視臨床實踐。“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幫助學生建立中醫情懷、中醫情結,悟出醫道。”周岱翰說,作為學生,想要做到“手隨心轉、法隨手出”,也要用心。隻有用心理解中醫著作經典,並通過大量思考和臨床實踐,才能為病人解除病痛。隻有新老中醫人共同努力,守正創新,才能傳承發展好中醫藥事業。(記者 林玉瑩 林麗妙 特約記者 胡金輝 鄭 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