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動態 > 梅州開新局
優化“軟環境”助推企業“加速跑”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19-12-11 10:00:51  瀏覽:-
字號:

  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近年來,隨著老區蘇區振興發展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以及各大工業園區功能配套的不斷完善,來梅投資建廠的外資企業越來越多,梅州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這離不開梅州海關頻繁“出招”,為梅州營造優良口岸營商環境、服務民營企業發展所作的努力。

  據統計,今年1月至11月,梅州進出口貨運量17.68萬噸,同比增長137.8%,貨運量創曆史新高;辦理新企業注冊93家,投資總額29.67億元,同比增長171%。

  優化營商環境

  提升企業獲得感

  “第一步‘概要申報’後即可先行提貨,第二步‘完整申報’事後補齊即可,提貨速度更快,降低了進口的成本。”在參加過梅州海關業務推廣應用培訓後,BPW(梅州)車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阮茂嘖嘖稱讚。據了解,“兩步申報”改革是深化海關“放管服”、優化營商環境和促進貿易便利化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隨著梅州海關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包括BPW(梅州)車軸有限公司在內的上百家企業,在通關上獲得的便利遠遠不止這些。“一體化報關、無紙化申報、企業自行打印稅單、彙總征稅等等政策紅利接踵而至,如今每一票貨物查驗時間不到10分鍾,而且也不需要人工來回辦理,大大降低了我們企業進出口的成本。”黃阮茂介紹說,該公司主要經營車軸進出口業務,產品銷往德國、匈牙利、新加坡等歐洲、亞洲國家和地區,今年進出口總額約為3.1億元,同比增長2.34%。

  在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的同時,梅州海關還深化服務理念,優化作業流程,用活用好優惠政策,讓企業“輕裝上陣”。“以往辦理一份原產地證書,至少要跑2趟海關,自從有了原產地證書自助打印,員工在辦公室就能完成全部操作,省心省力。”梅州國威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彭斌介紹說。

  據介紹,推動原產地證書自助打印是梅州海關服務企業的又一便捷舉措,通過實行簽證便利化,幫助本地企業用好原產地證書這把“金鑰匙”。今年1月至11月,該海關簽發原產地證書12100份,簽證金額17.04億元,為梅州企業在海外享受關稅減免8600多萬元。

  搭建平台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行走在梅州綜合保稅區新建的道路上,一棟棟現代化廠房映入眼簾。沒想到的是,4年前這裏還是鹽堿荒地,如今正成為梅州對外開放新高地。為搶抓國家促進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和廣東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重大機遇,2015年5月,梅州市委、市政府開始啟動綜合保稅區申報工作,4年多時間來,在海關支持下,梅州堅持邊申報、邊建設、邊招商並進,累計投入資金10億多元,紮實推進綜合保稅區申建各項工作。

  “支持梅州申建綜合保稅區,將其作為粵東融入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抓手和支點。”汕頭海關關長王勝對梅州綜合保稅區建設高度關心。梅州海關圍繞汕頭海關黨委部署,成立綜保區申建工作小組,設立工作台賬,高標準指導地方政府做好綜保區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和信息化係統等配套設施建設,對於申建過程中涉及海關的問題立刻研究解決,並對符合入區條件的企業進行宣傳引導,助力梅州綜保區早日獲批。

  此外,梅州海關還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全力為梅州重大項目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推動梅州跨境電商分揀清關中心規模化運營,加強係統操作、人員資質等學習培訓,確保清關中心運作後監管工作順利開展。

  精準服務

  助力梅州特色產業發展

  梅州是全省的農業大市、長壽之鄉,也是全省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為保障山區農副產品質量安全,從大山深處到田間地頭,從備案養殖場到生產加工廠,梅州海關監管人員始終行走在監管一線,保障安全優質的“梅州菜”源源不斷輸往粵港澳大灣區。

  廣東漢光超順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一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也是從中獲益的企業之一,該公司旗下的廣東漢光超順蔬菜產業園種植麵積1000多畝,年供港澳蔬菜可達500萬斤。“在海關的幫助下,我們公司順利獲得備案登記,我們將爭取把更多好吃又健康的產品運往粵港澳大灣區。”今年來,為支持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梅州配送中心建設,梅州海關積極做好引導推廣工作,規範化管理蔬菜種植基地,嚴格對基地水源和農業投入品進行源頭監管,指導企業科學合理防治病蟲害,幫助全市21家生產基地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認定名單。

  除了豐富灣區“菜籃子”,梅州海關還在助力山區產品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上精準發力,推行“一站式”谘詢、“預約通關”等便利措施,在此之下,“梅州柚”“嘉應茶”等梅州特色產品正打開山門,走向世界。據統計,僅梅州蜜柚今年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就達7012噸、貨值451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48%、150%。(記者 林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