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動態 > 梅州開新局
後進變先進 舊貌換新顏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19-12-12 10:47:12  瀏覽:-
字號: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抓好基層組織建設尤為關鍵。2018年,我市啟動了新一輪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一年多來,通過強弱項、補短板、建機製等舉措,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項整治工作,我市有力推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全麵進步、全麵過硬,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113個村(社區)黨組織可達到“摘帽”以上等次,31個黨組織實現後進變先進的華麗轉身。

  找準病灶瞄靶心

  對症下藥治頑疾

  公園球場柏油路,沿途鬱鬱蔥蔥,耳聞流水潺潺,眼前美景如畫……今日梅縣區丙村鎮蘆陵村已成為眾人眼中的美麗鄉村。然而就在去年,該村黨支部因存在班子不團結、內耗嚴重等突出問題,被確定為軟弱渙散村黨組織。

  “按照市委書記陳敏提出的‘同心、同富、同美’要求,我們通過強化班子建設,大力實施頭雁工程,實現村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一肩挑’,並製定完善‘三會一課’等黨支部相關製度,進一步突出村黨支部在農村工作中的領導地位。”丙村鎮黨委委員林健介紹說,通過一係列舉措,蘆陵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有了明顯提升,村“兩委”幹部齊心幹實事,有效推動了村裏各項工作的開展,曾經的軟弱渙散村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事實上,軟弱渙散村往往存在1個或多個群眾反映強烈、長期得不到解決的突出問題,成為基層治理的難點堵點。找準病灶方能對症下藥。我市采取“六對接六查找”、領導幹部調研走訪、整頓“回頭看”等方式,進行全麵排查、動態排查,查找出156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排查問題480條,並采取縣掛點領導、鎮駐點領導、結對幫扶單位、第一書記“四方會診”方式,精準把脈、開出藥方,一村一策解決突出問題。

  因個別群眾對興寧市的移民政策不理解、反複上訪,興寧市合水鎮白泡村長期存在信訪矛盾突出問題。在興寧市委、合水鎮黨委和結對幫扶單位的指導下,白泡村駐村第一書記、鎮駐村工作組及村“兩委”幹部、法律顧問共同努力,通過入戶走訪,座談移民戶150人次,引導群眾依法理性維權。至目前已解決5戶移民上訪戶的安置問題,今年以來無非法上訪戶,信訪矛盾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生豬養殖一直是梅江區城北鎮明陽村的主導產業,但養殖廢水汙染問題長期困擾著周邊群眾。在整頓工作期間,明陽村黨組織采取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群聯席會、養殖戶座談會等方式,廣泛宣傳養殖廢水廢渣亂排放的危害性,多措並舉推進生豬養殖水汙染整治工作。短短四個月時間,明陽村13個村民小組66戶養殖戶7855頭生豬全部清欄,並清理了1.8公裏長的水圳,圳道水體逐漸變得清澈透明,空氣中的惡臭味也得到清除。明陽村恢複了往日山清水秀的模樣,整治效果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充分肯定。一項項黨組織建設短板被補強拉長,一個個突出問題被化解在基層,軟弱渙散村逐漸呈現新氣象,悄然實現著質的轉變。

  振興發展為抓手

  實現後進變先進

  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的整頓效果好不好,最終還要看推動發展成效好不好。我市將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把村黨組織和基層黨員幹部聚到振興發展各項任務上,使弱村變強、窮村變富,有力提升村黨組織組織力、影響力。

  淘寶直播果園現摘現賣、大學生參與銷售特色農副產品、山貨“觸網”銷往全國各地,這一派鄉村“新景”正在豐順縣豐良鎮璜溪村呈現。在對口幫扶單位的幫助下,璜溪村探索出一條基於“商+農+村+政府+消費者”合作模式的多元化、多層麵農村電商發展道路,不僅支撐起了本村的產業振興,還發展成為帶動周邊鎮村經濟發展的縣級農電商平台。

  “我們村87戶貧困戶249人全部實現脫貧,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1萬元。”五華縣安流鎮藍田村黨支部書記陳愛軍告訴記者,進行整頓以來,該村在各幫扶力量支持下,深入挖掘產業扶貧增收潛力,籌集投入200多萬元,先後實施光伏發電、祥基種養產業、烤煙種植基地等3個脫貧項目,目前已實現年度分紅目標,每個項目每年分別能為貧困戶增收2000元、2500元和266元。

  在平遠縣上舉鎮佘腦村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中,村黨支部積極響應、主動謀劃,發揮黨員幹部示範帶頭作用,成立了10個“‘兩委’幹部+黨員+群眾”的黨群理事會,啟動百日攻堅計劃,分片包戶發動群眾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黨員幹部主動犧牲業餘時間,充分利用節假日、利用外出鄉賢回鄉時間召開戶主會,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十個村民小組“三清三拆三整治”當年全部通過縣級驗收。佘腦村由原來的陳舊老村一躍成為美麗鄉村示範村。

  在整頓工作過程中,興寧市水口鎮大坑村籌集40萬元,在沿水宋路全長約4.5公裏大坑主村道路段,安裝太陽能路燈141盞,隨後又籌集5萬元對文化廣場進行翻新和完善功能,為村民辦成了一件件好事實事……做群眾知心人、解百姓困難事、為鄉村謀發展。通過整頓,各地村黨組織把形象樹立在基層、把服務拓展在基層、把民心凝聚在基層,切實以人民滿意度作為檢驗標準,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整頓成效取信於民。

  長效機製固成果

  築牢堡壘夯基石

  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既要治標,更要治本,將短期整頓效果固化為長效製度機製,才能防止 “舊病複發”。

  抓住村黨組織班子建設,就抓住了農村工作的根本。開展整頓工作以來,我市共調整撤換軟弱渙散村“四不”書記43人,全麵清理“問題”村幹部67人,對149名黨員給予黨紀政務處分。同時通過內部選、上級派、多方引等方式同步補齊配強146人,為村“兩委”班子建設注入源頭活水。

  在五華縣龍村鎮湖中村,通過黨員人才回鄉計劃,外出優秀黨員何俊霞同誌被選拔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這位本科畢業的80後女幹部切實發揮了“頭雁”作用,她將在外學習考察時的感悟體會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村裏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湖中村黨員幹部的“三字經”——“村書記,德為先;廉政事,負主責;村班子,貴團結……”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教育引導村黨員幹部牢記初心使命和紀律規矩,湖中村一改過去軟弱渙散狀態。 “村‘兩委’氣象一新,村容村貌整潔了,村民收入也提高了,生活越過越好了。這些都是黨員幹部帶的好頭啊。”談起村裏發生的變化,湖中村村民溫偉芳讚不絕口。

  聚焦村級“三資”管理混亂等問題,大埔縣百侯鎮侯北村精準施策,健全完善村黨組織議事決策製度、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及其他管理考核辦法32項。同時,在“三資”清理清查過程中建立了固定資產台賬,記錄固定資產增減變動情況,定期清查;村監委會也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嚴格監督大額資金使用,推動村級各項財務製度走上了製度化規範化軌道。

  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了,村黨組織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造血”功能。蕉嶺縣南磜鎮洋山村黨支部以黨建為引領,建立“黨組織+村集體+公司+基地+農戶”“黨組織+村集體+種養大戶+貧困戶”等發展模式,建成了“百香果木耳基地”等多個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5萬元以上,為群眾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利益,保障窮村脫貧不返貧。

  在開展整頓工作過程中,我市積極探索完善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提高黨支部建設質量的製度機製,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組織體係,全麵落實“四議兩公開”,製定8大任務30項措施清單,不斷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切實從黨支部建設薄弱環節精準發力,強化跟蹤問效、避免問題反彈,使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真正形成穩固長效。(記者 劉曉娟 張柯 通訊員 張榆昌 藍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