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動態 > 梅州開新局
擦亮特色新名片 激活紅色生產力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19-12-15 15:01:36  瀏覽:-
字號:

  “革命曆史大講堂——社科專家話梅州紅色文化名片”活動日前圓滿結束,最終評選出“開國元帥——葉劍英”等12張梅州紅色文化名片。連日來,這一熱點新聞刷屏“朋友圈”,在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反響,其中既有對挖掘傳承紅色文化的點讚,也有為開發利用紅色文化的建言等。

  評選亮點多意義深

  “這次活動是對梅州紅色文化資源的一次大梳理、大檢閱與大宣傳,意義重大。”廣東省省情專家庫專家、梅州市發展戰略顧問楊宏海認為,12張紅色文化名片實至名歸,裏麵既有人們耳熟能詳的葉帥、李堅真、古大存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也有過去鮮為人知的革命伴侶羅屏漢、張瑾瑜夫婦的英雄事跡;既有對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和九龍嶂革命鬥爭根據地的重新解讀,亦有對當年作為紅四軍前委機關和軍部駐地、中共中央“九月來信”傳達地的事件解密,內容豐富多彩,令人深感梅州是一個全域性的紅色蘇區、一片英雄的土地。

  市紅色文化研究會理事黃立靖亦為這次評選活動點讚。他說:“這次活動確立了新時代梅州紅色名片,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具體表現。同時,通過宣傳梅州紅色文化名片,讓後人更好了解本土紅色文化曆史與人物,更好傳承紅色基因,為民族複興和新時代發展貢獻力量。”黃立靖表示,此次評選有很多亮點,如“九月來信”傳達地同懷別墅,“由於曆史原因,梅州一直沒有挖掘利用傳承這一紅色曆史,現已意識到這個問題了”。

  祖籍梅州大埔的藍詩章,在新加坡也關注著梅州紅色文化名片評選活動。他說,大埔的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中央紅色交通線都入選了,這讓遠在海外的他感到驕傲,“下次回家鄉,有機會也要‘打卡’這些紅色文化名片,好好了解家鄉的紅色文化曆史”。

  “聽了專家在評選會上對梅州紅色文化名片的分享,同學們都深有感觸。當中葉帥的故事,讓我特別觸動,意識到做任何事都要腳踏實地、不畏艱辛。”嘉應學院學生楊順鑫說,紅色文化有一股力量,能夠激勵人心、振奮鬥誌。

  保護開發紅色資源

  梅州紅色文化名片是紅色梅州的文化符號、文化代表,將成為重要的生產力,助推梅州老區蘇區振興發展。

  “梅州紅色文化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重要的發展資源。”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姚意軍建議,一方麵要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充分利用各種旅遊資源要素,以“紅色+綠色+古色”的形式擴大旅遊範疇、豐富旅遊內容,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抓手,讓廣大群眾在保護利用紅色文化過程中得到實惠;另一方麵要積極發展紅色教育培訓,通過建設幹部培訓機構,把分散的革命舊址、紀念場館串珠成鏈、連點成線,成為紅色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讓更多黨員幹部、群眾學生受到紅色文化的洗禮和熏陶。

  楊宏海認為,文藝是鑄魂工程,將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文藝創作,最為群眾喜聞樂見,可起到溫潤人心、引領風尚的作用。梅州已組織創作了廣東漢劇《李堅真》、民族歌劇《血色三河》、紀錄電影《紅色交通線》,還可以進一步挖掘素材,如大革命時期五華縣紅軍宣傳員張劍珍的《就義歌》,建議省市文藝界組織創作文藝精品,塑造“廣東劉胡蘭”形象,彰顯梅州紅色土地的厚重與精彩。

  “借此次同懷別墅獲評紅色文化名片的契機,我們將進一步加快紅色資源的保護開發,統籌發展同懷別墅和五星橋、五星公局、紅色展覽館等紅色資源,將鬆源鎮打造成知名的紅色教育基地。”梅縣區鬆源鎮黨委書記盧劍平表示,該鎮將積極爭取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盡快完善對外聯通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紅色教育培訓等紅色文化產業發展,帶動紅色旅遊、綠色農業等與當地資源稟賦優勢相關的產業發展邁上新台階。(本報記者 王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