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在市委禮堂召開全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旅遊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全國、全省文化旅遊工作會議精神,動員全市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發展大文化、搞活大旅遊、培育大產業,推動文化旅遊實現高質量發展。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汪一洋,梅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映平、市政府副市長溫向芳、市政協副主席曾祥海出席會議。
張愛軍指出,近年來,在省文化和旅遊廳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以創建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為抓手,突出做好“吸引人、留住人”文章,全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特色、有載體、有氛圍、有成效。初步形成了綠色生態、紅色文化、古樸曆史、人文資源、香濃客味、農村景點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遊客滿意度居全省第一,旅遊主要考核指標連續五年居粵東西北首位,2018年全市接待旅遊總人數超過46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500億元。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文化旅遊仍存在產業規模小,旅遊發展模式缺乏多樣性,龍頭項目少,新業態培育滯後,公共配套設施有待完善等突出短板和弱項。
張愛軍強調,一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文化旅遊產業擺在支柱產業的重要位置來發展。文旅產業是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朝陽產業、綠色產業、幸福導向型產業,是拉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擴大對外開放、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是因地製宜,發揮比較優勢,實現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搶抓機遇,積極謀劃文化旅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二要把握關鍵環節,全麵開創新時代梅州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新局麵。要持續創新發展模式,科學設計,做到抓好點、連好線、擴好麵,串珠成鏈,形成眾星拱月的規模效應,實現從景點旅遊到全域旅遊的華麗轉變;要加快旅遊業態深度融合,發展紅色旅遊、文化旅遊、鄉村旅遊、康養旅遊、體育旅遊、生態旅遊,全麵發展“+旅遊”和周末經濟、夜間經濟,不斷催生新業態,延長產業鏈;要全麵提升旅遊要素,圍繞“吃要健康、住要品味、行要暢通、遊要舒暢、購要便捷、娛要豐富”,讓遊客放心、舒心、開心;要傳承發揚好客家文脈,活化文化遺產,打造文藝精品,做精文創產品,讓沉睡的文化“動”起來;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有效提升客都旅遊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三要堅持齊抓共管,營造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濃厚氛圍。樹立“大抓文旅”鮮明導向,用足用好產業扶持政策,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共同推動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動局麵。
汪一洋表示,梅州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自然和文化人文資源非常豐富。近年來,梅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北部生態發展區定位,著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培育文旅朝陽產業,打響世界客都、長壽梅州品牌,努力打造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文化旅遊發展取得了良好成績,為粵東西北地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提供了樣板。下來,希望梅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繼續做大做強文旅產業。一要把文化旅遊產業打造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型產業;二要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當好生力軍和主力軍;三要全力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為建設文化和旅遊強省提供更多的寶貴經驗,發揮更好的示範帶頭作用。
會議為梅州市首批“客家美食名村”、第二批“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農家樂(第三批星級農家樂)、民宿(第三批)以及13家梅州市旅遊推薦單位授牌,各縣(市、區)和市有關單位作了大會發言或書麵發言。 (首席記者羅誠浩通訊員梅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