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全市教育大會在市委禮堂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以及省委李希書記來梅調研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市教育改革發展工作。市委書記陳敏、市長張愛軍、市政協主席陳建青、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超華、市委副書記王慶利出席會議。
陳敏指出,梅州教育是曆久彌新的品牌,曆史上梅州是個好辦教育的地方,今天要有辦好教育的使命,未來要實現把教育辦好的目標。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樹牢抓教育就是抓發展、抓轉型、抓民生、抓未來的理念,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以開闊視野、高遠目標、有力措施,力爭用5年時間,讓梅州教育再振雄風,續寫時代篇章。
陳敏強調,一是以“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戰略高度抓教育。要把握戰略定位,切實以“兩個大計”把教育擺在優先位置。要堅定辦學方向,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要落實教育方針,以“九個堅持”為根本遵循,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要抓實思政工作,結合梅州蘇區實際,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思政課品牌。二是以“後無追兵、標兵更遠”的緊迫意識抓教育。梅州教育是文化之鄉的品牌,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們決不能躺在曆史的榮譽簿上睡大覺,必須善借大勢,巧用政策,深挖內潛,創造出無愧於先輩、無愧於時代的業績。三是以“群眾所盼、我們所幹”的使命責任抓教育。學前教育要“強公辦”“扶民辦”,落實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鼓勵社會資本興辦幼兒園。義務教育要“重均衡”“促優質”,重點解決城區大班額問題,加大優質學位供給,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製學校建設。普通高中要“提質量”“創特色”,實施高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一校一策、特色發展,形成學校之間你追我趕、創先爭優、提檔進位良好氛圍。職業教育要“填空白”“上檔次”,打造中職、高職、本科全鏈條式職業教育體係,確保我市成功創建“省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示範市”。大學教育要“上規模”“擴地盤”,加快推進嘉應學院省市共建項目,依托嘉應學院科研、師資力量,鼓勵興辦附中附小,促進校地合作。四是以“敢為人先、自我革命”的革命精神抓教育。要加大市縣兩級財政投入;要鼓勵有條件的鎮籌辦教育基金,以“獎教為主、獎學為輔”增加一線教師收入;要借鑒創新集團化辦學;要大力推進社會化辦學;要擦亮校史建設名校;要敢於打破“大鍋飯”,拉開績效差距,改革教師評聘終身製、校長職級製,千方百計調動教師積極性;要實施名師名校長工程;要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大力開展“互聯網+”學校教育創新實踐;要推動體教融合發展,實現“從娃娃抓起”的足球夢。五是以“萬眾一心、眾誌成城”的強大合力抓教育。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要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強領導、齊抓共管、創造環境,推動梅州教育從當前解決供給不足,到實現供需平衡、再到質量提升跨越,實現領跑粵東西北、追上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做出無愧於梅州文化之鄉稱號的事業。
張愛軍強調,要聚焦立德樹人,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思政教育,推動學生全麵發展。要聚焦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師培養和引進,大力實施名師工程,穩妥開展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增進教師職業的榮譽感。要聚焦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全力爭創“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抓好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支持嘉應學院特色內涵發展,保障特殊群體接受教育的權利,推動民辦教育規範發展。要聚焦教育改革創新,抓好教育振興工作的頂層設計,穩步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建立科學合理評價體係,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改革。要聚焦加強黨的建設,堅持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確保教育改革發展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朱超華表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將一如既往支持梅州教育改革發展。希望梅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結合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省的要求,注重推動各級各類教育均衡協調發展,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注重深化教育重點領域綜合改革,堅定寫好新時代的梅州教育奮進之旅。要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麵領導,堅定守好意識形態陣地,確保教育領域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會議由副市長張晨主持。市領導黃文沐、杜敏琪、餘其豹、黃建固、彭延虎、陳俊欽、張映平,嘉應學院主要負責同誌,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市直和中央、省屬駐梅有關單位負責同誌,各縣(市、區)主要負責同誌和分管負責同誌,各鎮(街)黨(工)委書記等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