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省政府印發《廣東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其中,梅州被列為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
據了解,《規劃》是指導全省各地區各部門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據,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推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和提升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水平、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高質量穩定脫貧水平“三個提升”為重點任務,對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階段性謀劃。
《規劃》提出,堅持黨管農村、農民主體、多方投入、共建共享,按照“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的要求,著力打造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農村基層治理的示範區、農村綜合改革的試驗區,力爭3年取得重大進展、5年見到顯著成效、10年實現根本改變,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並分別明確了至2020年和2022年的目標任務。
《規劃》將梅州市、惠州市、江門市、清遠市和佛山市三水區列為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探索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徑,在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土地製度和集體產權製度改革、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治理等重點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
在戰略格局方麵,《規劃》提出堅持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統籌城鄉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分類有序推進鄉村發展,繪製具有嶺南特色的廣府、客家、潮汕等形態各異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在產業發展方麵,《規劃》提出實施“粵字號”農業品牌提升工程,保護地理標誌農產品,扶強一批區域公用品牌、提升一批企業品牌、精煉一批產品品牌,其中把梅州柚作為重點培育打造的特色區域公用品牌之一。同時,實施鄉村旅遊“四變工程”,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曆史文物古跡、紅色革命遺址、南粵古驛道、嶺南特色鄉土文化等優勢旅遊資源,推動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作變體驗、農房變客房;鼓勵利用南藥、溫泉、美食等特色資源,對接國際標準,打造中醫藥康養、溫泉療養、膳食養生等為主題的綜合體,形成新的消費熱點,增加鄉村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
《規劃》還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製機製和政策體係,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進一步激發農村內部活力、優化農村發展外部環境,重塑城鄉關係,強化製度性供給,帶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記者劉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