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23時40分,梅汕高鐵鋪軌至梅州西站;11天後,梅汕高鐵正線鋪軌全部完成;又過了4天,梅汕高鐵豐順東站站房主體施工全部完成;新建梅州至龍川鐵路項目、新建瑞金至梅州鐵路項目前期工作穩中有進……
全省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工作現場會今年5月在梅州召開後,我市深入貫徹落實此次現場會精神,積極搶抓新的重大曆史機遇,通過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重大政策、重點項目“快馬加鞭”落地、落實,為梅州老區蘇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緊盯重點項目持續發力
製定行動方案明確方向
路通,則財通。萬眾矚目的梅汕高鐵正加快建設,確保年內順利通車;雙龍高鐵前期工作緊張有序進行,力爭早日動工。外通內聯,通村暢鄉。在打通對外交通“大動脈”的同時,我市還大力建設“四好農村路”,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的出行環境,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大到牽動‘經濟命脈’的廣東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的規劃建設,小到與老區蘇區人民息息相關的造橋修路危房改造項目,國家和省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麵逐漸加大對我市的扶持力度。”市發改局局長張勁龍介紹說,梅州是全域屬原中央蘇區的地級市,先後享受到“在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國外優惠貸款等資金時,參照執行西部地區政策”在內的多項政策。
“高鐵時代”即將來臨,而“高鐵速度”已經運行。全省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工作現場會結束後,省委省政府製定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推動我省革命老區和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意見》,為我市搶抓老區蘇區振興發展重大曆史機遇明確了方向。
隨後,我市迅速行動,由市發改局牽頭起草《梅州市貫徹落實〈中共廣東省委 亚搏app下载安装 關於進一步推動我省革命老區和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意見〉的行動方案》,將於近期印發實施。在起草過程中,市直單位和各縣(市、區)主動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收集、整理梅州市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重大儲備項目518項。項目覆蓋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產業建設、產業平台支撐、優化營商環境、城市提質擴容、鄉村振興、民生改善、傳承紅色基因等方麵,成為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的“指南針”“定盤星”“壓艙石”。
傳承活化紅色文化資源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在承載著“紅色印記”的梅縣區,紅色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該區通過將梅南鎮水美村、九龍嶂革命根據地打造成“三點一軸”的紅色資源格局,把革命老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村裏環境和基礎設施完善後,前來瞻仰革命遺址和感悟革命精神的遊客越來越多,也帶動了村裏的經濟發展,最明顯的就是我們的土特產不愁銷路了。”水美村黨支部書記羅苑華告訴記者。
當前,在全省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新的曆史機遇下,我市正通過發掘保護、開發利用、傳承弘揚等方式,在傳承紅色基因中開發文化經濟價值,激發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內生動力。
平遠縣依托“一園(紅軍紀念園)一路(南粵古驛道紅色交通線)兩村(仁居、黃沙紅色村)”發展紅色遊、鄉村遊新業態,助力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興寧市充分利用生態旅遊和紅色文化等資源,以麻嶺河一河兩岸景觀軸為線,串珠成鏈打造“葉塘、新陂兩鎮五村”鄉村振興連片示範區;豐順縣龍崗鎮將投資550萬元把廢舊的學校改造成紅色主題館,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響馬圖紅色名片;大埔青溪鎮加強對革命遺址的保護和修複,逐步還原了青溪鎮中央秘密紅色交通線的革命曆史風貌;蕉嶺縣南磜鎮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積極打造“五個一”紅色文化工程;梅江區西陽鎮北聯村投入約300萬元專項資金,建設“紅色村”,發展紅色旅遊;五華縣雙華鎮竹山村挖掘紅色文化資源,依托百年板栗品牌,初步建成了“紅色托底、綠色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
我市下一步將繼續立足原中央蘇區紅色文化資源優勢,全力打造紅色教育、紅色文化、紅色旅遊等紅色產業,推動“紅色+”係列產業協調、融合發展。同時,結合脫貧攻堅、特色小鎮建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壯大“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遊,推動“紅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紅色資源豐富、時代特色鮮明、社會影響廣泛的“紅色村”示範點。(記者林麗妙吳麗伶)